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
共80,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釋法泰,號佛性,俗姓李,漢州(今四川廣漢)人。住鼎之德山,邵之西湖及谷山道吾,敕居潭州大溈。為南岳下十五世,圓悟克勤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四、《五燈會(huì)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七十一首。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法泰號佛性。漢州李氏子。僧問。理隨事變該萬有而一片虛凝。事逐理融等千差而咸歸實(shí)際。如何是理法界。師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事法界。師曰。萬象森羅。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師曰。東西南北。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師曰。上下四維。上堂渺渺邈邈十方該括。坦坦蕩蕩絕形絕相。目欲視而睛枯。口欲談而詞喪。文殊普賢全無伎倆。臨濟(jì)德山不妨提唱。龜吞陜府鐵牛。蛇咬嘉州大像。嚇得東海鯉魚直至如今肚脹。上堂憶昔游方日獲得二種物。一是金剛錘。一是千圣骨。持行宇宙中氣岸高突兀。如是三十年用之為準(zhǔn)則。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擲下金剛錘擊碎千圣骨。拋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任意過浮生。指南將作北。呼龜以為鱉。喚豆以為粟。從他明眼人笑我無繩墨。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法泰,字佛性,漢川李氏子。僧問:“理隨事變,該萬有而一片虛凝;事逐理融,等千差而咸歸實(shí)際,如何是理法界?”泰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事法界?”泰曰:“萬象森羅?!痹唬骸叭绾问抢硎聼o礙法界?”泰曰:“東西南北。”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泰曰:“上下四維。”上堂:“渺渺漠漠,十方該括,坦坦蕩蕩,絕形絕相。目欲視而睛枯,口欲談而詞喪。文殊、普賢全無伎倆,臨濟(jì)、德山不妨提倡。龜吞陜府鐵牛,蛇咬嘉州大象,嚇得東海鯉魚,直至如今肚脹?!鄙咸茫骸皯浳粲畏?,日獲得二種物,一是金剛錘,一是千圣骨,持行宇宙中,氣岸高突兀,如是三十年用之為準(zhǔn)則,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擲下金剛錘,擊碎千圣骨,拋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任意過浮生,指南將作北,呼龜以為鱉,喚豆以為粟,從他明眼人,笑我無繩墨。”
七言絕句
日暖風(fēng)和天地春,野華芳草一翻新。
靈山佳致依然在,誰是當(dāng)年微笑人。
萬木扶疏夏景長,園林梅杏嚼紅香。
山前麥?zhǔn)爝€知否,一一當(dāng)機(jī)為舉揚(yáng)。
飄飄黃葉墜幽庭,萬里無云宇宙清。
颯颯涼飆生戶外,韶陽三句轉(zhuǎn)分明。
林木蕭條復(fù)本根,嚴(yán)霜凍雪鎖松門。
地爐煨火通身暖,寒暑到來休更論。
偈頌
達(dá)得人空法空,未稱祖師家風(fēng)。
體得全用全照,亦非衲僧要妙。
直須打破牢關(guān),識取向上一竅。
開口錯(cuò),合口喪,明眼衲僧無伎倆。
春風(fēng)吹落桃李花,淡煙疏雨籠青嶂。
一葉落,天下秋,看看空際火云收。
萬里長江凈如練,謝家人不在漁舟。
一雁度長空,影落寒江水。
水無沉影心,雁無遺蹤意。
蹤影兩相忘,憑何為的旨。
籬邊金菊黃,江上芙蓉翠。
三角牯牛獨(dú)腳舞,兩輪石磨繞空飛。
新生孩子擎鐵棒,直上須彌打一槌。
推真真無有相,窮妄妄無有形。
真妄兩無所有,廓然露出眼睛。
眼睛既露,見個(gè)什么。
曉日爍開巖畔雪,朔風(fēng)吹綻臘梅花。
咄咄,何似生,穿云俊鶻摩青天。
抬眸一顧十萬里,林間鈍羽空忙然。
求解會(huì),著言詮,還同日午打三更。
爭如一句聲前薦,獨(dú)向毗盧頂上行。
久雨不晴,有理難伸。
云霧長埋大野,檐聲不斷前旬。
阿喇喇,聞不聞。
補(bǔ)陀巖上客,應(yīng)笑未歸人。
幽鳥語如篁,柳垂金線長。
少林傳底事,對面不囊藏。
有佛處不增,無佛處不減。
人人一段光明,歷劫何曾欠少。
咄,釋迦謾自化西乾,達(dá)磨無端來此土。
勿思惟,休造作,展手開拳咄咄咄。
隨意說,任天真,鎮(zhèn)州蘿卜重三所。
堪笑老胡不知有,九年面壁太勞神(以上《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三)。
渺渺邈邈,十方該括。
坦坦蕩蕩,絕形絕相。
目欲視而睛枯,口欲談而詞喪。
文殊普賢,全無伎倆。
臨濟(jì)德山,不妨提唱,龜吞陜府鐵牛,蛇咬嘉州大像。
嚇得東海鯉魚,直至如今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