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丹九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瑞香 宋 · 楊杰
七言絕句
孤根移自紫霄峰,只斗清香不斗紅。
憶得婆娑一株桂,歐家曾見月屏風(自注:文忠公家有月石屏風,內有一桂與此相類。)。
林文節(jié) 明 · 鄭關
七言律詩
長歌祖席對斜暉,座上人人愛陸機。
春色漸生江樹變,河冰初泮客帆歸。
青云有路看先達,白社何人恨獨違。
今日與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謾沾衣。
望氣非一日,于焉捉臂親。
乍看憶曾識,猶疑夢中人。
君應修月手,攜我踏桂輪。
桂枝樛相引,恣汝斫為薪。
為余擷其一,餉以紫羅巾。
有月明可掇,捫體滑如銀。
覺來香繞枕,口口咽馀津。
誰能精物隱,感寤在茲晨。
對君一樽酒,其故乃可論。
吾師九秋干,掇皮皆天真。
冥心寄尺幅,有愿無不伸。
玉曜并瓦質,所荷同一甄。
君詞多詭峭,君意何溫淳。
荀韓原道德,機彀別有因。
后先緣最巧,暌合聽于神。
獨慚蚊虻影,配擬本非倫。
稍知尊所慕,竭心以自忞。
忍遽辭我去,門外即風塵。
奇光深自惜,贗古未為珍。
愿與貞斯義,別語不嫌諄。
再見桂華滿,心心托秋旻。
殘夢猶堪續(xù),宛在江之漘。
一桂花卉本專家,進于山水參真性。
維城山水已擅場,俾兼花卉詎奚病。
要之涉筆總末事,貴乎得神聊適興。
五君子圖創(chuàng)衡翁,風人寓意傳毛鄭。
張初鄒繼一桂亦有此疊韻題之)今則錢,藝苑聯(lián)芳叔仲孟。
譬若竹林詠五君,山王被斥識果正。
(松)(竹)(柏)(梅)及幽芳(水仙),人如此寧不明政。
⑴ 初仿此圖若靄實首被命見舊集
哀明陵三十韻(乾隆乙巳) 清 · 弘歷
北過清河橋,遙見天壽山。
勝朝十三陵,錯落兆其間。
太行龍脈西南來,金堂玉戶中天開。
左環(huán)右拱實佳域,千峰后護高崔嵬。
昌平(州名)黃土(山名)誠福地,永樂曾以親臨視(葉)。
英雄具眼自非常,豈待王(賢)(均卿)陳其藝。
或曰十三氣數(shù)盡,朱明祚以此為準。
是蓋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
后嗣果能繼祖烈,朱氏宗社那遽絕。
君昏國事付貂珰,瞻烏久矣于誰瞥。
向聞頹廢應修治,工鉅無敢發(fā)其辭。
湯山駐蹕一往閱,勝朝舊跡當護持。
祾恩(殿名)制肖皇極(殿名)建,雖存已剝丹青爛。
宣德曾頌祛奢麗,此而非奢奢孰見。
石城明樓依然巍,三杯手酹拜如儀。
明臣屢詠衣冠閟,底須重訂傳訛詞。
棟柱如舊椽木朽,檐瓦落地狐兔走。
以其初建工力觀,未修蓋數(shù)百年久。
永陵制乃如長陵,定陵效之侈有增。
忘其前世艱開創(chuàng),徒計身后胥堪輕。
長陵一碑功德記,馀皆有碑而無字。
泰山以后唐乾陵,此典何出竟為例。
思陵乃就妃園葬,趙一桂曾記開壙。
香殿三間復九間,寢床供案皆雄壯(明崇禎思陵乃因田貴妃園寢營建未畢而都城失守遂以帝后梓宮移至昌平州署吏目趙一桂率士民斂錢安葬記壙中隧道長十三丈馀石門內香殿三間陳設器用衣物又開二層石門內通長大殿九間寢休供案備具一妃園寢如此其馀諸陵侈費可知)
一妃之費已如此,馀諸帝者可知矣。
即今雖為(去聲)禁樵蘇,松柏郁蔥屋傾圮。
屋圮猶可龕帳無,并其神主全失諸。
尺木值幾亦盜去,汝祖獨非厥民乎。
不忍再視命修葺,悵然悚然欲垂泣。
此意弗更再三言,讀召誥文示詳悉。
⑴ 日下舊聞載永樂初卜陵眾議欲用潭柘寺永樂獨銳意用黃土山即此天壽山也又西京求舊錄稱明陵擇地或云山東王賢或云江西廖均卿所聞異辭難以懸定據(jù)此則永樂考卜之說較為可信
⑵ 明宣宗實錄載宣德駐蹕陵下語侍臣云皇祖嘗言帝王陵寢有崇奢麗及藏寶玉者皆無遠慮云云今觀長陵享殿曰祾恩殿九間重檐石城明樓規(guī)制巍煥雖丹青剝落而榱棟閎壯與皇極殿相肖為自古所無豈所云祛奢崇儉者乎
⑶ 今春駐湯山命取道昌平謁明永樂長陵酹酒三爵如鐘山謁洪武孝陵之例論明成祖之事雖非予所景仰然既為古帝王自當下拜如儀
⑷ 楊士奇陪祀長陵作云萬里蒼梧去不還又區(qū)大相供事長陵詩云文皇鼎成后此地葬衣冠又李應徵謁長陵詩云乾坤留劍舄伏臘拜衣冠蓋均指榆木川事或出怨者之口
⑸ 長陵殿宇雖存而椽木朽壞檐瓦落地以初建窮極工力論之不應蕪廢如是之速蓋自明中葉以后怠棄不修者已一二百年至今則三四百年宜其荒廢如是也
⑹ 明世宗陵曰永陵規(guī)制一如長陵而外多一周垣享殿明樓皆以文石為砌壯麗精致長陵不及見昌平山水記其后神宗定陵制亦如永陵而侈飾又過之云
⑺ 日下舊聞載永陵成世宗顧謂工部臣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倉皇對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筑重垣后定陵效之
⑻ 明諸陵惟長陵有圣德神功碑文馀陵俱有碑無字檢查諸書惟徐乾學讀禮通考載唐乾陵有大碑無一字不知何謂而明諸陵效之竟以為例實不可解也
⑼ 本朝定鼎后雖為明諸陵嚴禁樵蘇松楸弗剪而經(jīng)流賊兵熱之后殿宇多就傾圮不獨龕帳全無并神位亦俱遺失實不堪入目因降諭旨特派大臣前往相度并發(fā)帑金鳩工庀材通行修葺俾一律堅整完固重設神主以時祭享
⑽ 因謁明陵屈指數(shù)明季之事應亡弗亡屢賴棘詳天恩而思受命保命之要必當以奈何弗敬為見所著讀召誥文
遠溯六丁卯,追惟三百年。
一枝丹桂夢,重踐白沙筵。
農(nóng)部庭趨記,苗家石附鐫。
栽培忠孝始,凜若訓詞傳(先九世祖水部郎謙謙公舉正德丁卯順天鄉(xiāng)試,其前正統(tǒng)丁卯陳白沙先生舉于鄉(xiāng)也。吾家一桂房自襄敏公官大司農(nóng)娶于大興苗氏,遂入籍順天,今三百六十年矣。)。
徐潭不與劍潭鄰,竹嘯應逢竹醉辰。
他日推篷如見畫,夕陽背影最懷人。
高柯儻有紅鸞宿,小草全憑?舞春。
粉翠此君都洗盡,故知朱紫是前身(筠樓歸奉母,居朱紫坊?!钢熳稀梗峒?span id="0vyzwdg"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51479", "poem_sentence_3_1138378", "一桂")'>一桂房舊名也。竹嘯莊,吾家祖居。)。
德慶州學官進取奉家模冊來,屬書其后。進取為揭陽東崖襄敏公裔孫。東崖與吾冰崖公同爵同謚,忠讜謨略,先后著聲勝國,而小子家先世畫像之失久矣。冊凡二十九幅,自唐諫議文饒公、宋補闕用亨公六桂以來,暨我十一世祖明翰林檢討醉庵公、十世祖宮保戶部尚書冰崖公、九世祖工部都水主事謙謙公,簪笏儼然,金紫相望,忠孝典型具在,蓋吾家由莆田遷北京幾三百年以來,未睹之儀容,小子一旦獲敬拜焉。既命工摹之,以俟歸而告藏于家廟,乃作是歌。
吾家北京歲丁卯,乙科起自水部郎。
到今二百六十載,支分南北難具詳。
小子甲戌始讀譜,諸派為目閩為綱。
閩又莆田冠于首,次第乃及延福漳。
刺桐花開刺桐巷,朱紫衣滿朱紫坊(宋尚書禮部員外郎、殿中丞上柱國伯起公所居也,是為一桂公。)
雪崖冰崖翰林后,父子兄弟同朝堂。
側聞莆中歲致祀,冰崖公像人弗忘。
翰林尚書有手訓,儲弆寶墨誇琳瑯。
六桂芬嗣興福里,八景詠傳竹嘯莊
南北迢遙十馀世,聽音望遠同谷梁。
甲申持節(jié)來嶺海,粵海正接閩海疆。
廣文一冊手示我,昨秋艤棹端溪旁。
幅幾三十世數(shù)十,族衍于宋承于唐。
螺江釣翁晝錦客,錦袍高唱槐花黃。
補闕而后派分六,秩然昭穆臨冠裳。
法曹(二桂公。)少府(三桂公。)失摹本,尚待訪舊歸縑緗。
清江清浦卜宅后,忠孝經(jīng)濟兼文章。
連翩數(shù)幅屹眉宇,磊落骨鯁雙顴方。
醉庵冰崖各有贊,贊皆自作詞清蒼。
匪徒簪笏炫黼黻,要信品望如圭璋。
紙色熒熒精彩動,笑顏藹藹庇蔭長。
慈孝都如一庭聚,詩書貽我萬丈光。
昔時閩粵兩襄敏,后先德業(yè)遙相望。
粵襄敏公族尤盛,居于潮郡于揭陽。
賢哉廣文能世守,播遷所失猶珍藏。
苜蓿冷官莫厭冷,校士于此吾家常
須知勤苦起誦讀,如彼稼穡謀耕桑。
一經(jīng)一籯孰肯構,再命三命思循墻。
吾祖廉吏清白極,兩世孀守茹糟糠。
小子至今未能報,不待展冊涕已滂。
摹諸絹素供家廟,拜告洗爵筵焚香。
如承家誡凜家范,庶守無射垂無央。
⑴ 雪崖,冰崖公兄,歷官貴州布政使參議。
⑵ 冰崖公有集唐竹嘯莊八詠,載《冰崖詩集》。
⑶ 冰崖公《竹嘯莊》詩云:「怪底文光長萬丈,有人高步在瀛洲?!?/div>
⑷ 醉庵公訓導仁化,冰崖公第六子南壺公教授肇慶。
林一桂聯(lián) 清 · 鄭瑞麒
對聯(lián)
三千卷勤抄,耄學宛如沈麟士;
八二齡老宿,典型頓失魯靈光。
崖壁斑斑碧血痕,先生當日此成仁。
三閩四廣支離局,一息千秋草莽臣。
亂世科名娛老母,荒山須發(fā)表完人。
扁舟欲訪悲歌處,冷月空潭瀉古春。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