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8,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下一頁 清(續(xù)上) 錢載 1708 - 1793 二首萬光泰 1712 - 1750 一首 姚燮 1805 - 1864 一首 常紀(jì) ? - 1771 一首 莊德芬 一首 弘歷 1711 - 1799 三首 張英 1637 - 1708 一首 成多祿 一首 戴亨 1691 - ? 二首 曹家達(dá) 1869 - 1937 一首 李明煥 1718 - 1764 一首 湯右曾 1656 - 1722 一首 沈欽韓 1775 - 1832 一首 潘伯鷹 1882 - 1967 一首 程恩澤 1785 - 1837 一首 翁方綱 1733 - 1818 二首 趙冕鎬 1803 - 1887 二首 趙文哲 1725 - 1779 一首 趙觀彬 1691 - 1757 一首 金祖淳 1765 - 1832 二首 陳廷敬 1641 - 1712 一首 章甫 1760 - 1816 一首 黃宅中 1796 - 1863 一首 近現(xiàn)代 蕭夢霞 一首 | 日落我馬黃,徑修夾雙壁。 一峰紫駝聳,十八盤既歷。 玉輦憶香花(康熙乙丑有御制碑一。),龍鱗樹穿羃。 遼金之所遺,云靜風(fēng)微激。 千佛閣崖負(fù),荷中乃有的。 遠(yuǎn)見桑乾明,線流劃銀礫。 普賢塔于左,棠萼鮮可摘。 戒凈天月孤,門人淚紛滴⑴。 方爐明肅崇,金像彌陀寂。 更讀虞韓文,壇陰蹋瓴甓⑵。 鵝頭識我誰,我自與山覿。 白松畝蔭高,茗碗坐根吃。 ⑴ 馬鞍山故崇祿大夫守司空傳菩薩戒壇主大師遺行碑銘,王鼎撰并書,大安七年建。載咸雍中賜號普賢,仍賜宸什云:「行高峰頂松千尺,戒凈天心月一輪?!褂质倍罂翟?、三年,門人與邑人當(dāng)普賢遺塔前建。 ⑵ 其徒遺行碑二,一虞仲文撰,建福元年,一韓昉撰,金天德四年。 秋時山自夾,奧處翠可滴。 涼雨況衣沾,清泉又腳歷。 園疑?窱穿,卉欲玲瓏摘。 豈識九砦北,古來此御敵。 十月景茫茫,千株聲淅淅。 數(shù)家寒蕭蕭,一澗靜激激。 我不異前心,殊姿隨所覿。 雪霽春風(fēng)寒,輕舟到無錫(曹培亨汝咸。)。 二泉夙所聞,一榼晚市覓(褚選紹可。)。 香先逆鼻通,涎值?口滴(鄭尚麟悅山。)。 至人憎獨醒,佳客喜同吃(光泰。)。 器以小易盈,戶與大為敵(培亨。)。 燭跋有馀歡,杯傾少遺瀝(選。)。 側(cè)想杉筠閒,潛流繞沙礫(尚麟。)。 煙光孤塔長,翠色九龍析(光泰。)。 爐燔老竹枯,松聽古庵寂(培亨。)。 汲來月共搖,擔(dān)處風(fēng)初激(選。)。 紅粳壓小槽,白乳注滿甓(尚麟。)。 蒸云甑不塵,封箬器新滌(光泰。)。 其清比神漿,其烈達(dá)鄰壁(培亨。)。 百華應(yīng)抱慚,三若自詒戚(選。)。 茶經(jīng)改陸羽,醉記續(xù)王績(尚麟。)。 窨藏歲月深,販索燕吳歷(光泰。)。 延年過商芝,卻病踰陳檄(培亨。)。 隔境常相思,乍對恍良覿(選。)。 同心聚云霞,令節(jié)喧鼓笛(尚麟。)。 明過北府廚,醉缶又可擊(光泰。)。 游仙名特奇,神物憑誰覓。 何如松下眠,雅愛巖石適。 橫陳夢更清,側(cè)理山尤寂。 日斜晚煙濃,牧豎吹羌笛。 簡人磊落士,翛然謝羈靮。 清風(fēng)滿四座,塵慮為君滌。 本是嵇阮儔,眉宇氣陵轢。 草書頗騰騫,琴聲出東壁。 吟詩愛陶潛,嗜飲師王績。 倏爾微醺馀,更不進(jìn)涓滴。 食貧甘如飴,懷抱從所適。 喪親與悼亡,哭子兼眾戚。 言返澤州山,詎意音容寂。 中邊皆至性,斯人難再覿。 平明登抱山,樹靜棲羽寂。 長跪酹佳城,往事思?xì)v歷。 我父卒丙戌,葬日雨淅瀝。 前母乃同穴,負(fù)土堅四壁。 其地濕且卑,我心常戚戚。 丁酉驚盜發(fā),白日飛霹靂。 恨無汾陽兵,志此徒悲激。 罪人幸而得,沈痛那可滌。 我母復(fù)見背,牛眠此中覓。 風(fēng)雨感崩防,遷徙同辟狄。 傷哉乙巳春,萬古漆鐙闃。 東西南北身,展轉(zhuǎn)捧毛檄。 二年出守綏,三載書考績。 推恩及九泉,褒贈膺殊錫。 君恩日以深,親面何由覿。 況當(dāng)八表昏,滿眼愁鋒鏑。 華屋與山丘,險過矛頭淅。 生兒亦何用,往訓(xùn)空啟迪。 春秋缺瞻拜,禍變同疏逖。 默數(shù)生平罪,擢發(fā)豈足析。 仰觀松楸寒,雨淚紛紛滴。 柴門閉深晝,心境喜雙寂。 涼氣散疏襟,塵慮一時滌。 晚筍茂新條,蘿筱掛頹壁。 遠(yuǎn)籟送微飆,清心聞夜笛。 淅瀝響古煙,松窗翠雨滴。 烈暑收靈澍,蒼茫衡宇寂。 幽懷暢暇豫,芳翠喜新滌。 薜荔抱云煙,森黑下陰壁。 坐久竹風(fēng)靜,隱隱聞遠(yuǎn)笛。 散步撫前軒,西山翠欲滴。 生不能學(xué)萬人敵,上馬殺賊下草檄。 又不能生成媚骨悅權(quán)貴,博取高官懼親戚。 當(dāng)此亂世百事廢,俯仰一身馀憤激。 三綱淪陷邪說興,城市相逢盡夷狄。 國家何曾虧負(fù)汝,口眾我寡不分析。 終日昏昏但如醉,野田芳草獨尋覓。 夜中無寐更奈何,油燈不明更漏寂。 雨聲催寒入衾底,有時誤聽背毛淅。 世情如夜愁夜長,況當(dāng)陰雨嗟沉溺。 綢繆不早室將毀,鴟鸮化作蒼鷹擊。 早聞將軍天上來,誰是劉琨誰祖逖。 需為事賊自古然,我雖不才心則惄。 吁嗟雞鶩爾何知,草閒偷活沾馀瀝。 憂端來無時,忽爾曠沈寂。 平生慕棲隱,早歲鄰緇錫。 朝梵香入林,夜鐘寒臥壁。 蹉跎世緣誤,老大飽更歷。 懷人路杳杳,撫舊事的的。 凄斷五條弦,中心有離析。 竹林尚修修,貞萋破愁寂。 榛路鳴細(xì)泉,苔扉倚敗甓。 風(fēng)流緬嵇際,巾瓶恣游歷。 世網(wǎng)致流離,山河逝良覿。 陳跡復(fù)千年,蛛絲古龕冪。 俗物忤良多,賞心眇難覓。 高蔭昨交衢,小集橫槽櫪。 酒壚聊駐車,鍛灶近排壁。 風(fēng)塵傷老丑,朋好感離逖。 落日滿蒼山,憑衿愁短笛。 元音天地在讀書,此舌端須稱霹靂。 謝安洛下書生詠,不待撫箏能感激。 丈人愛我以詩張,但恐醉歌如蚓笛。 隔籬徐聽必有人,疑義還期元亮析。 積垢掩皎鏡,掩與皎相敵。 郁云壅明月,壅乃明所惕。 湛湛一沼水,莽莽眾穢羃。 漣瀾日以隘,星斗失其皪。 魚夢東西隔,?語高下逖。 秋窮葉易聚,春泮冰緩析。 自非一旦塞,何乃十稔歷。 我來昧虛照,喚力急鋤剔。 承踵若竹筏,飲刃似草壁。 平刬捲敗席,深引拔铦鏑。 豈惟去蒲稗,兼欲植蔤薂。 陳根倏已掃,細(xì)縠靜且皙。 是日好風(fēng)至,摩刮光搖錫。 其暝殘照入,渲染采蟠霓。 招友共垂釣,戒婢勿洴澼。 奴云闊宜泛,稚謂潔可淅。 嗟哉千頃波,漫等汎濫滴。 今茲鑒毛發(fā),昔也溷沙礫。 撥云與濯垢,真宰在空寂。 還其蕩滌性,焉用再蕩滌。 漢時墓闕如畫壁,洪相訪之汪圣錫。 但云益部兗與荊,那及江淮近搜剔。 射陽村石聞之久,吾友江(秋史。)劉(端林。)為屢覓。 爾來聞落汪生手,復(fù)有洪君生感激。 千里緘包墨猶暈,兩紙蒼茫拜初覿。 鄱陽昔著驂與輿,恨未山原稽歷歷。 此云弟子侍在旁,得非敬叔裳衣裼。 左右不與隸續(xù)侔,贄幣應(yīng)從禮圖析。 題榜者三隸書六,樸氣使我懷增惕。 戲錢胹鼎異或同,獨獸銜環(huán)狀如趯。 惜無金??處士字,欲與武梁祠刻敵。 牛礪童敲定幾年,蒲阪西山太荒逖(先是射陽村人訛傳呼為夷齊墓。)。 作詩報洪兼訊汪,善護(hù)緘箱外加羃。 我續(xù)南宮畫史詩,一補龍眠研池滌⑴。 ⑴ 昔見李伯時畫《孔子見老子圖》卷,嘗援漢畫為作跋。 衣云三重閣,灑墨四涂壁。 一意守黑歟,千巖來青覿。 苦竹亦自守,爾室終夕惕。 時與山清言,但有云共羃。 內(nèi)儀以復(fù)初,蒙養(yǎng)于泉滴。 未知參彖爻,焉從觸喧寂。 花紅偶借看,真籟何處覓。 蒼茫元氣流,何關(guān)墨池滌。 國手是我棋,所向誰敢敵。 無欲且無心,聊以破幽寂。 稀子響丁丁,有時生霹靂。 紋楸任輸贏,吾自不戚戚。 東老善詼諧,西老善怒激。 憤哉鄭康成,賭局毫釐析。 春風(fēng)林末吹,細(xì)雨檐溜滴。 湜湜庭除嚴(yán),難以俗事覓。 曷不于此時,手談以取適。 童奚窘往來,再三送棋檄。 知君鴨江游,何遽遜赤壁。 官廚盛濟(jì)勝,既望不寂寂。 意中千載近,坡翁如目擊。 是夜水與月,瑟瑟聽岸荻。 龍吟裂石聲,空際飛遠(yuǎn)笛。 將身駕一葉,浩浩忘歡戚。 人生須臾間,自然多閱歷。 一我所難得,一我所易激。 日求聲色外,二者時來適。 客亦能知夫,命妓樽更滌。 樂此無盡藏,不覺衣露滴。 發(fā)書讀君詩,君詩誰敢敵。 圓跏無蒲手無錫,結(jié)夏何如僧面壁。 平生但蓄無弦琴,不愛奇聲傳霹靂。 官齋清絕清似水,一刺不通非有激。 林飔吹鬢涼絲絲,花霧侵衣陰冪冪。 檐端雙鵲曉聲乾,簾外一鳩午語寂。 蒼苔雨后三徑封,除卻羊求蹤孰覓。 人到中年感易生,酒壚豈為鄰家笛。 故園昨寄萬里書,情話依然共親戚。 青衫只道淚痕多,戰(zhàn)血那知今未滌。 多謝加餐勸我勤,惠州飯許東坡吃。 華胥聞?wù)f勝鈞天,假道應(yīng)從醉鄉(xiāng)適。 九衢處處有堯樽,酒德誰能使民覿。 比來曹事都不知,拄頰西山秋欲滴。 相將料理苦吟身,縛褲橫刀再臨敵。 滔滔玉泉水,倒流半蒼壁。 掛虹長瀑垂,吼雷亂石激。 暇日移寶輦,芳洲泛彩鹢。 當(dāng)時才子詠,至今傳勝覿。 紅閣已荒墟,山鳥叫虛寂。 無人問古跡,落日愁羌笛。 空庭月照人寂寂,暑氣俄然無處覓。 穆穆澄霄林梢浮,泫泫清露草端滴。 節(jié)物悠悠暗近秋,鳴蟲唧唧侵戶壁。 遙憐此時溪上路,石響高低散洴澼。 山屏云峭壁,松楸翠欲滴。 間有地行仙,坐忘山中歷⑴。 當(dāng)年意氣豪,禹浪千層激。 跨鶴上揚州,萬里關(guān)山笛。 物色出風(fēng)塵,歸來清于滌。 笑彼名鎖纏,碌碌長途覓。 譬如駑馬癡,戀棧終伏櫪。 誰似畫中人,行樂無搗惄。 更有中饋賢,黽勉雞鳴惕。 福本自德求,吉乃從惠迪。 蘭桂立森森,好花隨意摘。 旨酒晉爵來,難老歌永錫。 古有齊眉稱,迄今聲未寂。 今看偕老圖,相與歲華歷。 道子妙寫生,印印如準(zhǔn)的。 他年故事添,合與梁鴻敵(江寶釵編校)。 ⑴ 編者按:「歷」,《半崧集簡編》作「歷」。 ① 興蠶織也。橡樹,俗名青棡,葉可飼蠶,檞、櫟之類也。栽宜瘠土,三四年后,便可放蠶。乾隆七年,山東歷城人陳玉殿守遵義,見郡多橡檞,謂民曰:“此青、萊間飼蠶樹也?!蹦酥滦Q種,遍諭村里,教以放養(yǎng)繅織之法。橡繭之利,自是遂興。大定界連遵義,種橡亦宜。其栽樹放蠶之法,備詳劉梅溪《橡繭圖說》、鄭子尹《樗繭譜》。 橡葉可飼蠶,其材同檞櫟。 俗呼青棡樹,沿山栽歷歷。 當(dāng)年陳太守,富民課蠶績。 至今遵義綢,工與蜀錦敵。 荒郡乏棉桑,無襦寒女戚。 胡不飼橡蠶,橡土宜沙礫。 賢哉劉與鄭,圖譜縷分晰。 種之三四年,青青葉可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