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靈壁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和陳倅靈壁寄瑩中二首 其二 (1102年) 北宋 · 謝逸
七言律詩
風攪張園萬木搖(自注:靈壁有張氏園。),黯然分袂客魂消。
更無馀念留胸次,但有孤忠報圣朝。
千里煙波舟泛泛,百年事業(yè)古寥寥。
新詩吟就誰能寫,安得巴東遇李潮。
我行半天下,始到東海隅。
水落嶕石出,中飛兩鵜鶘。
情知瑰奇產(chǎn),勢與險阻俱。
在夷豈必陋,雖圣猶乘桴。
吭風丹穴鳳,尾雨青丘狐。
幸隨任公子,不愧七尺軀。
王邦采箋本淵穎集:按先生甬東記:梅岑山,梅子真煉藥處山。梵書所謂補怛洛迦山也,唐言小白花山。自山東行,西折為觀音洞。洞瞰海,外巉中裂,大石壁紫黑,旁罅而兩歧,亂石如斷圭,積伏蟠結(jié),怒潮摐擊,晝夜作魚龍嘯吼聲。又西則為善財洞。峭石嚙足,泉流滲滴,懸纓不斷。前入海數(shù)百步,有嶕,土人云:曾有老僧秉燭行洞穴,且半里,山石合。一竅有光,大如盤盂,側(cè)首睨之,寬弘潔白,非水非土,遠不辨涯漈。又自山北轉(zhuǎn)得盤陀石。山粗怪益高,壘石如垤,東望窅窅,想像高麗、日本界,如在云霧蒼莽中。日初出,大如米篩,海盡赤,跳踴出,天末六合奛然鮮明。及日光照海,薄云掩蔽,空水弄影,恍類鋪僧伽黎衣,或現(xiàn)或滅。南望桃花、馬秦諸山,嵌空刻露,屹立巨浸,如世疊太湖、靈壁,不著寸土尺樹,天然可愛。東南望東霍山,山多大樹,徐韨蓋駐舟此。又有沙山,細沙所積,海日照之有芒,手攫則霏屑,下漸成洼穴,潮過又補,終不少損。旁有石龍蒼白,角爪鱗鬣具,蜿蜒跨空,亙?nèi)?,舟?jīng)其下。西轉(zhuǎn)別為洋山,中多大魚。又北則為胊山、岱山、石蘭山,魚鹽者所聚。又自北而南,則為徐偃王戰(zhàn)洋。世言偃王既敗,不之彭城,而之越,棄玉幾硯會稽之水。
此去何可極,中心忽傷悲。
亂山插滄海,千疊壯且奇。
信哉神仙宅,而養(yǎng)云霧姿。
雕鎪鬼斧觖,刮濯龍湫移。
坎窞森立劍,槎枒割靈旗。
微涵赤岸水,暗產(chǎn)瓊田芝。
老生今安在,方士不我欺。
經(jīng)過燕齊靡,出沒楚漢危。
挾山作書鎮(zhèn),分海為硯池。
殘花錦石爛,淡墨珠巖披。
東溟地涵蓄,北極天斡維。
玉舄投已遠,桑田變難期。
誓追凌波步,行折拂日枝。
羽丘杳如夢,玄圃深更疑。
豈無抱樸子,去我乃若遺。
空馀煉藥鼎,尚有樵人知。
王邦采箋本淵穎集:按甬東記:盤陀石山南望桃花、馬秦諸山,嵌空刻露,屹立巨浸,如世疊太湖、靈壁,不著寸土尺樹,天然可愛。定??h志:安期先生祠在昌國馬秦山,舊傳安期生隱此。其鄉(xiāng)亦名安期鄉(xiāng)。桃花山,解見次定海候濤山。
送李廣文改任靈壁 明末 · 黃淳耀
五言律詩
函丈移何處,秋風到宿州。
戰(zhàn)爭新壁壘,弦誦古風流。
怪石連齋圃,清淮繞郡樓。
獨知濠上意,莊惠羨斯游。
多異一山,為會同絕勝,中饒怪石,有聲,有響,有形,有象,未遇知音,視等頑石,埋沒榛莽,自開辟至今。禪者玄達渡嶺南歸,結(jié)庵其下已二十載,朝夕扣擊,聲振山谷。癸亥春,予偶來游,拉往觀聽,三石兀然,或頫或仰,應(yīng)手有聲,聲如靈壁。盤桓久之,風雨交作,下山薄暮,因述問答機緣,作為此歌。
山庵有鐘復有鼓,厥聲可聞不可睹。
我來欲借一回看,問取靈泉老庵主。
主人手執(zhí)須彌椎,共上千峰萬峰去。
分明三片頑石頭,覿面相逢能解語。
噌吰鐺鞳盈虛空,老樹作風山作雨。
風從何起雨何來,萬籟消聲自終古。
鐘未鳴,鼓未響,燈籠觸露柱。
鐘乍鳴,鼓乍響,貍奴與白牯。
鐘不鳴,鼓不響,木人逢石女。
千里相逢休錯舉,扣石三聲君自取。
泥濘忽如許,行行險且紆。
平生無闊步,老去復長途。
不少前車鑒,誰為將伯呼。
短筇吾賴汝,緩急幸攜扶。
五載清淮北,茅茨為我開。
壁看題未改,月照客重來。
宿鳥藏深葉,疏簾襯綠苔。
紫薇紅重處,秋信又頻催
⑴ 予己卯秋來此院中,適有月月紅一株,賦詩紀之。今其處植紫薇花。
記得河橋柳,濛濛夕照開。
為傳霜信到,每值使星來。
老干封殘雪,輕云護綠苔。
欲書花葉意,故著小春催。
青神赤埴輸球琳,泗濱作貢傳至今。
古樂雖亡古質(zhì)在,歷久剝削沈坑深。
產(chǎn)饒欲盡不盡氣,得徑尺價昂兼金。
當年帝命后夔戛,圣作圣奏圣所歆。
于風斯乾樂斯振,知民立辨宣郁沈。
后人好尚乃大異,用作拱玩搜巖岑。
金鐘玉琯失依附,洞房曲幾添清陰。
峰巒洞穴卒嗟見,鏤刻微渺窮芒針。
螭盤蛇臥文理別,方壇華蓋開張森。
澄心堂硯秘制出,宣和天翰淋淋。
丈人忽作束腰具,坐以神物供荒淫。
文人癖嗜更多有,寶貴奚啻同天琛。
齋空松雪圖史散,庵廢海岳莓苔侵。
昔賢手澤半零落,望誰更辨泠泠音。
一拳把玩不忍釋,悄思登岱臨風吟。
國工國器交有待,完璧且作無弦琴。
后人得此重愛惜,中有入海千秋心。
靈壁(丙申) 清 · 趙冕鎬
七言律詩
① 主人張老子自煎山茶。又供石鼎飯海藿菜??僧斄蝗?/div>
孤齋獨宿道心生,忽憶青山入畫明。
一日難忘丘壑計,百年終老澗流聲。
午茶烹淡還滋味,晚飯蒸甘即太平。
紅桂成林琴響寂,更誰攜棹雪中行。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