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注:地天交泰,二儀相通,順之則物類攸行,違之則氣能差互。
⑵ 原注:《莊子》云:積水上溢,故為霧,《淮南子》云:山之出云,蒸柱潤礎。斯皆積陰之盛也,其或陰陽調暢,象緯和平,則霧之散,云之飛,理皆如也。
⑶ 原注:棄欺幻之術,得虛通之門,丹田既離于迷蒙,紫車盡期于變化。
⑷ 原注:差之毫釐,失之千萬。子細消息,復何有于遠近乎,
⑸ 原注:夫道分明,離于言象,超然意慮之外,故玄機隱而難見。
⑹ 原注:若陰陽和同,則氣象諧偶,萬匯通變,俱不勞神。雖庶事森羅,而自可閑適矣。
⑺ 原注:夫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然則知者雖眾,其能調理任持,歸于得一之體者,誠為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