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922七絶 8104五律 1394七律 1639五排 14 1546四言 213六言 389古體 40852樂府 324 25 398 103辭賦 27琴操 7 64其他 578聯(lián) 520
共1546,分4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劉禹錫 772 - 842 四首
溫庭筠 801 - 866 一首
白居易 772 - 846 三首
韋莊 836 - 910 一首
馮延巳 904 - 960 一首
司空圖 837 - 908 五首
和凝 898 - 955 二首
孫魴 一首
張希復 一首
張泌 930 - ? 一首
張說 667 - 731 一首
徐鉉 916 - 991 三首
成彥雄 一首
敦煌曲子 九首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城外春風吹(一作滿)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揚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
嵯峨猶有(集作是)當時色,半蘸波中水鳥棲。
春早見花枝,朝朝恨發(fā)遲。
及看花落后,卻憶未開時。
幸有拋毬樂,一杯君(一作更)莫辭。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春草綠萋萋。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瞿塘峽口冷(集作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晴(集作暗)鳥一時啼。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蔟蔟,江蘺濕葉碧萋萋(集作凄凄)。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
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浣溪沙 其四 唐末至五代 · 韋莊
綠樹藏鶯鶯正啼,柳絲斜拂白銅鞮,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飲歸何處客,繡鞍驄馬一聲嘶,滿身蘭麝醉如泥。
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閑庭花影移。

憶歸期,數歸期,夢見雖多相見稀,相逢知幾時。
撼晚梳空不自持,與君同折上樓時。
春風還有常情處,系得人心免別離。
灞亭東去徹隋堤,贈別何須醉似泥。
萬里往來無一事,便帆輕拂亂鶯啼。
臺城細仗曉初移,詔賜千官禊飲時。
綠帳遠籠清佩響,更曛晴日上龍旗。
昔年行樂及芳時,一上丹梯桂一枝。
笑問江頭醉公子,饒君滿把曲塵絲。
處處縈空百萬枝,一枝枝好更題詩。
隔城遠岫招行客,便與朱樓當酒旗。
鶯錦蟬縠馥麝臍,輕裾花草曉煙迷。
鸂鶒戰(zhàn)金紅掌墜,翠云低。

星靨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
春思半和芳草嫩,碧萋萋。
漁父歌 五代 · 和凝
白芷汀寒立鷺鷥,蘋風輕剪浪花時。
煙羃羃,日遲遲,香引芙蓉惹釣絲。
十首當年有舊詞,唱青歌翠幾無遺。
未曾得向行人道,不為離情莫折伊。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與張君希復善繼同官秘書,鄭君符夢復連職仙局。會假日,游大興善寺。因問《兩京新記》及《游目記》,多所遺略。及約一旬尋兩街寺,以街東興善為首,二記所不具,則別錄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將并寺,僧眾草草。乃泛問一二上人及記塔下畫跡,游于此遂絕。后三年,予職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歸京。在外六甲子,所留書籍,揃壞居半。于故簡中睹與二亡友游寺,瀝血淚交。當時造適樂事,邈不可追。復方刊整,才足續(xù)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閑中好,幽磬度聲遲。
卷上論題肇,畫盡僧姓支。
浣溪沙 其一 五代至宋 · 張泌
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沈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帝皂龍駒沛艾,星蘭驥子權奇。
騰倚驤洋應節(jié),繁驕接跡不移(四海和平樂)
柳枝詞十首(座中應制) 其一 (969年2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鉉
金馬詞臣賦小詩,梨園弟子唱新詞。
君恩還似東風意,先入靈和蜀柳枝。
其七 (969年2月)
醉折垂楊唱柳枝,金城三月走金羈。
年年為愛新條好,不覺蒼華也似絲。
其八 (969年2月)
新春花柳競芳姿,偏愛垂楊拂地枝。
天子遍教詞客賦,宮中要唱洞簫詞。
殘照林梢裊數枝,能招醉客上金堤。
馬驕如練纓如火,瑟瑟陰中步步嘶。
內宴功臣有舊儀。
會寧陳設是恩私。
伶人奏語龍墀上,如說三皇五帝時。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三一)
內家供應萬般齊。
無故宮門慢檢題。
尚食為盤三百面,引行先托一株犀。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五五)
隨他女伴賞春時。
走下階來獨自遲。
行把短紅毛拂子,弄鶯拋在百花枝。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二五六)
魔王外道總降依?!酢酢酢酢酢酢酢Hf歲千秋傳圣教。猶如□名自天□。只是眾生多有福。得逢諸佛重器時。金剛如是流識論。一切經中戒□□。須大拿太子度男女背。
(兒言)少小皇宮養(yǎng),萬事未曾知。
饑亦不曾受,渴亦未受持(佛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四九)
兒答我今隨順哥哥意。只恨娘娘猶未知。
放兒暫見娘娘面。須臾還去亦何遲(佛子。)。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三五一)
朝也念,夕也持。
將行坐臥不曾離。
為得如來真四句,不北不南不東西。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四五五)
七祖遇曹溪。傳法破愚迷。
暗傳心地證菩提。愚者沒泥黎。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三(○五二六)
二十空門藝卓奇。
沾恩剃發(fā)整威儀。
應法心師堪羯磨,五年勤學盡毗尼。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六五)
四十幽玄總攬知。
游巡天下入王畿。
經論一言分擘盡,五乘八藏更無疑。
按:敦煌歌辭總編卷五(○九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