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首
人物簡(jiǎn)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5—1072
【介紹】:
宋僧。衡州人。俗姓葛。少工翰墨,年冠依茶陵郁山主得度。參楊岐、方會(huì)禪師,遂嗣法席。住舒州白云寺。膽略精壯,學(xué)人敬而畏之。
全宋詩釋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陽(今屬湖南)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禪師,后住舒州白云寺,為南岳下十二世,楊歧會(huì)禪師法嗣。神宗熙寧五年卒,年四十八?!?a target='_blank'>五燈會(huì)元》卷一九、《禪林僧寶傳》卷二八有傳。今錄詩十五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陽(今湖南衡陽)人。幼事翰墨,及長,依茶陵郁禪師得度,后參臨濟(jì)宗大師楊歧方會(huì),遂嗣法席。嘉祐中住潯陽能仁寺,后住舒州白云寺。熙寧五年卒,年四十八。其弟子編錄有《白云守端禪師廣錄》四卷(存)、《白云守端禪師語錄》二卷(存)。見《禪林僧寶傳》卷二八,《釋氏疑年錄》卷七等。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八禪師名守端。
生衡州葛氏(或云周氏)。
幼工翰墨。
不喜處俗。
依茶陵郁公剃發(fā)。
年二十馀。
參颙禪師(或
鵬禪師)。
颙歿。
會(huì)公嗣居焉。
一見端奇之。
每與語終夕。
一日忽問。
上人受業(yè)師。
端曰。
茶陵郁和尚。
曰。
吾聞其過溪有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日夜被塵羈鎖(或云常被塵勞羈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青山萬朵。
會(huì)大笑起去。
端愕視左右。
通夕不寐。
明日求入室。
咨詢其事。
時(shí)方歲旦。
會(huì)曰。
汝見昨日作夜狐者乎。
端曰。
見之。
會(huì)曰。
汝一籌不及渠。
端又大駭。
曰何謂也。
會(huì)曰。
渠愛人笑。
汝怕人笑。
端于是大悟。
于言下辭去遍游。
廬山圓通訥禪師。
見之自以為不及。
舉住江州承天。
名聲爆耀。
又讓圓通以居之。
而自處東堂。
端時(shí)年二十八。
自以前輩讓善叢林。
責(zé)己甚重。
故敬嚴(yán)臨眾。
以公滅私。
于是宗風(fēng)大振。
未幾訥公厭閑寂。
郡守至。
自陳客情。
太守惻然目端。
端笑唯唯而已。
明日升座曰。
昔法眼禪師。
有偈曰。
難難難。
是遣情難。
情盡圓明一顆寒。
方便遣情猶不是。
更除方便太無端。
大眾且道。
情作么生遣。
喝一喝下座。
負(fù)包去。
一眾大驚。
挽之不可。
遂渡江。
夏于五祖之閑房。
舒州小剎。
號(hào)法華。
住持者如籠中鳥。
不忘飛去。
舒守聞端高風(fēng)。
欲以觀其人。
移文請(qǐng)以居之。
端欣然杖策來。
衲子至無所容。
士大夫賢之。
遷居白云海會(huì)。
升座顧視曰。
鼓聲未擊已前。
山僧未登座之際。
好個(gè)古佛樣子。
若人向此薦得。
可謂古釋迦不前。
今彌勒不后。
更聽三寸舌頭上。
帶出來底。
早已參差。
須有辯參差眼。
方救得完全。
有么。
乃曰。
更與汝老婆。
開口時(shí)。
末上一句正道著。
舉步時(shí)末上一步。
正踏著。
為什么鼻孔不正。
為尋常見鼻孔頑了。
所以不肯發(fā)心。
今日勸諸人。
發(fā)卻去。
良久曰一。
便下座。
其門風(fēng)峻拔如此。
僧請(qǐng)問。
慧超問法眼。
如何是佛。
曰汝是慧超。
端作偈。
示之曰。
一文大光錢。
買得個(gè)油糍。
吃放肚里了。
當(dāng)下便不饑。
又問。
僧問云門。
如何是透法身句。
曰。
北斗里藏身。
端又作偈曰。
九衢公子游花慣。
未第貧儒感慨多。
冷地看他人富貴。
等閑無耐幞頭何。
贊曰。
楊岐天縱神悟。
善入游戲三昧。
喜勘驗(yàn)衲子。
有古尊宿之遺風(fēng)。
慶歷以來。
號(hào)稱宗師。
而白云妙年俊辯。
膽氣精銳。
克肖前懿。
至于應(yīng)世。
則唾涕名位。
說法則蕩除知見。
乃又逸格。
如大溈之有寂子。
玄沙之有琛公。
臨濟(jì)法道未甚寂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