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5,分7頁(yè)顯示 上一頁(yè) 1 2 4 5 6 7 下一頁(yè) 唐(續(xù)上) 沈叔安 一首王績(jī) 590 - 644 二首 羅公遠(yuǎn) 一首 苻載 760 - 822 二首 蕭俶 一首 褚亮 560 - 647 二首 高宗皇帝 628 - 683 一首 魏徵 580 - 643 二首 宋 王安石 1021 - 1086 一首蘇軾 1036 - 1101 一首 黃庭堅(jiān) 1045 - 1105 二首 吳芾 1104 - 1183 一首 周必大 1126 - 1204 一首 周惇頤 1017 - 1073 一首 寇準(zhǔn) 962 - 1023 一首 晁補(bǔ)之 1053 - 1110 一首 曹勛 1098 - 1174 三首 楊億 974 - 1020 三首 汪元量 1241 - 1317 一首 洪遵 1120 - 1174 二首 王嗣宗 944 - 1021 一首 | 戊辰歲。尚書韋公授鉞之四年也。初尚書以隴殊勛。拜執(zhí)金吾。天子猶以為功重而報(bào)輕。俾作鎮(zhèn)于蜀。得自開幕府。延納賢雋焉。韋公虛中下體。愛敬士大夫。故四方文行忠信豪邁倜儻之士。奔走接武。麇至幕下。搢紳峨峨。為一時(shí)偉人。時(shí)符子客于成都。嘆其盛美。又咸得眾君子之歡。而嘗思欲贊頌之。事無(wú)由緣。殆似行佞。蘊(yùn)蓄浩思。殊郁郁不快也。適會(huì)有沙門義全者。善丹青。尤工寫真。諸公博雅好事。皆使圖畫之。山客由是得書曩意。因述寫真贊十三章。使士林才彥。不獨(dú)仰大府得賢之盛。抑亦欲屬詞比跡。各明其為人也。 河目犀額,材為國(guó)楨。 干局方大,質(zhì)文光明。 霞出海嶠,鸞翔玉京。 式瞻冠紱,褊吝不生。 云摩氣英,百戰(zhàn)知名。 蓮花劍利,骍角弓鳴。 臨敵有勇,奉身以誠(chéng)。 志清淮海,材冠戎兵。 皎皎素壁,雄雄華精。 每游秦苑,翻疑柳營(yíng)。 ① 《唐書·樂志》曰:“貞觀二年,祖孝孫脩定雅樂,取禮記大樂與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樂,祭天神奏《豫和》之樂,祭地祇奏《順和》,祭宗廟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肅和》,皇帝行及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舉及飲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禮會(huì)、登歌奏《昭和》,郊廟俎入奏《雍和》,酌獻(xiàn)、飲福酒奏《壽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樂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歷十四年,改《豫和》為《元和》,以避諱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數(shù),其后增造非一,頗無(wú)法度,皆隨時(shí)制名云?!?/div> 闿陽(yáng)播氣,甄曜垂明。 有赫圜宰,深仁曲成。 日麗蒼璧,煙開紫營(yíng)。 聿遵乾享,式降鴻禎。 ① 《唐書·樂志》曰:“貞觀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順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xiàn)、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其《太和》、《壽和》、《凱安》三章,詞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div> 陰祇協(xié)贊,厚載方貞。 牲幣具舉,簫管備成。 其禮惟肅,其德惟明。 神之聽矣,式鑒虔誠(chéng)。 ① 《唐書·樂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樂》,祀黃帝,降神奏宮音?;实坌杏谩短汀?。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xiàn)、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壽和》、《凱安》、《豫和》四章,辭同《圜丘》。祁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黃帝,并貞觀中魏徵等作?!?/div> 黃中正位,含章居貞。 既長(zhǎng)六律,兼和五聲。 畢陳萬(wàn)舞,乃薦斯牲。 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① 《唐書·樂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樂》,祀黃帝,降神奏宮音。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xiàn)、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壽和》、《凱安》、《豫和》四章,辭同《圜丘》。祁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黃帝,并貞觀中魏徵等作。” 白藏應(yīng)節(jié),天高氣清。 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萬(wàn)方靜謐,九土和平。 馨香是薦,受祚聰明。 倉(cāng)頡造書,不詁自明。 于乎多言,祇誤后生(以上《臨川先生文集》卷三六)。 凜然清臞,落其驕榮。 饋奠化之,廓兮忘情。 萬(wàn)里遲子,晨興宵征。 遠(yuǎn)虎在側(cè),以寧先生。 賢哉季次,履潔居貞。 卷懷不仕,家臣是輕。 素王攸嘆,式昭令名。 封巒均慶,侯社疏榮。 偉茲寶器,任以天成。 中堅(jiān)外靜,心虛乃清。 鸞龍擬象,金石和聲。 奏我《南風(fēng)》,太古之情。 已象文治,乃觀武成。 總干山立,七德以貞。 禮備樂成,乾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鏘鳴。 廬山五老,招我此行。 我琴不鼓,無(wú)虧無(wú)成。 乃速庠門,乃潔東榮。 賓主僎介,堪輿是程。 昔在建武,大圣載營(yíng)。 有臣曰湛,示我漢行。 翊圣賢者,徂徠之英。 謙言小相,終成大名。 立朝儒雅,出使光榮。 佐佑禮法,諸侯作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