人物:姚合

相關(guān)人物:共 37 位。
共 18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753年) 盛唐 · 王維
五言排律
舜覲群后,有苗不格。禹會諸侯,防風(fēng)后至。動干戚之舞,興斧鉞之誅。乃貢九牧之金,始頒五瑞之玉。我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應(yīng)道皇帝。大道之行,先天布化。乾元廣運(yùn),涵育無垠。若華為東道之標(biāo),戴勝為西門之候。豈甘心于筇杖,非徵貢于包茅。亦由呼耶來朝,舍于葡萄之館。卑彌遣使,報以蛟龍之錦。犧牲玉帛,以將厚意。服食器用,不寶遠(yuǎn)物。百神受職,五老告期。況乎戴發(fā)含齒,得不稽顙屈膝。海東國,日本為大。服圣人之訓(xùn),有君子之風(fēng)。正朔本乎夏時,衣裳同乎漢制。歷歲方達(dá),繼舊好于行人。滔天無涯,貢方物于天子。同儀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觀,不居蠻夷之邸。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彼以好來,廢關(guān)弛禁。上敷文教,虛至實歸。故人民雜居,往來如市。晁司馬結(jié)發(fā)游圣,負(fù)笈辭親。問禮于老聃,學(xué)詩于子夏。魯借車馬,孔丘遂適于宗周。鄭獻(xiàn)縞衣,季札始通于上國。名成太學(xué),官至客卿。必齊之姜,不歸娶于高國。在楚猶晉,亦何獨(dú)于由余。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遺母。不居一國,欲其晝錦還鄉(xiāng)。莊舄既顯而思?xì)w,關(guān)羽報恩而終去。于是稽首北闕,裹足東轅。篋命賜之衣,懷敬問之詔。金簡玉字,傳道經(jīng)于絕域之人。方鼎彝尊,致分器于異姓之國?,樼鹋_上,回望龍門。碣石館前,夐然鳥逝。鯨魚噴浪,則萬里倒回。鹢首乘云,則八風(fēng)卻走。扶桑若薺,郁島如萍。沃白日而簸三山,浮蒼天而吞九域。黃雀之風(fēng)動地,黑蜃之氣成云。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嘻。去帝鄉(xiāng)之故舊,謁本朝之君臣。詠七子之詩,佩兩國之印?;治彝醵?,諭彼蕃臣。三寸猶在,樂毅辭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歸魏而逾尊。子其行乎,余贈言者。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yuǎn)(一作所),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一作途)但信風(fēng)。
鰲身映天黑,(一作蜃)射波紅。
鄉(xiāng)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姚合稱此詩及送丘為下第、觀獵三首,為詩家射雕手,而以此篇壓卷)。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晚秋酬姚合(一作侍御)見寄(825年) 唐 · 無可
五言律詩
新命起高眠,江湖空浩然。
木衰猶有菊,燕去即無蟬。
分察千官內(nèi),孤懷遠(yuǎn)岳邊。
蕭條人外寺,暌阻(一作復(fù))經(jīng)年。
柳暗清波漲,沖萍復(fù)漱苔。
張筵(一作帆)白鳥起(一作下),掃岸使君來。
洲島秋應(yīng)沒,荷花晚(一作曉)盡開。
高城吹角絕(一作罷),騶馭尚裴回。
金州別姚合(833年) 唐 · 無可
五言律詩
日日西亭(一作臺)上,春留到夏殘。
言之離別易,勉以道途難。
山出一千里,溪(一作江)行三百灘。
松間樓里月(一作月里),秋入五陵看(一作寒)。
鳴鞭靜路塵,籍籍(一作寂寞)諫垣臣。
函疏辭專(一作封還)密,爐香立獨(dú)親。
篋多臨水作,窗宿臥云人。
危坐開寒紙,燈前起草頻。
禪客詩家見,凝寒忽告(一作過)還。
分題回諫筆,留偈在商關(guān)。
盤徑緣高雪,閑(一作開)房在半山。
自知麋鹿性,亦欲離人間。
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饑。
鄰富雞常(一作長)去,莊貧客漸稀。
借牛耕地晚,賣樹(一作谷)納錢遲。
墻下當(dāng)官路,依山補(bǔ)竹籬。
宮殿(一作樓閣)半山上,人家向下居。
古廳眠易魘,老吏語多虛。
雨水澆荒竹,溪沙擁廢渠。
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每個樹邊消一日,繞池行匝又須行。
異花多是非時有,好竹皆當(dāng)要處生。
斜豎小橋看島勢,遠(yuǎn)移山石作泉聲。
浮萍著岸風(fēng)吹歇(一作散),水面無塵晚更清。
引用典故:玉簫 沈郎錢
平陽池館枕秦川,門鎖南山一朵煙。
素柰花開西子面,綠榆枝散沈郎錢。
裝檐玳瑁隨風(fēng)落,傍岸鵁鶄逐暖眠。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簫聲絕鳳歸天。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共 18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