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668七絶 6607五律 1661七律 2120五排 13七排 3 3335四言 139六言 328古體 46556樂府 333 43 501 132辭賦 14琴操 10 55其他 492聯(lián) 283
共46556,分859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先秦
無名氏 一首
無名氏 二首
魏晉
云林右英夫人 一首
嵇康 224 - 263 一首
應(yīng)玚 ? - 217 一首
張華 232 - 300 一首
曹植 192 - 232 四首
楊羲 330 - 386 一首
潘岳 247 - 300 一首
王玄之 十三首
郭璞 276 - 324 一首
阮籍 210 - 263 三首
陸云 262 - 303 一首
《孔叢子》曰:叔孫氏之車子鋤商樵于野而獲麟焉。眾莫之識。以為不祥。棄之五父之衢。冉有告曰:麇身而肉角。豈天之妖乎。夫子往觀焉。泣曰:麟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乃歌云。
唐虞世兮麟鳳游。
今非其時來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憂
⑴ ○《孔叢子》記問篇。古微書《論語》摘衰圣?!队[》五百七十一、八百八十九。《詩紀(jì)前集》一。
① 《詩紀(jì)》作茅山父老歌。注云。外編作大茅君。誤。李尊茅君內(nèi)傳曰:茅盈。咸陽人也。得道隱句曲。邦人因改句曲為茅君之山。時盈二弟俱貴。衷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固為執(zhí)金吾。各棄官渡江。來兄于東山。后咸得仙道。太上命固治丹陽句曲山。衷治良常之山。盈為司命真君東獄上卿。于是盈與二弟決別俱去。固、衷留治山。漢平帝元壽二年也。內(nèi)法既融。外教坦平。爾乃風(fēng)雨以時。五禾成熟。疾癘不起。暴害不行。父老歌曰:○逯案。道藏茅君志。茅固字季偉。而《后漢書》郭太傳附有茅季偉傳。內(nèi)傳所言。當(dāng)即此人。然則三茅君謠。至早不過后漢末年。今依楊氏古詩存目為題。附之本卷。
茅山連金陵,江湖據(jù)下流。
三神乘白鶴,各在一山頭。
佳雨灌畦稻,陸地亦復(fù)周。
妻子保堂室,使我無百憂。
白鶴翔青天,何時復(fù)來游。
⑴ ○《初學(xué)記》三十?!队[》九百十六。茅山志?!对娂o(jì)外集》一。
《華陽國志》曰:漢末政衰。牧守自擅。巴郡民人思治。作《詩》曰:
混混濁沼魚,習(xí)習(xí)激清流。
溫溫亂國民,業(yè)業(yè)仰前修(○《華陽國志》巴志。)
駕風(fēng)騁云軿,晨登太渟丘。
絳津連岑振,清波鼓浚流。
步空觀九緯,八綱皆已游。
暫宴三金秀,來觀建志儔。
勤懈不相掩,是以積百憂(同上)。
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為好仇。
沆瀣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文選》十八。舊抄本集二。)。
浩浩長河水,九折東北流。
晨夜赴滄海,海流亦何抽。
遠(yuǎn)適萬里道,歸來未有由。
臨河累太息,五內(nèi)懷傷憂(同上)。
君子有逸志,棲遲于一丘。
仰蔭高林茂,俯臨淥水流。
恬淡養(yǎng)玄虛,沈精研圣猷。
⑴ ○《類聚》三十一?!对娂o(jì)》二十一。
曹魏 · 曹植
望云際兮有好仇。天路長兮往無由。
佩蘭蕙兮為誰修。宴婉絕兮我心愁。
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游。
樹木發(fā)春華,清池激長流
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
我愿執(zhí)此鳥,惜或無輕舟。
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
悲風(fēng)鳴我側(cè),羲和逝不留。
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誰令君多念,自使懷百憂。
仆夫早嚴(yán)駕,吾行將遠(yuǎn)游。
遠(yuǎn)游欲何之,吳國為我仇。
將騁萬里涂,東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風(fēng),淮泗馳急流。
愿欲一輕濟(jì),惜哉無方舟。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逍遙芙蓉池,翩翩戲輕舟。
南陽棲雙鵠,北柳有鳴鳩。
縱酒觀群惠,倏忽四落周。
不覺所以然,實非有待游。
相遇皆歡樂,不遇亦不憂。
縱影玄空中,兩會自然疇
⑴ 右昭靈李夫人歌?!鹫嬲a運象篇三?!对企牌吆灐肪攀咦鞣秸膳_昭靈李夫人詩。諸真歌頌作方丈臺昭靈李夫人詩。《詩紀(jì)外集》二。
閣道謠 西晉 · 潘岳
《晉書》曰:潘岳才名冠世。為眾所疾。泰始十年。出為河陽令。而郁郁不得志。時尚書仆射山濤領(lǐng)吏部。王濟(jì)、裴楷等并為帝所親遇。岳內(nèi)非之。乃題閣道為謠。
閣道東有大牛。
王濟(jì)鞅,裴楷輶。
和嶠刺促不得休。
⑴ 《世說》作閣東有大牛。和嶠鞅。裴楷鞦。王濟(jì)別嬲不得休。○《晉書》潘岳傳?!妒勒f》新語政事篇。《御覽》四百六十五引王隱《晉書》。
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
消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
⑴ ○戲鴻堂帖十?!对娂o(jì)》三十三?!鹛?。王無四言詩。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yuǎn)望悲風(fēng)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jié)綢繆。
⑴ ○《文選》二十九作與蘇武。《類聚》二十九作贈蘇武別。文章正宗二十九作與蘇武?!对娂o(jì)》二作與蘇武。又《文選》二十送應(yīng)氏詩注引一句?!冻鯇W(xué)記》十八作贈蘇武。引秋、修二韻。
后趙錄曰:汲桑嘗事成都王司馬穎。穎之死也。桑聚眾劫掠郡縣。自稱大將軍。嘗六月盛暑。而重裘累茵。使人扇之?;疾磺鍥觥D藬厣日?。時軍中為之謠曰云云。樂府廣題曰:晉汲桑。清河貝丘人。力能扛鼎。殘心少恩。六月盛暑。重裘累裀。使十馀人扇之。忽不清涼。便斬扇者。并州大姓田蘭、薄盛斬于平原。士女慶賀。奔走道路而歌。
士為將軍何可羞。
六月重茵披衲裘。
不識寒暑斷他頭。
雄兒田蘭為報仇。
中夜斬首謝并州。
⑴ ○《御覽》二十一、三十四、四百九十二、六百九十四并引趙書。《樂府詩集》八十五、《詩紀(jì)》四十三并作井州歌。又《十六國春秋》二十二后趙錄引羞、裘、頭三韻。《類聚》十九引趙書引羞、裘、頭三韻?!队[》四百六十五引趙書引羞、裘、頭三韻。
蘆橙橙。逐水流。
東風(fēng)忽如起。那得入石頭(同上)
《晉書》曰:鞠允。金城人也。與游氏世豪族。西州為之語曰:
鞠與游。牛羊不數(shù)頭。
南開朱門。北望青樓
⑴ ○《晉書》鞠允傳?!对娂o(jì)》四十三作鞠游歌。
歲月如流邁,行已及素秋。
蟋蟀吟堂前,惆悵使儂愁(同上)
雎鳩不集林,體潔好清流。
貞節(jié)曜奇世,長樂戲汀洲(同上)。
人生不滿百,常抱千歲憂。
早知人命促,秉燭夜行游。
歲月如流邁,行已及素秋。
蟋蟀鳴空堂,感悵令人憂。
⑴ ○《樂府詩集》四十七?!对娂o(jì)》四十一?!疱职础W右棺兏璧谌着c此同。惟令人作令儂。此襲用文士之作。
《唐書》樂志曰:三洲。商人歌也。古今樂錄曰:三洲歌者。商客車數(shù)游巴陵三江口往還。因共作此歌。其舊辭云。啼將別共來。梁武帝問法云。聞法師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云曰:應(yīng)歡會而有別離啼將別。可改為歡將樂。故其歌和云。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歡將樂。共來長相思。
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
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fēng)流。
風(fēng)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
愿作比目魚,隨歡千里游。
語歡稍養(yǎng)蠶,一頭養(yǎng)百塸。
奈當(dāng)黑瘦盡,桑葉常不周。
可憐景陽山,苕苕百尺樓。
上有明天子,麟鳳戲中州。
⑴ 《詩紀(jì)》云。一作游。樂府作游?!稹稑犯娂匪氖?。《詩紀(jì)》四十二。
詠懷詩 魏晉 · 史宗
高僧傳曰:宗常在廣陵白土埭。憑埭謳唱。引?以自欣暢。得直隨以施人。時高平檀只為江都令。聞而召來。應(yīng)對機(jī)捷。無所拘滯。博達(dá)稽古。辨說玄儒。乃賦詠懷詩一首。檀只知非常人。遣還所在。遺布二十疋。悉以乞人。
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
未若清虛者,帶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間,泛若不系舟。
方當(dāng)畢塵累,棲志老山丘。
⑴ ○高僧傳本傳。詩話總龜四十五。《詩紀(jì)》三十七。
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yuǎn)游。
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圭璋雖特達(dá),明月難闇投。
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
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
多慮令志散,寂寞使心憂。
翱翔觀彼澤,撫劍登輕舟。
但愿長閒暇,后歲復(fù)來游。
脩涂馳軒車,長川載輕舟。
性命豈自然,勢路有所由。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憂。
親昵懷反側(cè),骨肉還相讎。
更希毀珠玉,可用登遨游。
咄嗟行至老,僶俛??鄳n。
臨川羨洪波,同始異支流。
百年何足言,但苦怨與讎。
讎怨者誰子,耳目還相羞。
聲色為胡越,人情自逼遒。
招彼玄通士,去來歸羨游。
西晉 · 陸云
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
俯仰隨風(fēng)傾,煒燁照清流。
⑴ ○本集四?!额惥邸钒耸鲿x陸筠詩?!对娂o(jì)》二十七。又合璧事類別集四十四作晉陸筠詩。引璆一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