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征邊。 引用典故:劍飛 漢帝斬蛇劍,晉時燒上天⑴。 自茲繁巨蟒,往往壽千年。 白晝遮長道,青溪蒸毒煙。 戰(zhàn)龍蒼海外,平地血浮船⑵。 ⑴ “漢帝”二句:參卷2《說劍》注。 ⑵ “戰(zhàn)龍”二句:《易·坤》:“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饼垜?zhàn),陰陽二氣之交戰(zhàn)。玄黃,血流甚多貌。蒼海,同滄海。 八荒同日月(八荒:見卷3《競渡》注。),萬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興衰還付天。 棲棲王粲賦⑴,憤憤屈平篇⑵。 各自埋幽恨,江流終宛然。 ⑴ “棲棲”句: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漢末,關(guān)中大亂,王粲赴荊州依劉表,不被重用,郁郁寡歡,游當(dāng)陽城樓,眺望遠(yuǎn)方而作《登樓賦》,抒發(fā)久滯他鄉(xiāng)而才能不得施展之情。 ⑵ 屈平篇:指屈原《哀郢》。清王夫之《楚辭通解》認(rèn)為,《哀郢》為楚國郢都(即江陵)被秦將白起攻破而東遷于陳之事作,“哀故都之棄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離散,頃襄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亡可待也。” ① 是歲秋八月,太上改元永貞,傳位今皇帝。 象魏才頒歷⑴,龍鑣已御天⑵。 猶看后元歷⑶,新署永貞年。 半歲光陰在,三朝禮數(shù)遷⑷。 無因書簡冊,空得詠詩篇。 ⑴ 象魏:古代宮門外兩邊高聳之樓觀,其下常為懸布法令之所?!痘茨献印m真訓(xùn)》:“神游魏闕之下?!备哒T注:“魏闕,王者門外闕也,所以懸教民之書于象魏也。嵬嵬高大,故曰魏闕。”頒歷:古代前年年末頒布次年所行之新歷。《舊唐書·職官二》:“每年預(yù)造來年歷頒于天下。” ⑵ “龍鑣”句:謂皇帝駕崩。《新唐書·德宗紀(jì)》:“(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皇帝崩于會寧殿,年六十四。”龍鑣,仙人之坐騎。 ⑶ 后元歷:德宗在位時所頒布之歷法,即貞元歷。 ⑷ “半歲”二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初一至二十三日為德宗朝,正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初四為順宗朝,八月初四以后為憲宗朝。 國付重離后,身隨十圣仙⑴。 北辰移帝座⑵,西日到虞泉⑶。 方丈言虛設(shè)⑷,華胥事眇然⑸。 觸鱗曾在宥⑹,偏哭墮髯前⑺。 ⑴ “國付”二句:指唐憲宗傳帝位于唐穆宗后仙駕而去。重離,《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笨追f達(dá)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離》卦為離上離下相重,故以之指太陽。古代又以皇帝喻日,故亦稱皇帝為重離。十圣:指唐憲宗之前十代皇帝,即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適、順宗李誦。 ⑵ 北辰:指北極星?!墩撜Z·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稜栄拧め屘臁罚骸氨睒O謂之北辰?!?/div> ⑶ 虞泉:即虞淵,相傳為極西之水域,日落其中?!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日至于虞淵,是為黃昏?!?/div> ⑷ 方丈:古代傳說中三神山之一。晉王嘉《拾遺記·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州也。形如壺器?!?/div> ⑸ 華胥:《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S帝既寤,怡然自得。” ⑹ 觸鱗:謂觸犯皇帝之怒。《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在宥:《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惫笞ⅲ骸板妒棺栽趧t治,治之則亂也?!背尚⑹瑁骸板?,寬也;在,自在也?!对⒀浴吩疲郝勚T賢圣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贝酥笇掑丁?/div> ⑺ 墮髯:指憲宗仙逝而去。參下文“鼎湖弓”。 百年都幾日,何事苦囂然。 晚歲倦為學(xué),閑心易到禪。 病宜多宴坐,貧似少攀緣。 自笑無名字,因名自在天。 莫恨暫櫜鞬,交游幾個全。 眼明相見日,肺病欲秋天。 五馬虛盈櫪,雙蛾浪滿船。 可憐俱老大,無處用閑錢。 講學(xué)金華殿,親耕鉤盾田。 侍臣容諫獵,方士信求(一作游)仙。 虹影俄侵日,龍髯不上天。 空馀水銀海,長照夜燈前。 享國十五載,升天千萬年。 龍鑣仙路遠(yuǎn),騎吹禮容全。 日下初陵外,人悲舊劍前。 周南有遺老,掩淚望秦川。 引用典故:鳳池 皎皎華亭鶴,來隨太守船(白君罷吳郡太守,攜雙鶴來)。 青云意長在(一作青云長在意),滄海別經(jīng)年。 留滯清洛苑,裴回明月天。 何如鳳池上,雙舞入祥煙。 前日過蕭寺,看師上講筵。 都人禮白足,施者散金錢。 方便無非教,經(jīng)行不廢禪。 還(一作遙)知習(xí)居士,發(fā)論侍(一作待)彌天。 池館今正好,主人何寂然。 白蓮方出水,碧樹未鳴蟬。 靜室宵聞磬,齋廚晚絕煙。 蕃僧如共載,應(yīng)不是神仙。 ① (一作秋夜山中思?xì)w送友人)。(一作李頻詩) 引用典故:非吾土 蕭條對秋色,相憶在云泉。 木落病身死(一作起),潮平歸思懸。 涼鐘山頂寺,暝火渡頭船。 此地非吾土,閑留又一年。 征途逢浐水,忽似到秦川。 借問朝天處,猶看落日邊。 映沙晴漾漾,出澗夜濺濺。 欲寄西歸恨,微波不可傳。 引用典故:峽雨 夜色帶(一作對,又作滯)春煙,燈花拂更然(一作燃)。 殘妝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掩笑頻(一作須)欹扇,迎歌乍動弦。 不知巫峽雨,何事海西邊。 臥來能幾日,春事已依然。 不解謝公意,翻令靜者便。 庭陰殘舊雪,柳色帶新年。 寂寞深村里,唯君相訪偏。 渺渺歸何處,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頻稅越人田。 偶俗機偏少,安閑性所便。 祗應(yīng)君少慣,又欲寄林泉。 四月深澗底,桃花方欲然。 寧知地勢下,遂使春風(fēng)偏。 此意頗堪惜,無言誰為傳。 過時君未賞,空媚幽林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