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99,分154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花磚徐步
留徐劍(又作:把劍覓徐君 ...)
徐家鏡(又作:破鑒徐狼 ...)
徐妃(又作:徐娘老 ...)
曲突徙薪
徐邈圣(又作:徐邈酒倉空 ...)
藏拙
徐孺榻(又作:徐榻 ...)
城北徐
徐卿夢(又作:徐卿秋水澈 ...)
燈假貧女
人如玉
東馬嚴徐
方寸
臥南陽
典故  
學(xué)士磚
  
八磚花影
 
花磚徐步
 
八花磚影
 
八磚步日
 
八磚影轉(zhuǎn)
 
日移磚影
 
日影移磚
 
候八磚
 
庭磚過花

相關(guān)人物
李程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宗室宰相列傳·李程〉~45~
李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也。擢進士宏辭,賦日五色,造語警拔,士流推之。調(diào)藍田尉,縣有滯獄十年,程單言輒判。京兆狀最,遷監(jiān)察御史。召為翰林學(xué)士,再遷司勛員外郎,爵渭源縣男。德宗季秋出畋,有寒色,顧左右曰:「九月猶衫,二月而袍,不為順時。朕欲改月,謂何?」左右稱善,程獨曰:「玄宗著月令,十月始裘,不可改?!沟圹侨恢?。學(xué)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程性懶,日過八塼乃至,時號「八塼學(xué)士」。
《唐語林》卷四〈容止〉~348~
《說郛》(陶珽刊本)五一引李肇《翰林志》:「北廳前階有花塼道,冬中日及五塼為入直之候。李程性懶,好晚入,恒過八塼乃至,眾呼為『八塼學(xué)士』。」

簡釋

八磚:指人情懶。宋崔遵度《屬疾》:“八磚非性懶,三昧減心比?!?/p>

典故 
留樹
 
劍懸
   
掛劍墳前
 
寶劍懸
 
思掛劍
 
延陵心
 
掛延陵
  
延陵輕寶劍
 
把劍覓徐君
 
帶邱墓
 
帶丘墓
 
留墓劍
 
寶劍非所惜
 
掛墳松
  
掛劍酬知己
 
掛徐君劍
 
劍掛宰上
 
結(jié)交期一劍
 
留劍
 
送劍
 
相酬無寶劍
 
延州空掛
  
把劍覓徐
 
寶劍贈君
  
人情掛劍
 
樹頭千金劍
 
信義高吳季
 
延陵件
 
贈墓劍

相關(guān)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jié)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寡恿昙咀釉唬骸肝岱琴浿玻热瘴醽?,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顾烀搫χ轮镁?。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span>

簡釋

掛劍:表示追念亡友。宋黃庭堅《李浸州挽詞》:“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元稹 說劍

碑傳門客建,劍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詞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崔融 哭蔣詹事儼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張說 右侍郎集賢學(xué)士徐公挽詞二首之一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張說 和魏仆射還鄉(xiāng)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張說 崔尚書挽詞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陳陶處士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李隆基 過王浚墓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杜甫 別房太尉墓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杜甫 哭李尚書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罷琴明月夜,留劍白云天。 沈佺期 哭蘇眉州崔司業(yè)二公

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王維 哭祖六自虛

還聞漢明主,遺劍泣東平。 盧僎 讓帝挽歌詞二首之一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竇群 題劍

人送劍來歸隴上,雁飛書去叫衡陽。 竇鞏 哭呂衡州八郎中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蘇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還鄉(xiāng)有懷之作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駱賓王 夕次舊吳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fēng)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guān)人物
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辜瓣愅觯淦薰朐焦珬钏刂?,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shè)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wù)邿o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顾炫c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p>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元稹 古訣絕詞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羅虬 比紅兒詩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韓偓 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集賢裴公相國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黃滔 別后

典故   
徐娘老
  
妝半
 
半面春
 
徐妃半面
  
徐娘半面
  
老去徐娘
 
半老佳人
 
徐妃面
 
舊日徐娘
 
半面宮妝
 
花嬌半面
 
花深半面
 
新妝半面
 
風(fēng)流徐娘
 
徐娘多情
 
徐娘洵老

相關(guān)人物
徐昭佩
 
蕭繹(梁元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傳第下·元帝徐妃〉~34~
元帝徐妃諱昭佩,東海郯人也。祖孝嗣,齊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緄,侍中、信武將軍。妃以天監(jiān)十六年十二月拜湘東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貞。妃無容質(zhì),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與荊州后堂瑤光寺智遠道人私通??岫始?,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箷r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為詩相贈答。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fēng)大起,發(fā)屋折木。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帝以為不祥,后果不終婦道。

簡釋

徐妃半面妝:喻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隱《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例句

夫君每尚風(fēng)流事,應(yīng)為徐妃致此栽。 司馬都 和陸魯望白菊

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李商隱 南朝

典故   
謀曲突
 
移突
 
報賞焦頭
 
焦爛客
 
爛額收功
 
曲突不見賓
  
曲突爛鵝
 
相關(guān)人物
徐福(西漢)


《淮南子》卷十六〈說山訓(xùn)〉~528~
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夫至巧不用劍,善閉者不用關(guān)楗。淳于髡之告失火者,此其類。漢·高誘注:「淳于髡齊人也,告其鄰,突將失火,使曲突徙薪,鄰人不從。后竟失火,言者不為功,救火者焦頭爛額為上客?!?/span>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傳·霍光〉~2958~
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yīng)。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xiāng)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shù)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xiāng)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fā)灼爛之右?!股夏速n福帛十疋,后以為郎。

簡釋

徙薪:喻深謀遠慮。唐李商隱《失題》:“拯溺休規(guī)步,防虞要徙薪?!?/p>


例句

曲突徙薪人不會,海邊今作釣魚翁。 杜牧 李給事中敏二首

典故   
圣賢中
  
徐邈圣
 
圣賢酒
 
中賢圣
 
濁賢清圣
 
中圣中賢
 
酒無賢圣
  
酒賢
 
賢圣物
  
酒號賢人
 
問賢圣
 
濁酒醉賢人
 
樽中圣
 
杯中神怪物
  
美酒參圣
 
甕貯賢人
  
賢圣日中
 
徐邈酒倉空
 
徐邈酒圣賢
 
徐邈中圣賢

相關(guān)人物
徐邈


《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徐邈傳〉~739~
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太祖平河朔,召為丞相軍謀掾,試守奉高令,入為東曹議令史。魏國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惯_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咕棺妹庑?。
《藝文類聚》卷七十二〈食物部·酒〉~247~
《魏略》曰:大祖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者,清酒為圣人。

簡釋

中賢圣:喻喜飲酒、醉酒。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若不中賢圣,何由外智愚?!薄?/p>


例句

天意資厚養(yǎng),賢人肯相違。 孟郊 立德新居

欲知中圣處,皓月臨松蓋。 李德裕 流杯亭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贈孟浩然

錢神任爾知無敵,酒圣于吾亦庶幾。 杜牧 題桐葉

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 杜甫 對酒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

蒔藥閑庭延國老,開樽虛室值賢人。 柳宗元 從崔中丞過盧少尹郊居

泛菊賢人至,燒丹姹女飛。 權(quán)德輿 晚秋陪崔閣老張秘監(jiān)閣老苗考功同游昊天觀時楊閣老新直未滿以詩見寄斐然酬和有愧蕪音

離堂駐騶馭,且盡樽中圣。 權(quán)德輿 送袁中丞持節(jié)冊南詔五韻

唯將酒作圣,不厭谷名愚。 權(quán)德輿 過隱者湖上所居

終歲白屋貧,獨謠清酒圣。 權(quán)德輿 酬蔡十二博士見寄四韻

美祿與賢人,相逢自可親。 權(quán)德輿 醉后

離憂未易銷,莫道樽酒賢。 獨孤及 下弋陽江篡中代書寄裴侍御

今日羈愁破,始知濁酒賢。 獨孤及 初晴抱琴登馬退山對酒望遠醉后作

知君多病仍中圣,盡送寒苞向枕邊。 皮日休 早春以橘子寄魯望

茂陵罷酒慚中圣,漳浦題詩怯大巫。 許渾 宣城崔大夫召聯(lián)句偶疾不獲赴因獻

嘗作酒家語,自言中圣人。 陸龜蒙 酒槍

已聞清比圣,復(fù)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李白 月下獨酌四首 其二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徐陵
 
魏收


唐·劉鋉《隋唐嘉話》
梁常侍徐陵聘于齊,時魏收文學(xué)北朝之秀,收錄其文集以遺陵,令傳之江左。陵還,濟江而沉之,從者以問,陵曰:「吾為魏公藏拙?!?/span>

例句

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羅隱 自貽

典故 
拂榻
 
徐孺榻
      
登榻
 
故榻
 
榻塵
 
高人榻
  
一榻高懸
 
留賓榻
 
榻空懸
 
下塵榻
 
陳蕃懸榻
   
陳蕃解榻
 
陳公榻
 
高懸一榻
 
掛塵榻
  
陳蕃禮高士
 
陳蕃憐
 
舊榻懸塵
 
郡齋榻
  
榻留徐稚
 
榻正懸
  
下榻見賢
 
下榻榮
 
一榻陳蕃
 
優(yōu)賢榻
 
仲舉思
 
延榻
 
一榻容孺子
 
一榻依陳
 
招徐稚
 
至兩榻

相關(guān)人物
周璆
 
徐稚
 
陳蕃(字仲舉)


《后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徐稚〉~746~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瓡r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縣之。后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后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陳蕃〉~259~
太尉李固表薦,徵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時李膺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fēng),皆自引去,蕃獨以清績留??と酥墉G,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璆字孟玉,臨濟人,有美名。民有趙宣葬親而不閉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馀年,鄉(xiāng)邑稱孝,州郡數(shù)禮請之???nèi)以薦蕃,蕃與相見,問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數(shù),以其易黷故也。況乃寢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簡釋

徐孺榻:指禮賢重才,或指禮遇賓客。唐孟浩然《荊門上張丞相》:“坐登徐孺榻,瀕接李膺杯。”


例句

解榻招徐稚,登樓引仲宣。 元稹 獻滎陽公詩五十韻

何武劾腐儒,陳蕃禮高士。 劉禹錫 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陳蕃待客應(yīng)懸榻,宓賤之官獨抱琴。 劉長卿 送宇文遷明府赴洪州張觀察追攝豐城令

陳蕃懸榻待,謝客枉帆過。 劉長卿 送李校書適越謁杜中丞

亦知到處逢下榻,莫滯秋風(fēng)西上期。 劉長卿 送賈三北游

酒倦臨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張弋

知從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歸蜀

陳公有賢榻,君去豈空還。 司空曙 送鄭況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頻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荊門上張丞相

郡守虛陳榻,林間召楚材。 孟浩然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xué)士

徒郁仲舉思,詎回道林轍。 宋之問 見南山夕陽召監(jiān)師不至

解榻皆五侯,結(jié)交盡群英。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頒條忝貴郡,懸榻久相望。 崔善為 答王無功冬夜載酒鄉(xiāng)館

置榻恩逾重,迎門禮自卑。 崔融 哭蔣詹事儼

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

忽望題輿遠,空思解榻游。 張九齡 錢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諸侯掃榻迎。 張喬 送友人歸袁州

懸榻迎賓下,趨庭學(xué)禮聞。 張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慚比謝,下榻貴同徐。 戴叔倫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龍沙

登舟慚郭泰,解榻愧陳蕃。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管寧穿亦坐,徐孺去常懸。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憶葛勝木禪床

深謝陳蕃憐寂寞,遠飛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書舅見寄

我來屬芳節(jié),解榻時相悅。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朓樓。 李白 寄崔侍御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李群玉 將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復(fù)此開懸榻,寧唯入后堂。 杜審言 贈崔融二十韻

李門余妄進,徐榻君恒設(shè)。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徐榻不知倦,潁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還將徐孺子,處處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懸。 杜甫 贈李十二丈別

解榻再見今,用才復(fù)擇誰。 杜甫 送殿中楊監(jiān)赴蜀見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國千鐘逼老萊。 杜荀鶴 和友人見題山居水閣八韻

鄭鄉(xiāng)空健羨,陳榻未招延。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為穆生陳。 竇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節(jié)度參謀同書寄上

庾亮樓何阨,陳蕃榻更崇。 竇庠 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仆射

自當徐孺榻,不是謝公亭。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

定知有客嫌陳榻,從此無人上庾樓。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時輩仰前程。 羅隱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陳太守,三年深憶禰先生。 羅隱 安陸贈徐礪

一榻早年容孺子,雙旌今日別文翁。 羅隱 重送朗州張員外

含情非遲客,懸榻但生塵。 羊士諤 早春對雨

誰敢強登徐稚榻,自憐還學(xué)謝安吟。 蔣肱 永州陪鄭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賦詩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陳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墻。 錢起 尋司勛李郎中不遇

方辭郡齋榻,為酌離亭樽。 韋應(yīng)物 送豆盧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籩宴良辰。 韋應(yīng)物 送陸侍御還越

郡有優(yōu)賢榻,朝編貢士詔。 韋應(yīng)物 題從侄成緒西林精舍書齋

好賢常解榻,乘興每登樓。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叨承解榻禮,更得問縑游。 高適 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

典故
城北徐


《戰(zhàn)國策》卷八〈齊策一·鄒忌脩八尺有馀〉~324~
鄒忌脩八尺有馀,身體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例句

關(guān)西今孔子,城北舊徐公。 張祜 寄朗州徐員外

時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鄭。 皎然 答鄭方回

典故
秋水為神
 
袞袞公侯
 
精神秋水
 
孔釋抱送
 
釋氏抱送
 
大兒清徹
 
膝下雙雛
 
徐卿夢
 
徐卿秋水澈
 
二雛
 
徐雛分大小
 
徐卿
 
徐子冰玉為神骨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徐卿二子歌〉
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yīng)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吾知徐公百不憂,積善袞袞生公侯。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異時名位豈肯卑微休】。
典故
燈假貧女
 
照東鄰
 
東壁借光

相關(guān)人物
徐吾


漢·劉向《列女傳》卷六《辨通傳·齊女徐吾》
齊女徐吾者,齊東海上貧婦人也。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相從夜績。徐吾最貧,而燭數(shù)不屬。李吾謂其屬曰:「徐吾燭數(shù)不屬,請無與夜也?!剐煳嵩唬骸甘呛窝耘c?妾以貧燭不屬之故,起常早,息常后,灑埽陳席,以待來者。自與蔽薄,坐常處下。凡為貧燭不屬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馀光,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長為妾役之事,使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應(yīng),遂復(fù)與夜,終無后言。
《智度論》
水行中龍,陸行中象。故荷大法力,比之龍、象。

例句

愿假東壁輝,馀光照貧女。 李白 陳情贈友人

無燈假貧女,有淚沾牛衾。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誰憐一寒士,猶望照東鄰。 王濯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

典故
人如玉
 
南州高士
 
生芻一束
 
奠生芻
 
空谷人如玉
 
生芻人
 
束芻吊
  
徒步陳雞絮

相關(guān)人物
徐稚
 
郭太
 
郭林宗


《毛詩正義》卷十一之一〈小雅·鴻雁之什·白駒〉~379~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皎皎白駒,食我場藿??{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駒,賁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yōu)游,勉爾遁思。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漢·鄭玄箋:「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餼雖薄,要就賢人,其德如玉然?!固?#183;孔穎達疏:「當?shù)闷淙巳缬裾叨椭?,不可以貪餼而棄賢也。」
《后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徐稚〉~747~
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shè)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時會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數(shù)十人,聞之,疑其稚也,乃選能言語生茅容輕騎追之。及于涂,容為設(shè)飯,共言稼穡之事。臨訣去,謂容曰:「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詩不云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晃釤o德以堪之。」

例句

舊交封宿草,衰鬢重生芻。 李紳 趨翰苑遭誣搆四十六韻

停觴一搖筆,聊寄生芻吟。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禪草回中使,生芻引吊賓。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嚴安
 
東方朔
 
徐樂


《漢書》卷六十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列傳上·嚴助〉~2775~
嚴助,會稽吳人,嚴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舉賢良,對策百馀人,武帝善助對,繇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后得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主父偃、徐樂、嚴安、東方朔、枚皋、膠倉、終軍、嚴蔥奇等,并在左右。是時征伐四夷,開置邊郡,軍旅數(shù)發(fā),內(nèi)改制度,朝廷多事,婁舉賢良文學(xué)之士。公孫弘起徒步,數(shù)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中外相應(yīng)以義理之文,大臣數(shù)詘。其尤親幸者,東方朔、枚皋、嚴助、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相如常稱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論,上頗俳優(yōu)畜之。唯助與壽王見任用,而助最先進。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徐庶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4~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于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shù),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guī)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yè)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顾煸劜芄?。

簡釋

方寸:喻心。唐白居易《秋居書懷》:“盡日方寸中,澹然無所欲?!?/p>


例句

字字爛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里。 修雅 聞?wù)b法華經(jīng)歌

方寸終朝似火然,為求白日上青天。 劉得仁 省試日上崔侍郎四首

方寸瑩然無一事,水聲來似玉琴聲。 劉禹錫 奉和裴晉公涼風(fēng)亭睡覺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是非斗方寸,葷血昏精魄。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翛然方寸地,何事更悲蓬。 喻鳧 游曖泉精舍

不報父母恩,方寸底模樣。 寒山 詩三百三首

方寸成灰鬢作絲,假如強健亦何為。 白居易 病中五絕句

盡日方寸中,澹然無所欲。 白居易 秋居書懷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白居易 贈元稹

而于方寸內(nèi),未有是愁結(jié)。 皮日休 三羞詩三首

落日長安道,方寸無人知。 盧仝 送王儲詹事西游獻兵書

典故
臥南陽
 
南陽臥
  
諸葛廬
 
南陽高臥
 
高臥南陽
  
龍如諸葛
 
草廬無人顧
 
葛龍臥
 
諸葛號龍

相關(guān)人物
徐庶
 
諸葛亮(字孔明)

參考典故
南陽躬耕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span>

簡釋

南陽臥:指有才之士隱居家中。唐韓偓《寄隱者》:“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p>


例句

一吟梁甫曲,知是臥龍才。 劉禹錫 和楊侍郎初至郴州紀事書情題郡齋八韻

早識臥龍應(yīng)有分,不妨從此躡丹梯。 劉禹錫 洛中送楊處厚入關(guān)便游蜀

不用裁詩苦惆悵,風(fēng)雷看起臥龍身。 吳融 和寄座主尚書

舉世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高虎壯言知鬼伏,葛龍閑臥待時來。 李咸用 題陳將軍別墅

蛙似公孫雖不守,龍如諸葛亦須休。 李山甫 蜀中寓懷

已悲泉下雙琪樹,又惜天邊一臥龍。 李德裕 憶金門舊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李白 南都行

龍臥池猶在,鶯遷谷尚存。 杜牧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輒獻此詩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 閣夜

臥龍決起為時君,寂寞匡廬惟白云。 楊嗣復(fù) 題李處士山居

百丈懸泉舊臥龍,欲將肝膽佐時雍。 王仲舒 寄李十員外

傷鳥有弦驚不定,臥龍無水動應(yīng)難。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回章

龍臥人寧識,鵬摶鴳豈知。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示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 竇庠 醉中贈符載

當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薛能 游嘉州后溪

更憐歸鳥去,宛到臥龍居。 錢起 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yè)

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陳子昂 峴山懷古

孔明臥龍者,潛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鱗角斗。 陸龜蒙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雍陶 蜀中戰(zhàn)后感事

無數(shù)煙霞色,空聞昔臥龍。 靈一 靜林精舍

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 韓偓 寄隱者

池馀騎馬處,宅似臥龍邊。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

漢陽窮鳥客,梁甫臥龍才。 駱賓王 幽系書情通簡知己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駱賓王 疇昔篇

粉署見飛鵩,玉山猜臥龍。 溫庭筠 秘書劉尚書挽詞二首

《漢語大詞典》:八磚(八磚)
見“ 八花塼 ”。
《漢語大詞典》:八磚學(xué)士(八塼學(xué)士,八磚學(xué)士)
謂 唐 李程 。新唐書·李程傳:“學(xué)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 程 性懶,日過八塼乃至,時號‘八塼學(xué)士’?!眽t, 宋 王讜 唐語林·容止作“磚”。參見“ 八花塼 ”。
《漢語大詞典》:八花磚(八花塼)
唐德宗 時翰林院廳前有花磚道,學(xué)士入值以日影及五磚時為準, 李程 每于日影過八磚始至,人號為“八磚學(xué)士”。見 唐 李肇 翰林志。后以“八花塼”為任職翰林院的典實。亦用為晚起的典實。 宋 陸游 《晚起》之一:“欠伸看起東窗日,也似金鑾過八磚?!?/div>
《國語辭典》:季札掛劍(季札掛劍)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
春秋吳人季札北過徐君,徐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后還至徐,雖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系其冢樹而去。見《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后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吊唁亡友的典范。
分類:吳人季札
《漢語大詞典》:逢賢把贈(逢賢把贈)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 吳國 之寳,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 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 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烀搫χ轮镁?。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妒?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坵墓。’”后以“逢賢把贈”為詠劍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詠劍》套曲:“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div>
《漢語大詞典》:懸劍(懸劍)
史記·吳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唐 駱賓王 《夕次舊吳》詩:“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圖畫,也全數(shù)插入--這,自然想借以增加讀者的興趣,但也有些所謂‘懸劍空壠’的意思的?!?/div>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掛劍(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對亡友的追懷及信義。參見「季札掛劍」條。唐。方干 哭江西處士陳陶詩:「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div>
《漢語大詞典》:留徐劍(留徐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劍”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欲掛留 徐 劍,猶迴憶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詩:“他時若掛留 徐 劍,忍向 橋山 覓墓林。”
《漢語大詞典》:解劍(解劍)
(1).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 君冢樹而去?!焙笠浴敖鈩Α睘椴贿`心諾之典。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清 魏耕 《歷歷白榆行》:“解劍空心許,撫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齊 謝朓 《始之宣城郡》詩:“解劍北宮朝,息駕南川涘?!?/div>
分類:不違違心
《漢語大詞典》:遺劍(遺劍)
亦作“ 遺劒 ”。
(1).謂遺失寶劍。后漢書·獨行傳·王烈:“后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span id="7jvltzp" class="book">《新唐書·張九齡傳》:“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也?!?br />(2).指遺失的劍。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所謂刻舟以摸遺劍,參天而射五步?!?br />(3). 晉 張華 觀天象,言 豐城 有劍,補 雷煥 為 豐城 令以尋劍。 雷 掘地得兩劍,以一遺 華 。 華 以為劍當有二,他日終當合。后 華 死,劍失所在。 雷 死,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忽躍入水,但見二龍各長數(shù)丈,光彩照水。見晉書·張華傳。后遂以“遺劍”指此典實。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石室祕書愁攝電,星池遺劍已成龍?!?br />(4).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劍。 唐 張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潤州句容縣令岑君德政碑》:“撫遺劒而空存,想游冠而無及?!?宋 王圭 《冬節(jié)起居南京鴻慶宮等處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別寢,悼遺劒于昔游?!?/div>
《漢語大詞典》:分鏡(分鏡)
喻夫妻離異。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懊恨別離輕,悲豈斷絃,愁非分鏡,只慮高堂,風(fēng)燭不定。”參見“ 分鞋破鏡 ”。
分類:離異夫婦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鏡(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后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妻致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執(zhí)此相見。后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鶯兒·代妓謝雙送別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眳㈤?明 董應(yīng)翰 《易鞋記》、《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漢語大詞典》:半鏡(半鏡)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國語辭典》:樂昌破鏡(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鏡重圓」條?!队魇烂餮?。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div>
《漢語大詞典》:樂昌分鏡(樂昌分鏡)
南朝 陳 將亡時,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估計不能相保,因破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lián)系。 陳 亡,妻沒入 楊素 家。及期, 徐 輾轉(zhuǎn)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元 孫季昌 《端正好,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燈,恨別離如 樂昌 分鏡。”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 樂昌 分鏡合 徐郎 ?!?span id="tjrr7l7" class="book">《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恩情間阻,則 樂昌 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span id="t5p5h7f" class="book">《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妾有 樂昌 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小時記父母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頗疑其 樂昌 之鏡離而復(fù)合,但無顯證耳。”
分類:駙馬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漢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賣鏡重圓(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 南朝 陳 將亡,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 德言 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 德言 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贝藭r,公主已為 楊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圓。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宋 劉辰翁 《鶯啼序·趙宜可以余譏其韻苦心改為之復(fù)和之》詞:“恨當時青云跌宕,天路斷,險艱如許,便橋邊賣鏡重圓,斷腸無數(shù)?!?/div>
分類:駙馬
《漢語大詞典》:鏡斷(鏡斷)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吳潛 《蝶戀花·吳中趙園》詞:“鏡斷釵分何處續(xù),傷心芳草庭前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鏡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參見“ 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陳宮鏡(陳宮鏡)
南朝 陳后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圓。聞?wù)邿o不感嘆。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別后》詩:“夢里相逢無后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眳⒁姟?破鏡重圓 ”。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半妝(半粧)
見“ 半粧 ”。
亦作“ 半妝 ”。
(1).半面妝。 五代 薛昭蘊 《離別難》詞:“半粧珠翠落,露華寒?!?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yīng)不捷聲價益振:“ 蔣凝 應(yīng)宏辭,人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 徐妃 半妝?!?宋 張先 《泛青苕》詞:“歸軒未至千家待,掩半妝翠箔朱門?!眳⒁姟?半面粧 ”。
(2).謂薄飾。 唐太宗 《賦得花庭霧》詩:“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div>
《漢語大詞典》:半面妝(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隱 《南朝》詩:“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清 趙翼 《又和荊州詠古》詩之二:“怕聽 項羽 重瞳敗,慚對 徐妃 半面粧?!?/div>
《漢語大詞典》:半面妝(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隱 《南朝》詩:“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趙翼 《又和荊州詠古》詩之二:“怕聽 項羽 重瞳敗,慚對 徐妃 半面粧?!?/div>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事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yīng)不捷聲價益振:“ 乾符 中, 蔣凝 應(yīng)宏辭,為賦止及四韻,遂曳白而去。試官不之信,逼請所試, 凝 以實告。既而比之諸公, 凝 有得色。試官嘆息久之,頃刻之間,播於人口,或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 徐妃 半粧?!眳⒁姟?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無容質(zhì),年老猶與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見《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
2.尚有風(fēng)韻的中年婦女。宋。呂勝己鷓鴣天。日日樓心與畫眉〉詞:「徐娘怪我今疏懶,不及盧郎年少時?!埂痘ㄔ潞邸返谒娜兀骸感炷镫m老,豐韻猶存,竟會想出這個令來?!?/div>
《國語辭典》:徐妃半面妝(徐妃半面妝)  拼音:xú fēi bàn miàn zhuāng
本指徐妃事奉獨眼的梁元帝,化妝僅著半面。典出《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后用以比喻僅得到事物的一端而未得全貌。唐。李商隱〈南朝〉詩:「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漢語大詞典》:徐妝(徐妝)
指 徐妃 的半面妝。 宋 史達祖 《夜合花》詞:“早春窺、酥雨池塘。向銷凝里,梅開半面,情滿 徐 妝?!眳⒁姟?徐妃 ”。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事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yīng)不捷聲價益振:“ 乾符 中, 蔣凝 應(yīng)宏辭,為賦止及四韻,遂曳白而去。試官不之信,逼請所試, 凝 以實告。既而比之諸公, 凝 有得色。試官嘆息久之,頃刻之間,播於人口,或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 徐妃 半粧?!眳⒁姟?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半老  拼音:xú niáng bàn lǎo
語本《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獵,蕭漂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弧购笠孕炷锇肜媳扔髂觊L而頗具姿色風(fēng)韻的婦女,含有輕薄的意思。也作「半老徐娘」。
《漢語大詞典》:徙薪
見“ 徙薪曲突 ”。
《漢語大詞典》:徙薪曲突
搬開灶旁柴禾,將直的煙囪改成彎的。本謂預(yù)防火災(zāi)。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漢書·霍光傳:“人為 徐生 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yīng)。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今 茂陵 徐福 數(shù)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絶之。鄉(xiāng)使 福 説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 福 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爛之右。’”事又見《淮南子·說山訓(xùn)》 高誘 注,謂乃 淳于髠 事。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熾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風(fēng)之前?!?清 林則徐 《和嶰翁祀灶原韻》:“徙薪曲突付一嘆,踞觚聽者休相瞋?!?柳亞子 《懷人三截》詩:“徙薪曲突終何濟?爛額焦頭已上卿?!币嗍∽鳌?徙薪 ”。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勿憚徙薪之煩,以省焦爛之費?!?唐 權(quán)德輿 《讀〈穀梁傳〉》:“吾嘉徙薪智,禍亂何由生?!?清 秋瑾 《精衛(wèi)石》彈詞:“大家協(xié)力圖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
《漢語大詞典》:曲突
(1).指煙囪。 晉 張協(xié) 《雜詩》之十:“里無曲突煙,路無行輪聲?!?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圜堵常閉,曲突無煙。” 清 蔣廷錫 《六荒詩·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嘆枵腹?!?br />(2).見“ 曲突徙薪 ”。
分類:煙囪
《國語辭典》:曲突徙薪  拼音:qū tú xǐ xīn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參見「枉突徙薪」條?!段宕菲皆?。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銷之于曲突徙薪之時者易為力?!姑鳌M缆 ?毫記》第九出:「念隱憂漆室效葵傾,鑒先幾曲突徙薪情?!?/div>
《國語辭典》:曲突徙薪  拼音:qū tú xǐ xīn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參見「枉突徙薪」條?!段宕菲皆?。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銷之于曲突徙薪之時者易為力?!姑鳌M缆 ?毫記》第九出:「念隱憂漆室效葵傾,鑒先幾曲突徙薪情?!?/div>
《國語辭典》:焦頭爛額(焦頭爛額)  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比喻做事困苦疲勞的樣子。參見「燋頭爛額」條?!洞笏涡瓦z事。貞集》:「迨其勢焰薰灼,則焦頭爛額而不可救矣?!埂度龂萘x》第四○回:「到四更時分,人困馬乏,軍士大半焦頭爛額?!?/div>
《國語辭典》:爛額焦頭(爛額焦頭)  拼音:làn é jiāo tóu
十分窘迫難堪或困苦疲勞。見「燋頭爛額」條。如:「同學(xué)們?yōu)榱藴蕚淦谀┛荚嚕Φ脿€額焦頭。」唐。盧肇 海潮賦后序:「而又爛額焦頭,方思馬褐,捉襟見肘,久困牛衣。」《東周列國志》第三六回:「官人遇火者,爛額焦頭,逢兵者,傷肢損體,哀哭之聲,耳不忍聞。」
《漢語大詞典》:中圣(中聖)
酒醉的隱語。 唐 李白 《贈孟浩然》詩:“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宋 秦觀 《次韻夏侯太沖秀才》:“或時得名酒,亭午猶中圣?!?明 屠隆 《綵毫記·脫靴捧硯》:“臣雖中圣,敢不奉詔,愿給筆札。”
分類:酒醉
《漢語大詞典》:中圣人(中聖人)
酒醉的隱語。三國志·魏志·徐邈傳:“ 魏國 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 邈 私飲至於沉醉。校事 趙達 問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達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 遼 將軍 鮮于輔 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 唐 陸龜蒙 《添酒中六詠》之五:“嘗作酒家語,自言中圣人?!?/div>
分類:酒醉
《國語辭典》:樂圣(樂聖)  拼音:yuè shèng
稱極精于音樂的人。如:「貝多芬有樂圣的美稱。」
分類:圣道嗜酒
《漢語大詞典》:清圣(清聖)
(1).清酒。 宋 陸游 《初秋小疾效俳諧體》詩:“遣悶憑清圣,忘情付黑甜。”參見“ 清圣濁賢 ”。
(2).純潔的圣人。語本孟子·萬章下:“ 伯夷 ,圣之清者也。” 清 陳確 《死節(jié)論》:“《論》《孟》并亟稱 夷 齊 ,不一及死。 孔 序逸民, 孟 曰清圣,推求義藴,二子生平,盡於此矣?!?/div>
《國語辭典》:清圣濁賢(清聖濁賢)  拼音: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漢代末年因饑荒而禁止釀酒,飲酒的人諱稱酒,指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見《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徐邈傳》。后以清圣濁賢為酒的別稱。宋。陸游〈沂溪〉詩:「閒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莫北風(fēng)。」
《國語辭典》:清圣濁賢(清聖濁賢)  拼音: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漢代末年因饑荒而禁止釀酒,飲酒的人諱稱酒,指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見《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徐邈傳》。后以清圣濁賢為酒的別稱。宋。陸游〈沂溪〉詩:「閒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莫北風(fēng)。」
《國語辭典》:圣賢(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1.圣人與賢人。南朝宋。顏延之北使洛〉詩:「在昔輟期運,經(jīng)始闊圣賢?!埂度龂萘x》第八六回:「古今興廢,圣賢經(jīng)傳,無所不覽?!?br />2.神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shù)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圣賢?!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七:「壇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圣賢比肩,環(huán)繞甚嚴?!挂沧鳌纲t圣」。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
2.專稱孔子?!睹献?。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圣人有之一體?!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付〖廊馊羰遣怀?,圣人就要計較了?!?br />3.古時對天子的敬稱。《禮記。大傳》:「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埂缎绿茣?。卷一三九。李泌傳》:「著黃者圣人,著白者山人?!?br />4.清酒。《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br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三:「復(fù)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圣人所贊?!?/div>
《國語辭典》:賢人(賢人)  拼音:xián rén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一○:「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感〉苁且粋€武夫,新到貴處,仰慕賢人君子?!挂沧鳌纲t者」。
2.酒?!度龂?。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對酒詩:「氣衰成小戶,醅濁號賢人?!?/div>
《漢語大詞典》:賢人酒(賢人酒)
指濁酒。 唐 杜甫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詩:“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仇兆鰲 注引 魚豢 《魏略》:“ 太祖 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宋 王安石 《春日》詩之一:“室有賢人酒,門無長者車。” 元 呂止庵《后庭花·懷古》曲:“儒冠兩鬢皤,青衫老淚多。滿酌賢人酒,相扶 越 女歌?!?/div>
分類:濁酒
《漢語大詞典》:賢人酒(賢人酒)
指濁酒。 唐 杜甫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詩:“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仇兆鰲 注引 魚豢 《魏略》:“ 太祖 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宋 王安石 《春日》詩之一:“室有賢人酒,門無長者車。” 元 呂止庵《后庭花·懷古》曲:“儒冠兩鬢皤,青衫老淚多。滿酌賢人酒,相扶 越 女歌?!?/div>
分類:濁酒
《漢語大詞典》:賢圣(賢聖)
(1).道德才智極高。六韜·盈虛:“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安而民治?!?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蓋 太姜 淵智非常,雖 太王 之賢圣,亦與之謀。”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念疊矩重規(guī),當賢圣之君七作?!?br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戰(zhàn)國策·趙策二:“故去就之變,知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圣不能同?!?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聞; 魯國 巖巖,賢圣之餘風(fēng)可墜?!?清 昭梿 嘯亭雜錄·陸中丞:“六歲受孝經(jīng)論語,以古賢圣自期。” 郁達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來賢圣不言貧?!?br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稱。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詩:“岑寂園廬何所對,酒中賢圣藥君臣?!眳⒁姟?賢人 ”。
《國語辭典》:賢人(賢人)  拼音:xián rén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一○:「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是一個武夫,新到貴處,仰慕賢人君子。」也作「賢者」。
2.酒?!度龂?。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宋。陸游 對酒詩:「氣衰成小戶,醅濁號賢人?!?/div>
《國語辭典》:酒圣(酒聖)  拼音:jiǔ shèng
1.最清的酒。唐。白居易與諸客空腹飲〉詩:「曲神寅日合,酒圣卯時歡?!?br />2.對善飲之人的美稱。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四:「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宋。黃庭堅 謝答聞善二兄九絕句九首之二:「詩狂克念作酒圣,意態(tài)忽如年少時?!?/div>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
2.專稱孔子?!睹献?。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圣人有之一體。」《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計較了?!?br />3.古時對天子的敬稱?!抖Y記。大傳》:「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埂缎绿茣>硪蝗?。李泌傳》:「著黃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度龂?。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br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回中的凡夫而言?!赌υX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三:「復(fù)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圣人所贊。」
《國語辭典》:藏拙  拼音:cáng zhuó
掩蔽自己拙劣的意見、技能等,不敢顯示披露。常用作自謙之辭。唐。韓愈和席八夔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老殘游記》第六回:「天地生才有數(shù),若下愚蠢陋的人,高尚點也好借此藏拙?!?/div>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漢朝南昌太守陳蕃,不喜賓客,惟敬重徐稚,特設(shè)一榻,徐來則放下接待,去則懸起。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指禮賢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國演義》第四回:「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骨?。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間了?!?/div>
《漢語大詞典》:徐榻
見“ 徐稺榻 ”。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東漢 陳蕃 為 徐稺 特設(shè)之榻。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事見《漢書·徐稺傳》。后用為好客之典。 唐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賓館盡開 徐稺 榻,客帆空戀 李膺 舟?!币嗍》Q“ 徐榻 ”。 唐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李 門余妄進, 徐 榻君恒設(shè)?!?唐 黃滔 《祭陳侍御嶠》:“旋以 孔 罇引滿, 徐 榻解懸。”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二:“月滿西堂,復(fù)陳 徐 榻,清風(fēng)動竹,故人倘來。”《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涼夢回 徐 榻,一夜西風(fēng)瘦 沈 郎?!?/div>
分類:陳蕃太守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東漢 陳蕃 為 徐稺 特設(shè)之榻。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事見《漢書·徐稺傳》。后用為好客之典。 唐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賓館盡開 徐稺 榻,客帆空戀 李膺 舟?!币嗍》Q“ 徐榻 ”。 唐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李 門余妄進, 徐 榻君恒設(shè)?!?唐 黃滔 《祭陳侍御嶠》:“旋以 孔 罇引滿, 徐 榻解懸?!?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二:“月滿西堂,復(fù)陳 徐 榻,清風(fēng)動竹,故人倘來?!?span id="n5vfnvn"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涼夢回 徐 榻,一夜西風(fēng)瘦 沈 郎?!?/div>
分類:陳蕃太守
《國語辭典》:懸榻(懸榻)  拼音:xuán tà
漢代陳蕃做太守時不接賓客,惟與徐稚相善,稚來,特設(shè)一床榻,徐稚走后,即將床榻懸掛起來。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后指以禮接待賢人。北周。庾信園庭〉詩:「倒屣迎懸榻,停琴聽解嘲?!骨?。陳曾壽〈浣溪沙,花徑冥冥取次行〉詞:「懸榻經(jīng)年虛望眼,寄聲幾度損吟魂?」
《國語辭典》:掃榻(掃榻)  拼音:sǎo tà
1.清掃床上的灰塵。宋。葛長庚〈懶翁齋賦〉:「雨送添硯之水,竹供掃榻之風(fēng)?!?br />2.漢代太守陳蕃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稚到來時特設(shè)一榻。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后以掃榻表示歡迎嘉賓。宋。陸游寄題徐載叔秀才東莊〉詩:「南臺中丞掃榻見,北門學(xué)士倒屣迎。」《西湖佳話。西冷韻跡》:「妾既邀鮑先生到此,本當掃榻,親薦枕衾,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而非慷慨相贈之初心。」
《漢語大詞典》:掛榻
(1).謂禮待賢士。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邦君佇德,寧無掛榻之思;州將欽風(fēng),應(yīng)有題車之命?!眳⒁姟?下榻 ”。
(2).指寺院中暫住的過往僧人。《西游記》第九三回:“寺中聽説到了東土 大唐 取經(jīng)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問長住、掛榻、長老、行童,一一都來參見?!?/div>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漢朝南昌太守陳蕃,不喜賓客,惟敬重徐稚,特設(shè)一榻,徐來則放下接待,去則懸起。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指禮賢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度龂萘x》第四回:「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诎顺觯骸肝叶瞬换卦?,就下榻此間了?!?/div>
《漢語大詞典》:稚榻
亦作“穉榻”。 小床。 唐 許渾 《寄獻三川守劉公》詩之一:“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幾人?!?/div>
《漢語大詞典》:置榻
后漢書·陳蕃傳:“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懸之。”后以“置榻”喻禮賢。 唐 崔融 《哭蔣詹事儼》詩:“置榻恩逾重,迎門禮自卑?!?/div>
分類:禮賢
《漢語大詞典》:解榻
東漢 陳蕃 任 豫章 太守時,不接待賓客,只有 南州 高士 徐稺 來時特設(shè)一榻, 徐稺 走后即懸掛起來。又任 樂安 太守時,亦曾為郡人 周璆 “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事見后漢書·徐稺傳,又《陳蕃傳》。后以“解榻”為熱情接待賓客或禮賢下士之典。 唐 白居易 《敘法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好風(fēng)迎解榻,美景待搴帷?!?宋 王禹偁 《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lián)句詩序》:“一日 潘生 與之偕行,惠然肯顧,因解榻以延之?!?清 歸莊 《哭張十翰林四十六韻》:“開樽雖 北海 ,解榻必 南州 ?!?/div>
《漢語大詞典》:設(shè)榻(設(shè)榻)
(1).設(shè)置床榻。新唐書·韋縚傳:“朔日於 宣政 設(shè)榻,東向置案, 縚 坐讀之?!?br />(2).后漢書·徐穉傳載: 徐穉 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時 陳蕃 為太守,不接待賓客,“唯 穉 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縣之”。后以“設(shè)榻”指款待敬重的賓客或知交。 宋 梅堯臣 《蘇子美竹軒和王勝之》:“我期霰雪時,來聽幽聲臥。應(yīng)當為設(shè)榻,勿使賞心剉?!?明 申涵光《懷太原傅青主》詩:“曾約溪村訪釣竿,數(shù)年設(shè)榻待君歡?!?/div>
《漢語大詞典》:陳榻(陳榻)
見“ 陳蕃榻 ”。
《漢語大詞典》:陳蕃榻(陳蕃榻)
后漢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徐稺 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見《后漢書·徐稺傳》。后因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 唐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詩:“自守 陳蕃 榻,嘗登 王粲 樓。”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詩:“高人屢解 陳蕃 榻,過客難登 謝朓 樓。” 清 孫枝蔚 《九日入城飲周伯衡觀察寓齋留宿明日有詩見贈用韻答謝》:“當涂誰下 陳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币嗍∽鳌?陳榻 ”。 唐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陳 榻,從此無人上 庾 樓。”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公射》:“ 鄭 鄉(xiāng)空健羨, 陳 榻未招延?!?/div>
《漢語大詞典》:陳蕃榻(陳蕃榻)
后漢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徐稺 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見《后漢書·徐稺傳》。后因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 唐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詩:“自守 陳蕃 榻,嘗登 王粲 樓?!?唐 李白 《寄崔侍御》詩:“高人屢解 陳蕃 榻,過客難登 謝朓 樓?!?清 孫枝蔚 《九日入城飲周伯衡觀察寓齋留宿明日有詩見贈用韻答謝》:“當涂誰下 陳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币嗍∽鳌?陳榻 ”。 唐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陳 榻,從此無人上 庾 樓?!?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公射》:“ 鄭 鄉(xiāng)空健羨, 陳 榻未招延。”
《國語辭典》:生芻(生芻)  拼音: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禮品。《詩經(jīng)。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br />2.吊喪的祭禮?!逗鬂h書。卷五三。徐稚傳》:「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div>
《漢語大詞典》:東馬嚴徐(東馬嚴徐)
東方朔 、 司馬相如 、 嚴助 、 徐樂 的并稱。四人均以文才見重于 漢武帝 ,因而得任較高的官職。后因以指受到重用的文人才士。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 東 馬 嚴 徐 已奮飛, 枚皋 即召窮且忍?!?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乘風(fēng)破浪圖〉》詩:“ 汪君 才地何崢嶸,直與 東 馬 嚴 徐 并?!?/div>
《國語辭典》: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長寬各一寸的面積。
2.比喻心。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姑?。高濂《玉簪記》第一六出:「你是個慈悲方寸,望恕卻少年心性,少年心性?!挂沧鳌阜酱绲亍?。
3.心緒、思緒?!段簳?。卷七九。董紹傳》:「老母在洛,無復(fù)方寸,既奉恩貸,實若更生?!?/div>
《漢語大詞典》:方寸心
指心。心處胸中方寸間,故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賈島 《易水懷古》詩:“我嘆方寸心,誰論一時事?!?清 唐孫華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詩之二:“那將方寸心,愁水復(fù)愁旱?!?/div>
分類:胸中
《漢語大詞典》:方寸亂(方寸亂)
心緒煩亂;無主張。 晉 袁宏 后漢紀·獻帝紀五:“今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辭?!?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亂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陸珪》:“兒方寸亂矣,敢請諸君早計之?!?清 黃遵憲 《聶將軍歌》:“將軍麾軍方寸亂,將軍部曲已云散。”
《國語辭典》:臥龍(臥龍)  拼音:wò lóng
1.睡臥的龍。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br />2.比喻隱居而未顯達的曠世奇才。《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嵇康,臥龍也,不可起?!?/div>
《漢語大詞典》:龍臥(龍臥)
喻高士隱居。 唐 盧綸 《奉和曹叔夏》:“龍臥人寧識,鵬摶鷃豈知?”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知公抱遺憾,龍臥成千古?!?/div>
分類:高士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