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子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年
第 4 句因包含“舊物,青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舊物青氈
第 5 句因包含“負米,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負米
第 15 句因包含“劉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劉昆
第 32 句因包含“懷橘”,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懷橘
第 4 句因包含“舊物,青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舊物青氈
第 5 句因包含“負米,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負米
第 15 句因包含“劉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劉昆
第 32 句因包含“懷橘”,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懷橘
清道徐雅昌云云其子載星負米至谷蘭遺失。還尋舊路。一老翁在路傍。出給米袋。道不拾遺。古有聞而今始見矣。玆庸晉敘。兼以鞋栗草三物見饋。故因賦其事 晚清 · 吳宖默
押質(zhì)韻 出處:叢瑣冊二慈仁縣
徐家有子年十七,從少游黌不遠出。
生涯白屋或樵漁,舊物青氈惟紙筆。
為親負米慈仁場,歸時路遠忙西日。
只愁石徑進步艱,不念糧擔(dān)在背失。
須臾覺亡倒還尋,路傍有無那可必。
矧玆歉荒多竊偷,假令收去非陰密。
彼何人斯一老翁,守而還之不待詰。
偶似劉昆滅火時,豈有彥方遺布??。
乃翁載贄躬謝門,一雙履及淡婆栗。
申勤物物貺中心,顛末諄諄談促膝。
此雖一事眾美兼,太守不有歸之悉。
自是君家嘉范模,適會其人好姿質(zhì)。
履吾所獨供夜行,草果豈專甘如蜜。
是時窗外多觀聽,彝性于天同得一。
無寧將此推廣之,葉葉個個頒分畢。
或把啖幼如覓梨,或持獻親如懷橘。
遂令遠近有耳聞,油然善心噓春茁。
嘗咸似海酌一杯,播灌如雷遍百室。
玆乃吾州風(fēng)俗淳,慚愧兒童誦君實。
客歸吏散公退馀,援筆作詩論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