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陰芳樹鳥啼春,與客相攜發(fā)興新。
半落杏花初過雨,微酸梅子已生仁。
每尋詩去必遷坐,穩(wěn)跨牛歸不問津。
筋力尚堪蓑笠在,莫欺老子發(fā)如銀。
有人尺錦長安來,遠寄寶匣手自開。
紅云紫氣燦虛室,鋏中青蛇鱗生苔。
誠攜掌握一揮動,瞬息天地興風雷。
少年志氣老益壯,惟愿圣詔下九垓。
廄中我有汗血馬,與汝直北清氛埃。
丈夫當為國雪恥,笑指經生真不才。
遺墨固藏神,希圣非立我。
斷后輒無前,實右即虛左。
品定賦纖洪,義明分勇懦。
端木語衛(wèi)文,洙泗皆卿佐。
孔子敘夷齊,后進尚嵬瑣。
從來一大事,幾作鴻毛荷。
知非言所及,結網魚受課。
誰持空空質,放縱無不可。
茲門小精廬,荒寂眾萬過。
欣余二三子,拙力守饑臥。
楊花安得攬,飛去天隅唾。
唯有露垂垂,滿畦紅藥墮。
病起支頤久,形神稍稍安。
豈堪誇壯健,只怕已衰殘。
希圣心無倦,求官意漸闌。
不為君子棄,何恨對瓢簞。
怪來趨向別,乃是拙庵孫。
秋色添禪寂,松聲奪俗喧。
路行須避蟻,飯?;蚝粼?。
單缽隨緣住,尋常懶出門。
雨晴郊外共尋芳,細水交流注野塘。
花欲戀枝風不肯,柳才舞影日還藏。
轉添老態(tài)難于健,看得閑時少似忙。
擬訪一僧共茶話,禪房扃鎖出游方。
閑中意趣定何如,靜把陳編自卷舒。
希圣希賢真事業(yè),潛天潛地細工夫。
林泉有分吾生足,鐘鼎無心世味疏。
政使一貧真到骨,不妨陋巷樂顏癯。
君家百尺樓,近在環(huán)堵室。
室處豈不佳,暑溽厭煩郁。
著腳躡層梯,心眼便超軼。
好風天外來,佳月云端出。
清明湛空闊,洞視了孅悉。
豈徒快登臨,抑可驗學術。
大哉天地心,昭然本如日。
世人庳且隘,動以私見窒。
未能脫塵凡,底處識微密。
羨君有斯樓,發(fā)以靜春筆。
知崇與禮卑,二義貫于一。
獨理要高明,履道貴平實。
庶幾足目俱,不但窺髣髴。
工夫妙方寸,豈假身外物。
此境未昭融,此屋空突兀。
君看希圣徒,陋巷暗蓬蓽。
或問予天,予對曰理。
陰陽五行,化生萬類。
其用至神,然特氣爾。
必先有理,而后有氣。
蒼蒼蓋高,包含無際。
其體至大,然特形只。
形氣之凝,理實主是。
無聲無臭,于穆不已。
天之為天,斯其為至。
分而言之,名則有異。
乾其性情,天其形體。
妙用曰神,主宰曰帝。
以其功用,曰神曰鬼。
專而言之,曰理而已。
大哉至哉,理之一言。
天以此理,位上為天。
物資以始,是謂乾元。
地以此理,而位下焉。
物資以生,實承乎乾。
人生其間,眇然有已。
乃位乎中,而參天地。
惟其理一,所以如此。
天地與人,理固一矣。
人之與物,抑又豈二!
天地人物,萬殊一實。
其分雖殊,其理則一。
天地無情,純乎一真。
至誠不息,終古常新。
曰天地人,理則惟鈞。
或不相似,以人有身。
氣質不齊,私欲相因。
惟圣無欲,與天地參。
理渾然一,形肖而三。
下圣一等,于時保之。
未能樂天,畏天之威。
畏天伊何,無終日違。
及其至也,與圣同歸。
一者謂誠,惟天惟圣。
希圣之賢,主一持敬。
敬而戒懼,弗聞弗見。
敬而謹獨,莫見莫顯。
敬而窮理,則明乎善。
如臨如履,心常戰(zhàn)戰(zhàn)。
一而無適,有失者鮮。
如或不爾,禽獸不遠。
人物之初,理同一原。
人靈于物,曷為其然。
形氣之稟,物得其偏。
是以于理,不通其全。
人得其正,固非物比。
全體貫通,性為最貴。
最貴之中,又有不同。
氣有清濁,質有美惡。
曰圣賢愚,其品殊途。
濁者惡者,愚不肖也。
其清其美,則為賢知。
得美之美,得清之清。
無過不及,純粹靈明。
天理渾然,無所虧喪。
斯為圣人,至誠無妄。
圣性而安,賢學而行。
愚而能學,雖愚必明。
愚而不學,是自暴棄。
下愚不移,正此之謂。
乾父坤母,民胞物與。
四而實一,窮亙今古。
四者之內,物為最賤。
天地與人,則無少間。
胡世之人,多間以私。
上不化贊,下甘物為。
上智下愚,學知困知。
就人而論,亦分四岐。
理焉本一,人自為四。
下愚之人,蓋不足齒。
困知可賢,圣可學能。
奈何為人,不求踐形。
理在兩間,一本殊分。
散為百行,別為四端。
或謂之道,或謂之誠。
千言萬語,一之異名。
萬事萬物,胥此焉出。
理一之義,周遍詳密。
理萬而一,心為主宰。
心一而萬,理之宗會。
在天曰理,在人曰心。
理一曰實,心一曰欽。
有生同宇宙,所欠好江山。
因自舂陵至,留居廬阜間。
斯文傳墜緒,太極妙循環(huán)。
希圣誠何事,懷哉伊與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