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922七絶 8104五律 1394七律 1639五排 14 1546四言 213六言 389古體 40852樂府 324 25 398 103辭賦 27琴操 7 64其他 578聯(lián) 520
四衣
陰平  [幾乎,案幾] [衣服] 西 機(jī) 醫(yī) [恨聲] 觿 [蹇也] [以箸取物] [口聲] 榿 [更多…]

姿 [參差] [言蹇難也] [生息] [穿也,傷也] [偲偲,相切責(zé)也] [更多…]

陽平  [跨馬,動(dòng)詞] 習(xí) 級(jí) 覿 [委迤,自得貌] [鼻液] [高麗] [九嶷] [委蛇] [舉目貌。又縣名] [同泥] [相欺也。遺也] [牛黑色] [蘄茝也。求也] 箿 [更多…]

時(shí) 實(shí) 識(shí) [知識(shí)] 執(zhí) 鶿 [水中高地] [更多…]
組詞:詞末
用韻:句末
對(duì)仗:對(duì)語
漢語字典
拼音:zī  韻部:
  • 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
康熙字典

  •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huì)》《正韻》津私切,??音茲。 (支韻)
  • 說文》鼎之圜掩上者。《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郭註》鼎斂上而小口?!?a target='_blank'>玉篇》小鼎也。
  •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牆來切,??音裁。 (灰韻)
  • 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灰韻)
  • 又《集韻》作代切,音再。 (隊(duì)韻)
  • 義??同。
説文解字   俗鼒從金從茲。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鼎之圜掩上者。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wèi)正字。從鼎。才聲。子之切。一部。俗鼒從金玆聲。茲各本作玆。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