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朝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625 【介紹】: 明徽州府歙縣人,字兆豫。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授鄞縣知縣,以廉能征為御史。天啟元年首論君臣虛己奉公之道,力頌熊廷弼保守危疆之功。后以忤魏忠賢,謫官家居,憂憤而卒。
維基
江秉謙(1580年—1625年),字兆豫,號瞻城,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省歙縣)人,民籍,萬歷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聯(lián)捷庚戌科會試二百二十一名,第三甲第三十五名進士。
工部觀政,授浙江寧波府鄞縣知縣,四十年任本省同考,四十四年行取留部。
四十六年考選,授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
天啟初,沈陽失陷,朝士多思熊廷弼,江秉謙力頌廷弼保疆之功,得罪兵部尚書張鶴鳴。
后又與惠世揚、周朝瑞等上疏詆中官劉朝及客氏,免官家居。
聞魏忠賢亂政,憂憤卒。
崇禎初,追復(fù)原官,崇祀鄉(xiāng)賢祠。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西澤州人,字述文。
萬歷中舉人。
除獲鹿知縣,以治行異等擢南京御史。
首疏論遼左失事諸臣,請正刑辟。
熹宗即位,上保治十事,言“梃擊”等事。
中貴劉朝、魏進忠(忠賢)與客氏相倚為奸,允成抗疏歷數(shù)其罪。
進忠恨之切齒。
后竟被削籍。
崇禎初復(fù)官。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李秉鈞(1852~1904),字子桂,號石樵,清臺北艋舺人。
為當(dāng)?shù)匚氖奎S中理之高足,同治十一年(1872)取進秀才。
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戰(zhàn)爭時為暖暖街坐探委員,因戰(zhàn)功,補縣丞。
同年十月十七日,隨將領(lǐng)劉朝祜領(lǐng)軍入山察看淡水東南屈尺莊番情,安撫當(dāng)?shù)卦∶癜松纭?div id="0hpckwo" class='inline' id='people_65253_0_3_comment'>
光緒十八年(1892)參加會試,補貢生。
日本治臺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擔(dān)任臺北縣事務(wù)囑托,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授佩紳章,九月任臺北縣參事,并任總督府國語學(xué)校教務(wù)囑托。
明治三十二年(1899)六月轉(zhuǎn)任官鹽組合事務(wù)。
明治三十三年(1900)再任臺北縣參事,兼《臺灣日日新報》編輯。
明治三十六年(1903)任臨時舊慣調(diào)查會事務(wù)囑托。
次年(1904)八月病卒。
李氏出身農(nóng)家,而力學(xué)不倦,擅于書畫,精通文藝,曾參與日人「玉山吟社」詩會,與土居香國、水野大路等詩友多有酬唱。
著有《石樵集》八卷,惜今未見,作品散見于《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
(注)(黃文車撰) 〖注文: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5月;王國璠《臺北市發(fā)展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