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816七絶 14860五律 4087七律 4467五排 45七排 1 4535四言 480六言 700古體 106232樂府 585 109 832 215辭賦 54琴操 8 191其他 1033 1226
共832,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續(xù)上)
慧光 一首
慧忠 二首
文偃 864 - 949 三首
普愿 748 - 834 一首
景岑 五首
智真 782 - 865 一首
智通 一首
王延彬 ? - 950 一首
神祿 872 - 976 一首
紹修 一首
緣觀 一首
諲禪師 一首
貫休 832 - 912 一首
道世 一首
道虔 一首
范成大 1126 - 1193 三首
何師韞 一首
俞道婆 一首
儼和尚 ? - 1102 一首
劉應時 二首
勾令玄 一首
心靜愁難入,無憂禍不侵。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見《祖堂集》卷九。)。
雪后始知松柏操,云收方見濟淮分。
不因世主令還俗,那辨雞群與鶴群。
⑴ 《五燈會元》作「河」
⑵ 《五燈會元》作「教」
形容雖變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
試讀善財巡禮偈,當時豈例是沙門
⑴ 《五燈會元》作「儀」
⑵ 《五燈會元》作「作」
⑶ 見《禪林僧寶傳》卷十、《五燈會元》卷十四。
平旦寅,三昧圓光證法身。
大千世界掌中收,色透髑髏誰得親。
食時辰,恒沙世界眼中人。
萬法皆從一法生,一法靈光誰是鄰。
晡時申,三壇等施□為賓。
無漏果圓一念修,六度同歸凈土因。
今日還鄉(xiāng)入大門,南泉親道遍乾坤。
法法分明皆祖父,回頭慚愧好兒孫。
按:見《景德傳燈錄》卷十
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即名為見佛人。
圓通法界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同前)
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
還鄉(xiāng)須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入
⑴ 《五燈會元》作「盡」
⑵ 《五燈會元》「出」
⑶ 《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
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為眾色(《宗鏡錄》作「剎」),悟時剎海是真心。
身界二塵無實性,分明達此號知音。
⑴ 《景德傳燈錄》作「境」
⑵ 《宗鏡錄》、《景德傳燈錄》作「相」
⑶ 《祖堂集》卷十七、《宗鏡錄》卷九八、《景德傳燈錄》卷十。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
⑴ 《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叢林公論》。
亡僧偈 晚唐 · 景岑
目前無一法,當處亦無人。
蕩蕩金剛體,非妄亦非真(《林間錄》卷上。)
明月分形處處新,白衣寧墜解空人。
誰言在俗解修道,金粟曾為長者身。
⑴ 《五燈會元》作「妨」
⑵ 《五燈會元》作「居士」
臨終偈 唐初 · 智通
舉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見(《五燈會元》作「看」),誰是我般人?
⑴ 見《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
世人悟道非從耳,耳患雖加道亦分。
靈鷲一機迦葉會,吾師傳得豈關聞(《祖堂集》卷十。)。
吳越 · 神祿
蕭然獨處意沉吟,誰信無弦發(fā)妙音。
終日法堂惟靜坐,更無人問本來心。
⑴ 見《五燈會元》卷八、《全閩詩話》卷十二引《閩書》。
風動心搖樹,云生性起塵。
若明今日事,昧卻本來人。
紅焰藏吾身,何須塔廟新。
有人相肯重,灰里邈全真
⑴ 《景德傳燈錄》卷二四、《五燈會元》卷十四。
唐末 · 諲禪師
龍光山頂寶月輪,照耀乾坤爍暗云。
尊者不移元一質,千江影現萬家春。
⑴ 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燈會元》卷十三。前者但稱龍光和尚,今從后書。
優(yōu)缽羅花萬劫春,頻犁田地絕纖塵。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葉人。
六情無福志,四攝啟幽心。
儉約避人物,偃息慕山林。
曲??停騶響,交枝落慢陰。
池臺聚凍雪,檐牖參歸禽。
石來無新故,峰形詎古今。
大車何杳杳,奔馬送骎骎。
何以修六念,虔誠枉一音。
未泛慈舟寶,徒勞抒海深(見同書卷五九《儉約篇》。)。
五代 · 道虔
當午日輪圓不照,卻指三更暫示人。
莫將明暗消前輩,不是燈邊具足身(同前卷九。)。
病中三偈 其二 (1152年5月) 南宋 · 范成大
一交銷取萬黃金,將病求醫(yī)在用心。
化盡此身成藥樹,不妨栽得病根深。
聲聞與色塵,普以妙香薰。
昔汝來迷我,今吾卻戲君。
其三 (1185年)
窗外塵塵事,窗中夢夢身。
既知身是夢,一任事如塵。
片石亡來歲月深,昔時來覓到如今。
誰知只在家山里,枉費工夫別處尋(清饒昌胤康熙《撫州府志》卷二五)。
有一無位人,六臂三頭努力嗔。
一擘華山分兩路,萬年流水不知春。
遺偈 北宋 · 儼和尚
四大之身,水月空云。
一輪湛湛,廓落乾坤(清閔燮康熙《繁昌縣志》卷一二)。
十載江湖寄此身,足香慣踏軟紅塵。
夢回一笑知何有,穩(wěn)臥家山寂寞濱。
老去居然懶出門,故鄉(xiāng)零落暗消魂。
歲寒道義唯松竹,伴我東溪沙水村。
大空無盡劫成塵,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國來尋彼岸,洞山林下過迷津。
流流法乳誰無分,了了教知我最親。
一百六十三歲后,方于此塔葬全身。
⑴ 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三 《茅亭客話》:瓦屋和尚,名能光,日本國人也,嗣洞山悟木禪師。天復年初入蜀,至長興年末仙化時,齒一百六十三,令玄故有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