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東半落楓橋,隱若晴虹破寂寥。 漫漫芙蓉難識路,陰陰楊柳乍通潮。 分披野色尋幽慣,倚徙江天入望遙。 想去樂丘應不遠,過從時復見漁樵。 曉承天語下丹霄,周室班封四牡勞。 同姓地分南岳重,殊方人仰北辰高。 朝廷近侍傳司璽,江漢風流擁使旄。 預想過家歸路便,朱門喬木映宮袍。 冒險乘輿度嶺腰,石苔青遍雨蕭蕭。 野人笑我游何健,客子憑誰酒易消。 鳥外云深唯見塔,鷗邊溪漲欲平橋。 望中似覺山容喜,知有新篇慰寂寥。 紫鳳銜書下九霄,君王還念舊宮僚。 春回大地陽初動,日轉陰崖雪盡消。 犬馬有情終戀主,山林無分又趨朝。 旁人欲問酬恩事,洛黨塵編未寂寥。 良金吉士能背誦洪范君奭終篇一字不遺喜而有感因賦一律時弘治甲寅八月廿八日 永日吾伊不憚勞,篇篇成誦愛吾曹。 九疇一序皇猷遠,二相同心圣見高。 孔壁有靈開治本,考亭無斁仰人豪。 閒拋歲月成何事,三嗅蕓香感二毛。 白羊城堡枕關腰,上谷春風凍未消。 薄□五更侵土炕,殘澌二月下山橋。 老僧肅客焚香迓,稚子烹茶掃葉燒。 大覺以南皆賜寺,宦游應喜避塵囂。 廿載馳驅岳牧勞,懸車蹤跡且漁樵。 家傳楚客青云舊,洞訝秦人白日遙。 伯玉詩名元四海,孔璋文譽已三朝。 猶聞昨夜麻姑信,書到潯陽正落潮(玉叔家近武陵)。 少日風霜墮彩毫,中年日月厭青袍。 紅顏意氣消雞肋,白發(fā)心期付蟹螯。 作賦中山酬薏苡,飛書西域問蒲萄。 天津橋北糟丘近,試覓青蓮望海濤。 廣寧行館郁岧峣,稅卻玄菟使者軺。 御史慇勤遺硯紙,太監(jiān)珍重送香醪。 窮途得此偏多感,旅況逢場亦不聊。 排闥聚觀人又散,黃昏獨坐轉寥寥⑴。 ⑴ 御史王潮。惠紙墨。太監(jiān)王淳。送酒故云爾。 雨后澄江沒短橈,放舟流下不辭遙。 坡翁賦就名終在,袁紹杯深興未銷。 仙境清秋如有待,羽人明月欲相招。 他年此會須回首,細故侵尋兩鬢蕭。 一掃腥膻似燎毛,捷書頻奏詔頻褒。 漢兵總跨新降馬,蠻血從殷舊戰(zhàn)袍。 旗影夜翻瀘水凈,劍光寒射雪山高。 當今天子多神武,況有元臣熟豹韜。 常言靜者壽偏高,石枕藤床最不勞。 林下已聞凋玉樹,世間原未長蟠桃。 四方上下魂何在,萬物洪纖數莫逃。 休道巫咸招不得,想無遺恨戀東皋。 盈盈柳色動江皋,手挽長條照錦袍。 亂世總懷鄉(xiāng)土計,還家寧憚路程勞。 桃花流水心何競,華頂峰尖首謾搔。 竊莫西湖戀光景,槎回南斗滯秋高。 近以兵避海上會鶴齋真人于練川語及舊游皆如夢寐因誦先叔祖太史文靖公詩乃為真人九月一日生朝賦也今俱客于此復逢此日而誦此詩感懷今昔三十年矣于是堪不敢無述謹用韻以為壽云 練海秋風若捲濤,遼天得與鶴同遨。 人間不老三花樹,天上初分五色桃。 甲子每書聊自記,姓名千載復誰逃。 等閒談笑重陽近,又向樽前一舉螯。 附:薛毅夫作 青城文思涌波濤,子復長吟海上遨。瞻望白云歌伐木,記從瑤水得馀桃。百年風雅誰能繼,萬里煙塵共此逃。不是菊花知節(jié)序,一杯負卻蟹雙螯。 親舍南天萬里遙,客程今夜宿云霄。 霜林殘葉空零落,孤館寒燈漫寂寥。 聽雁欲題紅錦字,聞雞還憶紫宸朝。 明朝匹馬潮陽道,吟過韓江十二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