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句因包含“交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交龍
第 12 句因包含“淡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淡交
第 14 句因包含“一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跌
第 19 句因包含“斷馬,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斷馬劍
第 20 句因包含“氣,高,元龍樓”,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元龍
第 20 句因包含“龍樓”,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樓
第 25 句因包含“巧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巧歷
辟畺以詩送別即次原韻答之 清末 · 李剛己
 押尤韻
湘鄉(xiāng)太傅軻雄儔,筆力橫挽三千秋。
吾師繼之道益大,如開滄海群流。
羅珠網(wǎng)玉不知數(shù),我瓦礫耳猶相收
束發(fā)受書今十載,足疲路遠無時休。
扶搖羊角未能上,飛搶還作榆枋游。
天寒歲晚林木死,風煙慘淡龍虬。
凄絕曾張舊游處,白日一跌冥幽
孤寒八百淪草莽,大帙三萬開窮愁
孰料紛拿燕雀際,鸞章鳳質雙眸
吐氣剛如斷馬劍,論文高似元龍
諸公誰司薦達事,可以為神饈。
昨來苦語牽挽歸期已決焉能留。
事變真難巧歷算,出處或作山靈羞。
侯王將相亦人耳,空有馀責如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