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李植
相關(guān)人物:
共 7 位
。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唐天臺(tái)山新桐柏觀頌
唐 ·
崔尚
四言詩
天臺(tái)也。桐柏也。代謂之天臺(tái)。真謂之桐柏。此兩者同體(一作出)而異名。同契乎元。道無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談。則無是是。無非非矣。而稽古者言之。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hào)金庭宮。即中右弼王喬子晉之所處也。是之謂不死之福鄉(xiāng)。養(yǎng)真之靈境。故立觀有初。強(qiáng)名桐柏焉耳。古觀荒廢。則已久矣。故老相傳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后
有道之士
往往因之。壇址五六。厥跡猶在。洎乎我唐。有司馬鍊師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觀。蓋以光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綏我國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臨千仞之馀。背陰向陽。審曲面勢(shì)。東西數(shù)百步。南北亦如之。連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樹郁郁。四時(shí)并青。大巖之前。橫嶺之上。雙峰如闕。中天豁開。長澗南瀉。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懸流。望之雪飛。聽之風(fēng)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樹珠條可攀也。仙花靈草。春秋互發(fā)。幽鳥清猿。晨暮合響。信足賞也。始豐南走。云嶂間起。剡川北通。煙岑相接。東則亞入滄海。不遠(yuǎn)蓬萊。西則浩然長山。無復(fù)人境??倲垔W秘。郁為秀絕。苞元?dú)庖曰斐?。?zhèn)厚地而安靜。非夫神與仙宅。仙得神營。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構(gòu)天尊之堂。晝?nèi)沼性莆迳8§\其上。三井投龍之所。時(shí)有異云氣。入堂復(fù)出者三。書之者記祥也。然后為虛室以鑿戶。起層臺(tái)而壘土。經(jīng)之殖殖。成之翼翼。綴日月以為光?;\云霞以為色。花散金地。香通元極。真?zhèn)H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師。孰能興之。鍊師名承禎。一名子微。號(hào)曰天臺(tái)白云。河內(nèi)溫人。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后。祖晟。仕隋為親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興為朝散大夫襄州長史。名賢之家。奕代清德。慶靈之地。生此仙才。以為服冕乘軒者。寵惠吾身也。擊鐘陳鼎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業(yè)。學(xué)神仙之事??乒偨探?。博綜無所遺。窈冥夷希。微妙詎可識(shí)。無思無為。不飲不食。仰之彌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彌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練識(shí)。贍學(xué)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練師蘊(yùn)廣成之德。睿宗繼黃軒之明。齋心虛求。將倚國政。侃侃然不可得而動(dòng)也。我皇孝思維則。以道理國。協(xié)帝堯之用心。寵許由之高志。故得放曠而處。逍遙而游。聞鍊師之名者。足以激厲風(fēng)俗。睹鍊師之容者。足以脫落氛埃。以慈為寶。以善救物。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允所謂名登仙格。跡在人寰。奧不可測矣。夫道生乎無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而作萬物。故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為天下貴。況絕學(xué)無憂。長生久視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階也。行道之階。非山莫可。故有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教將奚依。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元門既崇。不名厥功。朝請(qǐng)大夫使持節(jié)臺(tái)州諸軍事守臺(tái)州刺史上柱國賈公名長源。有道化人。有德養(yǎng)物。嘗謂別駕蔣欽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頌。后代何觀。乃相與立石紀(jì)頌。以奮至道之光。其辭曰。
邈彼天臺(tái),嵯峨崔嵬。
下臨滄海,遙望蓬萊。
漫若天合,呀如地開。
煙云路通,真仙時(shí)來。
顧我鍊師,于彼瓊臺(tái)。
鍊師鍊師,道入元微。
噏日安坐,淩霄欲飛。
興廢靈觀,鍊師攸贊。
道無不為,美哉輪奐。
窈窈茫茫,通天降祥。
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大唐寶歷崇元圣祖院碑銘
中唐 ·
賈餗
四言詩
唐寶歷二年歲直景午。浙右連帥御史大夫贊皇公新建圣祖院于大茅峰下崇元觀之前。上直夫華陽洞之南門。集偫仙之靈慶。資圣壽于億萬。本其經(jīng)始。實(shí)感周先生出應(yīng)昌運(yùn)。為唐廣成。薦瑞表祥。式旌不朽。于是恩錫院額。號(hào)曰寶歷崇元圣祖院。元門之盛。輝動(dòng)嵓谷。時(shí)唐興二百有九載。天子以神圣文武。惟新景命。德合乎五千文之元訓(xùn)。明繼乎十二圣之丕業(yè)。以清凈源化理。以仁壽域生靈。陶之以太和。躋之于至順。故自臨馭大寶。則申詔百辟。旁延萬邦。推誠備禮。徵訪至道。寤寐孜孜。如恐不及。夫明天子勤求于上。必賢方伯感致于下。君臣一德。而道德可興。乃其年秋七月。公以天子之命。齋戒虔懇。果得周先生曰息元。實(shí)元精之全德。大道之宗師也。先生葆真抱一。涵光吹萬。天下聆其風(fēng)者久矣。而遐襟曠跡。冥寄希夷。顯晦自我。人莫能識(shí)。夫元珠非吃詬可索。至道惟精誠是致。故累圣之所不能起。而一朝感契洪化。蒸然來思。且謂公曰。昔廣成對(duì)理身之問。鴻蒙啟養(yǎng)心之說。二者皇王之大本也。今息元亦將以斯道上報(bào)吾君。公于是澄心清神。思所以慶皇休而贊景福。遂與先生圖議。選置元宇。相彼形勝。棲靈此峰。昔梁朝福鄉(xiāng)太子置道觀二。其古壇廢井。遺址猶在。乃鏟荒夷險(xiǎn)。郁起層構(gòu)。散俸錢以資其費(fèi)。擇干吏以董其役。翚飛矢直。不日而成。像設(shè)崇嚴(yán)。殿宇沈邃。神仙儀衛(wèi)。左右森列。并按舊史氏。得仲尼問禮關(guān)尹請(qǐng)著書之像。咸備于前。蓋將會(huì)通仙而肅百靈。以永為國家齋醮之勝選也。況三茅精氣。二許馨烈。古來得道于是者。代有其人??紓黩?yàn)圖。若可攀揖。而繚垣之內(nèi)。有流泉嘉木。滋飾幽潤。地靈境秀。觸類益增。懋此成績。與山無窮。永惟圣祖育德乎大極之前。顯靈于未形之表。當(dāng)是時(shí)也。合散消息。莫可名象。明而為日月。動(dòng)而為風(fēng)雷。播育而不測。運(yùn)行而不殆。君得之豕韋以挈天地。臣得之傅說以相武丁。吾何為哉。道本一貫。及夫神化挺生。含章炳靈。象帝之先。資我疆名。將寄言以顯元樞。錫羨以興皇業(yè)。猶龍既見。萬物方睹。是宜夫垂休儲(chǔ)祉。長發(fā)其祥。億萬斯慶。集于寶歷。此崇元新院所以得時(shí)而啟也。初公以上方崇向道德。計(jì)天下
有道之士
可以當(dāng)是大選者。惟周先生一人而已。故其招致之忠藎。訪求之精實(shí)。則先生不得不出。而公之誠節(jié)不得不伸。既而圣情感愜。萬國瞻賀。其逢迎之優(yōu)異。禮貌之嚴(yán)顯。自古尊師重道之盛。無以加也。則真宗元極至道之精。不得不洞契乎上心。播宣于理術(shù)。俾風(fēng)流澤浸。廣被八區(qū)。嗚呼。此先生所以出而不疑。亦可以示天下之不可不致如己者。當(dāng)吾君之至理。適吾道之可行。千載一期。起乃時(shí)耳。矧公以濟(jì)代全才。合乎休明。樹風(fēng)南藩。績最天下。前歲興建儒學(xué)。而天降膏露。顯于廟庭。俗變風(fēng)移。遂至于道。今之輝崇真館。闡奉元化。上感睿旨。下孚元元。仁聲順氣。流溢四境。推是為政。大而伸之。則致君興國之用可見矣。又況封部之內(nèi)。融汰之下。遍識(shí)元元之教。俱為?之人。顧難乎哉。餗謬列屬城。獲詳事實(shí)。又嘗以春秋屬詞為學(xué)。故承命奮筆。直而不文。其銘曰。
圣運(yùn)光啟,山川效靈。
黃帝為君,起乃廣成。
崆峒至言,今復(fù)行兮。
明明天子,以道致理。
方伯虔誠,先生戾止。
累圣莫致,今茲起兮。
元感既宣,化流溥天。
公拜稽首,天子萬年。
何以薦神,御元元兮。
閟宇崇崇,圣祖尊容。
神而明之,神應(yīng)
豐融
。
華陽仙洞,大茅峰兮。
金榜瑤壇,仙術(shù)真官。
羽節(jié)淩風(fēng),珠佩珊珊。
是醮是齋,百福延兮。
名從天錫,鏡占地久。
下薦臣忠,上資圣壽。
靈山萬歲,績不朽兮。
四明山詩 石窗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今為子語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石窗何處見,萬仞倚
晴虛
。
積靄迷青璅,殘霞動(dòng)綺疏。
山應(yīng)列
圓嶠
,宮便接方諸。
祗有三奔客,時(shí)來教隱書。
四明山詩 過云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俊!菇駷樽诱Z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相訪一程云,云深路僅分。
嘯臺(tái)隨日辨,樵斧帶風(fēng)聞。
曉著衣全濕,寒沖酒不醺。
幾回歸思靜,髣髴見蘇君。
四明山詩 云南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今為子語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云南更有溪,
丹礫
盡無泥。
藥有巴賨賣,枝多越鳥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嵐迷。
若得山顏?zhàn)?,??手自攜。
四明山詩 云北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菇駷樽诱Z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云北是陽川,人家洞壑連。
壇當(dāng)星斗下,樓拶翠微邊。
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煙。
金庭如有路,應(yīng)到左神天。
四明山詩 鹿亭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菇駷樽诱Z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鹿亭巖下置
(一作坐)
,時(shí)領(lǐng)白麛過。
草細(xì)眠應(yīng)久,泉香飲自多。
認(rèn)聲來月塢,尋跡到煙蘿。
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
四明山詩 樊榭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菇駷樽诱Z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樊榭何年筑,人應(yīng)白日飛。
至今山客說,時(shí)駕
玉麟
歸。
乳蒂緣松嫩,芝臺(tái)出石微。
憑欄虛目斷,不見羽華衣。
四明山詩 潺湲洞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菇駷樽诱Z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石淺洞門深,潺潺萬古音。
似吹雙羽管,如奏落霞琴。
倒穴漂
龍沫
,穿松濺鶴襟。
何人乘月弄,應(yīng)作上清吟。
四明山詩 青欞子
(870年)
唐 ·
陸龜蒙
五言律詩
謝遺塵者,
有道之士
也,嘗隱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予來,語不及世務(wù),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墻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案:已上八言謝語,不知所謂者何。一云出《隱中書》。)?!菇駷樽诱Z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霽,望之如牖戶,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shí)有青欞子,味極甘而堅(jiān)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為我賦詩,予因作九題,
山實(shí)
號(hào)
青欞
,環(huán)岡次第生。
外形
堅(jiān)綠殼,中味敵璚英。
墮石樵兒拾,敲林宿鳥驚。
亦應(yīng)仙吏守,時(shí)取薦層城。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