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3150七絶 24186五律 17512七律 26164五排 1279七排 216 1451四言 245六言 418古體 4356樂府 347 40 305 76辭賦 21琴操 1 52其他 429聯(lián) 441
共245,分7頁(yè)顯示  上一頁(yè)  1  2  4  5  6  7 下一頁(yè)
(續(xù)上)
沈叔安 一首
王績(jī) 590 - 644 二首
羅公遠(yuǎn) 一首
苻載 760 - 822 二首
蕭俶 一首
褚亮 560 - 647 二首
高宗皇帝 628 - 683 一首
魏徵 580 - 643 二首
王安石 1021 - 1086 一首
蘇軾 1036 - 1101 一首
黃庭堅(jiān) 1045 - 1105 二首
吳芾 1104 - 1183 一首
周必大 1126 - 1204 一首
周惇頤 1017 - 1073 一首
寇準(zhǔn) 962 - 1023 一首
晁補(bǔ)之 1053 - 1110 一首
曹勛 1098 - 1174 三首
楊億 974 - 1020 三首
汪元量 1241 - 1317 一首
洪遵 1120 - 1174 二首
王嗣宗 944 - 1021 一首
四言曲池酺飲座銘 唐 · 沈叔安
四言詩(shī)
天地開泰,日月貞明。
政教弘闡,至治隆平。
三陽(yáng)應(yīng)節(jié),百卉舒榮。
惠流方外,酺飲上京(《翰林學(xué)士集》。)。
藺相如奪秦王璧贊(616年) 唐初 · 王績(jī)
四言詩(shī)
秦人市寶,厥價(jià)從名。
藺生詭說(shuō),其心則貞。
清齊抱憤,身睨兩楹。
卒全尺璧,仍邀十城。
陳平分社肉贊 唐初 · 王績(jī)
四言詩(shī)
陳公主社,割肉頒生。
心忘厚薄,信若權(quán)衡。
風(fēng)期有素,父老無(wú)驚。
儻安天下,還如此平。
法藥變化,無(wú)非水精。
六芝潤(rùn)色,黃芽自生。
陽(yáng)光不起,陰流無(wú)聲。
道方秘易,學(xué)者難成。
戊辰歲。尚書韋公授鉞之四年也。初尚書以隴殊勛。拜執(zhí)金吾。天子猶以為功重而報(bào)輕。俾作鎮(zhèn)于蜀。得自開幕府。延納賢雋焉。韋公虛中下體。愛敬士大夫。故四方文行忠信豪邁倜儻之士。奔走接武。麇至幕下。搢紳峨峨。為一時(shí)偉人。時(shí)符子客于成都。嘆其盛美。又咸得眾君子之歡。而嘗思欲贊頌之。事無(wú)由緣。殆似行佞。蘊(yùn)蓄浩思。殊郁郁不快也。適會(huì)有沙門義全者。善丹青。尤工寫真。諸公博雅好事。皆使圖畫之。山客由是得書曩意。因述寫真贊十三章。使士林才彥。不獨(dú)仰大府得賢之盛。抑亦欲屬詞比跡。各明其為人也。
河目犀額,材為國(guó)楨。
干局方大,質(zhì)文光明。
霞出海嶠,鸞翔玉京。
式瞻冠紱,褊吝不生。
其十二 劉將軍
四言詩(shī)
云摩氣英,百戰(zhàn)知名。
蓮花劍利,骍角弓鳴。
臨敵有勇,奉身以誠(chéng)。
志清淮海,材冠戎兵。
皎皎素壁,雄雄華精。
每游秦苑,翻疑柳營(yíng)。
鄭貞女贊 唐 · 蕭俶
四言詩(shī)
政教隆平,男忠女貞。
禮以自防,義不茍生。
彤管有煒,蘭閨振聲。
關(guān)雎合雅,始號(hào)文明。
郊廟歌辭 祀圜丘樂章 肅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詩(shī)
① 《唐書·樂志》曰:“貞觀二年,祖孝孫脩定雅樂,取禮記大樂與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樂,祭天神奏《豫和》之樂,祭地祇奏《順和》,祭宗廟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肅和》,皇帝行及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舉及飲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禮會(huì)、登歌奏《昭和》,郊廟俎入奏《雍和》,酌獻(xiàn)、飲福酒奏《壽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樂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歷十四年,改《豫和》為《元和》,以避諱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數(shù),其后增造非一,頗無(wú)法度,皆隨時(shí)制名云?!?/div>
闿陽(yáng)播氣,甄曜垂明。
有赫圜宰,深仁曲成。
日麗蒼璧,煙開紫營(yíng)。
聿遵乾享,式降鴻禎。
郊廟歌辭 祭方丘樂章 順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詩(shī)
① 《唐書·樂志》曰:“貞觀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順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xiàn)、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其《太和》、《壽和》、《凱安》三章,詞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div>
陰祇協(xié)贊,厚載方貞。
牲幣具舉,簫管備成。
其禮惟肅,其德惟明。
神之聽矣,式鑒虔誠(chéng)。
德威法師贊 初唐 · 高宗皇帝
四言詩(shī)
河汾之寶,山岳之英。
早袪俗累,夙解塵纓。
緇門仰德,紺宇馳聲。
式亞龍樹,爰齊馬鳴。
郊廟歌辭 五郊樂章 黃帝宮音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詩(shī)
① 《唐書·樂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樂》,祀黃帝,降神奏宮音?;实坌杏谩短汀?。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xiàn)、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壽和》、《凱安》、《豫和》四章,辭同《圜丘》。祁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黃帝,并貞觀中魏徵等作?!?/div>
黃中正位,含章居貞。
既長(zhǎng)六律,兼和五聲。
畢陳萬(wàn)舞,乃薦斯牲。
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郊廟歌辭 五郊樂章 白帝商音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詩(shī)
① 《唐書·樂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樂》,祀黃帝,降神奏宮音。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xiàn)、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壽和》、《凱安》、《豫和》四章,辭同《圜丘》。祁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黃帝,并貞觀中魏徵等作。”
白藏應(yīng)節(jié),天高氣清。
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萬(wàn)方靜謐,九土和平。
馨香是薦,受祚聰明。
倉(cāng)頡造書,不詁自明。
于乎多言,祇誤后生(以上《臨川先生文集》卷三六)。
和陶停云四首,并引 其三 (1097年10月) 北宋 · 蘇軾
四言詩(shī)
凜然清臞,落其驕榮。
饋奠化之,廓兮忘情。
萬(wàn)里遲子,晨興宵征。
遠(yuǎn)虎在側(cè),以寧先生。
缺月鏡頌 北宋 · 黃庭堅(jiān)
四言詩(shī)
瞭然以破鏡贈(zèng)與上座,涪翁為之作頌。
月墜鏡中,無(wú)滅無(wú)生。
月雖缺半,影像圓成。
按:《山谷全書·正集》卷二三。
王子鈞深衣帶銘 北宋 · 黃庭堅(jiān)
四言詩(shī)
養(yǎng)心欲誠(chéng),擇術(shù)欲精。
自知欲明,責(zé)人欲輕。
和陶停云 其三 宋 · 吳芾
四言詩(shī)
我頃雖達(dá),不足為榮。
擬攀逸軌,少適真情。
遐賞風(fēng)味,魂夢(mèng)宵征。
葛巾藜杖,彷佛如生。
濂伊齋銘 南宋 · 周必大
四言詩(shī)
道若大路,達(dá)于誠(chéng)明。
必欲深造,莫如力行。
主靜銘 北宋 · 周惇頤
四言詩(shī)
山下出泉,至靜而清。
汩之則亂,清奚從生?
人之為人,稟二五精。
厥初本靜,天性清明。
形生神發(fā),感物為情。
紛綸交錯(cuò),善惡已萌。
君子修之,敬立德成。
中正仁義,存養(yǎng)益宏。
靜虛明通,不外一誠(chéng)。
動(dòng)主乎靜,體立用行。
賢哉季次,履潔居貞。
卷懷不仕,家臣是輕。
素王攸嘆,式昭令名。
封巒均慶,侯社疏榮。
胡琴硯銘 北宋 · 晁補(bǔ)之
四言詩(shī)
有琴之名,無(wú)琴之聲。
托君之詞,哀玉鏘鳴。
臨碣石 其二 宋 · 曹勛
四言詩(shī)
杲日既升,我徒既盈。
愿言斯適,至樂無(wú)聲。
撫躬增愧,臨深可驚。
張果先生贊 宋 · 曹勛
四言詩(shī)
毒酒碎齒,空齦復(fù)生。
欲妻玉真,萬(wàn)里忽行。
趙州驢跡,入石何驚。
善權(quán)仙蹤,世外蓬瀛。
實(shí)腹琴贊 其二 宋 · 曹勛
四言詩(shī)
偉茲寶器,任以天成。
中堅(jiān)外靜,心虛乃清。
鸞龍擬象,金石和聲。
奏我《南風(fēng)》,太古之情。
已象文治,乃觀武成。
總干山立,七德以貞。
其十六 皇帝行奏隆安之曲(1002年)
四言詩(shī)
禮備樂成,乾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鏘鳴。
① 疑當(dāng)作瑞文,參前同題詩(shī)
定位毖祀,告于神明。
嘉玉量幣,享于克誠(chéng)。
答開先老子萬(wàn)一山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四言詩(shī)
廬山五老,招我此行。
我琴不鼓,無(wú)虧無(wú)成。
乃速庠門,乃潔東榮。
賓主僎介,堪輿是程。
其十
四言詩(shī)
昔在建武,大圣載營(yíng)。
有臣曰湛,示我漢行。
翊圣賢者,徂徠之英。
謙言小相,終成大名。
立朝儒雅,出使光榮。
佐佑禮法,諸侯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