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名一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勝境東西白,高僧一二禪。
只知行道處,不記住山年。
澗月中分照,林花各自妍。
披云尋舊址,猶在絳峰邊(影印《詩淵》冊五頁三八一六)。
謾說人間假像真,老君形相亦虛言。
巖前瑞氣歸宸翰,佛子年年□國恩(自注:中有太宗御書,歲度僧一□而□子之徒仍不與。)
八佳人美態(tài)嬌,繡衣輕整暗香飄。
身花圃徐徐立,引得黃鶯下柳條(以上宋師明《續(xù)古宿語要》卷六《水庵一禪師語》)。
⑴ 《嘉泰普燈錄》卷二八作二
⑵ 《嘉泰普燈錄》作偷
絕句 元 · 趙孟頫
七言絕句
輕輕踏破白云堆,半為尋僧半探梅。
僧不逢兮梅未放,野猿笑我卻空回。
七修類稿:予過演福寺僧房,見趙子昂親書探梅訪僧一絕句云云。惜公松雪集中失載。今寺已為墳地,不知此紙存亡也。噫!
登多景樓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詩
黯黯江云結(jié)暮陰,江樓高處一登臨。
山根亂雪來雙櫓,天外遙青出寸岑。
歸去已慚陶令賦,醉中偏愛穎師琴。
鰣魚竹筍江南路,幸及霜毛未滿簪僧一柱能琴)。
特丘丁亥見予于廣州小持船,一晤便如宿好。嗣予徙訶林,入雷峰,音問未嘗少間,每相見輒多勉勵(lì)。壬辰乞作優(yōu)婆塞,漸知有向上事。明年入匡,過陳村,特丘始有出世意,會行急不能待。后特丘歸公安,予亦返雷峰,相距四千里。兇聞忽傳,疑信間因語止言、澹歸:“此公與老僧一段葛藤,應(yīng)不止此?!奔皥?bào)確,甚慨因緣之錯(cuò)過。嗚呼,吾實(shí)負(fù)特丘矣。
兇信疑難定,書來始覺真。
十年師弟意,一旦古今人。
老死非所諱,因緣不可陳。
精魂何處覓,未易憶前身。
何代黃金建講臺,不看全盛獨(dú)興哀。
斷橋仆澗空秋草,廢礎(chǔ)成砂沒古苔。
游客暫依殘?jiān)核蓿∩际莿e山來。
涌泉空自稱靈水,不向當(dāng)年滅燼灰(《竹窗雜錄》卷一六)。
杰閣雙林開,余輝薄天樹。
炯炯含元精,巍巍托飛步。
緬惟經(jīng)始時(shí),西臺淚空注。
遙招柴市魂,近息崖門怒。
物議滋狐疑,孤懷阻猶豫。
正直髯將軍,一氣群賢聚。
遂以忠臣心,永作法王護(hù)。
下眺望鄉(xiāng)臺,夷齊舊隱處。
在昔辟蠶叢,至今剩鐵墓
四山何蒼蒼,惆悵夕陽暮。
⑴ 聞澹大師建閣時(shí),欲以祀明殉難諸人。后以人言中止,改祀關(guān)侯,下祀李文定公兄弟。
⑵ 丹霞山初買自李文定公,后以歸澹師。
舍弟明寅挈余至其通州任所。為余治行具。入送金剛內(nèi)山。游覽數(shù)日。緣余病劣。不敢為窮探極討之計(jì)。而第登天逸臺。指點(diǎn)萬二千峰。此乃平生快活事。豈可多求哉。昔我曾王考王考先考叔父伯氏皆游此山。故時(shí)于寺樓崖壁間。得當(dāng)時(shí)題名而瞻仰之。不禁感懷流涕。臨出山。有無限悵意。適正陽僧一修苦請留詩。為賦六韻
蓬萊于我有世緣,孱骸猶能入山來。
宇宙快睹昭曠界,玉峰銀巒萬千回。
立立崖壁云外直,決決潭瀑洞里開。
迢遞琳宮饒異跡,錦繡春光絕塵埃。
百年盤礴猶不足,三宿歸驂不須催。
欲去如與高人別,何年更登天逸臺。
華亭入志沛新綸,來謝兼呈手跡真。
日下卻思談往事,云間那可闕斯人。
箑書士孝要之道,幀詠梅花逸以神(張鑒呈進(jìn)照所書孝經(jīng)士章扇一題僧一泉畫梅花幀。
鑒也毋忘勖家學(xué),昌乎祗恐怯前鄰(謂董其昌)。
⑴ 館臣進(jìn)呈一統(tǒng)志松江府人物內(nèi)闕張照名諭令補(bǔ)入志書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