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25,分129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城郭人民(又作:山川如故人民非)
堯民擊壤
富民侯
民五褲(又作:民有褲襦 民謠豈敢褲)
歌遺民
葛天民
流民圖(又作:鄭俠繪流民)
粒我烝民
劉遺民(又作:遺民)
民其勞止
民受其賜
民仰為食天
生民涂炭
四民
無懷民
典故   
冢累累
 
千年鶴
  
城郭人民
 
華表柱
  
千歲鶴
  
華表歸來
 
千年華表
 
白鶴歸
 
華表千年
 
遼鶴歸來
 
白鶴歸來
  
千年別
   
歸遼海
  
鶴歸遼海
 
千年化鶴
 
老令威
 
侶鶴
 
歸飛鶴
 
華表語
 
城郭新
 
丁鶴
 
鶴鳴華表
 
鶴姓丁
 
騎鶴歸來
 
重來華表
 
化鶴丁
  
故舊非
 
令威還
 
人事都非
 
身化鶴
  
千載歸來
 
臨華表
 
千年歸鶴
 
城郭人非
 
丁仙化鶴
 
故園華表
 
華表恨
 
華表留言
 
遼水千年
 
遼天歸鶴
 
千載鶴歸
 
仙人化鶴
 
白鶴報(bào)鄉(xiāng)人
 
別后華表
 
城是人非
 
大鳥來華表
 
孤鶴歸期
 
歸郭令威
 
歸鶴憐
 
歸后語
 
鶴到遼東
 
鶴歸城是
 
鶴化千載
 
鶴語冢難尋
 
華表歌
 
華表舊愁
 
華表真人
 
老仙鶴馭
  
令威歸嘆
 
令威語
 
山川城郭是耶非
 
姓丁鶴
 
依華表
 
城郭空存
  
飛來丁令
 
孤鶴歸來過遼天
  
歸家華表
 
鶴飛遼天
  
鶴歸故里
 
鶴去知?dú)w
   
遼海愁云
  
千年一回歸
 
山川如故人民非
 
思?xì)w遼東
 
西歸千年后
 
鄉(xiāng)關(guān)華表

相關(guān)人物
丁令威


《藝文類聚》卷七十八〈靈異部上·仙道〉~33~
《搜神記》曰:遼東城門有華表柱,忽有一白鶴集柱頭,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簡釋

白鶴歸:喻人去世。唐李德?!哆b傷茅山孫尊師三首》之三:“數(shù)日奇香在,何年白鶴歸?!?/p>

遼東鶴:喻久別重歸而嘆世事變遷,或喻人去世,或指鶴。唐杜甫《卜居》:“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zhí)硅?!?/p>


例句

歸來華表上,應(yīng)笑北邙塵。 于武陵 贈(zèng)王道士

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 任華 寄李白

千萬云間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飛。 儲(chǔ)嗣宗 和茅山高拾遺憶山中雜題五首巢鶴

阮郎迷里巷,遼鶴記城闉。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年十六時(shí)作)

鶴鳴華表應(yīng)傳語,雁度霜天懶寄書。 劉商 歸山留別子侄二首之二

空有緘題報(bào)親愛,一千年后始西歸。 劉威 送元秀才入道

華表鶴聲天外迥,蓬萊仙界海門通。 劉滄 宿題天壇觀

空夜露殘?bào)@墮羽,遼天秋晚憶歸程。 劉滄 月夜聞鶴唳

鶴歸遼海春光晚,花落閑階夕雨晴。 劉滄 題王母廟

鄉(xiāng)關(guān)不是無華表,自為多驚獨(dú)上遲。 司空?qǐng)D 自河西歸山二首

殷勤華表鶴,羨爾亦曾歸。 司空?qǐng)D 長亭

千年城郭如相問,華表峨峨有夜霜。 司空曙 送曲山人之衡州

莫學(xué)遼東華表上,千年始欲一回歸。 司空曙 送王尊師歸湖州

塵中舊侶無音信,知道遼東鶴姓丁。 唐彥謙 賀李昌時(shí)禁苑新命

何言斯物變,翻覆似遼東。 孔德紹 賦得華亭鶴

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 崔融 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

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張繼 秋日道中

誰言遼東鶴,千年往復(fù)回。 張說 贈(zèng)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碧窗月落琴聲斷,華表云深鶴夢長。 戴叔倫 哭朱放

若把古今相比類,姓丁仙鶴亦如斯。 方干 送道人歸舊巖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 施肩吾 桃源詞二首

遼東老鶴應(yīng)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從此暫辭華表柱,便應(yīng)千載是歸程。 曹唐 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

華表千年孤鶴語,人間一夢晚蟬鳴。 曹鄴 寄嵩陽道人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李商隱 喜雪

神物龜酬孔,仙才鶴姓丁。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

數(shù)日奇香在,何年白鶴歸。 李德裕 遙傷茅山孫尊師三首之三

碧落高高云萬重,當(dāng)時(shí)孤鶴去無蹤。不期陵谷遷朝市,今日遼東特地逢。 李涉 逢舊二首

不知曾化鶴,遼海歸幾度。 李白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之靈墟山

丁令辭世人,拂衣向仙路。 李白 姑熟十詠靈墟山

海鶴一笑之,思?xì)w向遼東。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莫作千年別,歸來城郭新。 李白 送李青歸南葉陽川

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 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

應(yīng)化遼天鶴,歸當(dāng)千歲馀。 李白 題許宣平庵壁(見詩話類編)

聞?wù)f滄溟今已淺,何當(dāng)白鶴更歸來。 李端 與道者別

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shù)凋零念越鄉(xiāng)。 李紳 靈汜橋

人間華表堪留語,剩向秋風(fēng)寄一聲。 李縠 和皮日休悼鶴

高籠華表鶴,靜對(duì)幽蘭琴。 李群玉 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tái)別業(yè)

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yīng)故。 李賀 嘲雪

千歲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zhí)圭。 杜甫 卜居

襄王薄行跡,莫學(xué)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zèng)

故園華表上,誰得見君還。 杜荀鶴 送九華山道士游茅山

令威子晉皆儔侶,東岳同尋太真女。 楊嗣復(fù) 贈(zèng)毛仙翁

何年去華表,幾度窮蒼冥。 楊衡 題玄和師仙藥室

將軍易道令威仙,華發(fā)清談得此賢。 權(quán)德輿 揚(yáng)州與丁山人別

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 武元衡 和楊三舍人晚秋與崔二舍人張秘監(jiān)苖考功同游昊天觀時(shí)中書寓直不得陪隨因追往年曾與舊僚聯(lián)游此觀紀(jì)題在壁已有淪亡書事感懷輒以呈寄兼呈東省三給事之作楊君見徵鄙詞因以繼和

代北鸞驂至,遼西鶴騎旋。 王勃 八仙徑(寺南又有昌利觀。去寺有數(shù)里。巖徑窈窕。杖而后進(jìn))

化鶴千齡早,元龜六代春。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當(dāng)作遼城鶴,仙歌使?fàn)柭劇?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

不為碧雞稱使者,唯令白鶴報(bào)鄉(xiāng)人。 王維 送王尊師歸蜀中拜掃(一無拜掃二字)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白居易 池鶴二首

燕歸巢已盡,鶴語冢難尋。 盧綸 賦得館娃宮送王山人游江東

閑行池畔隨孤鶴,若問多應(yīng)道姓丁。 秦系 題洪道士山院

遼鶴虛空語,冥鴻未易親。 羅隱 期徐道者不至

遼水華亭舊所聞,病中毛羽最憐君。 羅隱 病中題主人庭鶴

如何只見丁家鶴,依舊遼東嘆綠蕪。 羅隱 自貽

竹映高墻似傍山,鄒陽歸后令威還。 薛能 和府帥相公

憑人轉(zhuǎn)覺多相誤,盡道皤然作令威。 薛能 失鶴二首

華表翹風(fēng)未可期,變丁投衛(wèi)兩堪疑。 薛能 失鶴二首

劉郎別后無遺履,丁令歸來有舊巢。 薛能 許州題觀察判官廳

故園華表高高在,可得不如丁令威。 褚載 曉感

鵩上承塵才一日,鶴歸華表已千年。 許渾 經(jīng)故丁補(bǔ)闕郊居

還似當(dāng)時(shí)姓丁鶴,羽毛成后一歸來。 趙嘏 送王龜拾遺謝宮后歸浐水山居

空留華表千年約,才畢丹爐九轉(zhuǎn)功。 鄭璧 和襲美傷顧道士

黃鶴無心下,長應(yīng)笑令威。 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

借問飛鳴華表上,何如粉繢彩屏中。 錢起 畫鶴篇(省中作)

閑教辨藥僮名甲,靜識(shí)窺巢鶴姓丁。 陸龜蒙 寄懷華陽道士

靈芝非庭草,遼鶴委池鶩。 韋應(yīng)物 送丘員外還山

桑田變后新舟楫,華表歸來舊路岐。 韓偓 余寓汀州沙縣病中聞前鄭左丞璘隨外鎮(zhèn)舉薦赴洛兼云繼有急徵旋見脂轄因作七言四韻戲以贈(zèng)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未作千年別,猶應(yīng)七日還。 魏知古 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

姓丁黃鶴遼東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鮑溶 寄盧給事汀吳員外丹

黃鶴亦姓丁,寥寥何處飛。 鮑溶 感興

垂名入甲成龍去,列姓如丁作鶴來。 黃滔 二月二日宴中貽同年封先輩渭

華表柱頭還有鶴,華歆名下別無龍。 黃滔 寄楊贊圖學(xué)士

典故 
知帝力
 
歌擊壤
 
堯民擊壤
 
擊壤謳
 
擊壤樂
 
堯舜力
 
擊壤情
 
頌虞唐
  
天子力
 
擊壤世
 
歌帝堯
  
出而作入而息
  
葛帝力
 
詠陶唐

相關(guān)人物
 


《論衡校釋》卷八〈藝增〉~388~
論語曰:「大哉!堯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箓髟唬骸赣心晡迨畵羧烙诼氛?,觀者曰:『大哉!堯之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此言蕩蕩無能名之效也。
《太平御覽》卷八十〈皇王部五·帝堯陶唐氏〉~50~2~
《帝王世紀(jì)》曰:……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十老人擊壤于道。觀者嘆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簡釋

擊壤歌:稱頌帝王治國有方。南朝陳張正見《從籍田應(yīng)衡陽王教作五章》之五:“幸承濫吹末,擊壤自為歌?!?/p>


例句

擊壤將何幸,裴回望九門。 崔樞 賜耆老布帛(一作張復(fù)元詩)

野洽如坻詠,途喧擊壤謳。 李嶠 晚秋喜雨

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 李嶠

壤歌唯海甸,畫角自山樓。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茍伸擊壤情,機(jī)事息秋豪。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比屋初同俗,垂恩擊壤人。 楊嗣復(fù) 儀鳳

小臣空擊壤,滄海是恩波。 楊巨源 春日奉獻(xiàn)圣壽無疆詞十首

多慚擊壤曲,何以荅堯聰。 權(quán)德輿 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六韻

賡歌禹功盛,擊壤堯年豐。 武元衡 奉和圣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王維 偶然作六首之一

幸同擊壤樂,心荷堯?yàn)榫?王維 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次用各六韻之一

候時(shí)勤稼穡,擊壤樂農(nóng)功。 薛存誠 膏澤多豐年

擊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堯。 貫休 壽春進(jìn)祝圣七首大興三教

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鮑防 元日早朝行(見鮑溶集旌旗以下。缺三字。下有斷爾春風(fēng)前。直如朱繩非爾姘二句。師曠以下句俱無。)

何當(dāng)一雨蘇我苗,為君擊壤歌帝堯。 齊己 苦熱行

典故  
片言悟主

相關(guān)人物
車千秋


《漢書》卷六十六《車千秋傳》
車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齊諸田徙長陵。千秋為高寢郎。會(huì)衛(wèi)太子為江充所譖敗,久之,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dāng)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dāng)何罪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是時(shí),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至前,千秋長八尺馀,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說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dú)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dāng)遂為吾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數(shù)月,遂代劉屈氂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無他材能術(shù)學(xué),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后漢使者至匈奴,單于問曰:「聞漢新拜丞相,何用得之?」使者曰:「以上書言事故。」單于曰:「茍如是,漢置丞相,非用賢也,妄一男子上書即得之矣?!故拐哌€,道單于語。武帝以為辱命,欲下之吏。良久,乃貰之。

例句

峴首風(fēng)煙看未足,便應(yīng)重拜富民侯。 劉禹錫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茲亭有殊致,經(jīng)始富人侯。 李夷簡 西亭暇日書懷十二韻獻(xiàn)上相公

典故 
歌來暮
    
歌襦褲
  
歌褲襦
 
歌叔度
  
一襦五褲
  
民五褲
 
民有褲襦
 
褲襦恩
   
襦溫褲暖
 
叔度歌
 
頌襦褲
 
五褲得歌
 
楚瑤襦褲
  
民謠豈敢褲
  
襦褲歌詠
 
五褲換破衣
 
五褲瑤

相關(guān)人物
廉范


《后漢書》卷三十一《廉范傳》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趙將廉頗之后也。……建初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yán)使儲(chǔ)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绔。」在蜀數(shù)年,坐法免歸鄉(xiāng)里。范世在邊,廣田地,積財(cái)粟,悉以賑宗族朋友。

例句

五褲有前聞,斯言我非詐。 元稹 茅舍

遙想廬陵郡,還聽叔度歌。 劉長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

太守新臨郡,還逢五褲歌。 李端 送張少府赴夏縣

雖微五褲詠,幸免兆人詛。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路喧歌五褲,軍醉感單醪。 白居易 寄獻(xiàn)北都留守裴令公

水寒不見雙魚信,風(fēng)便唯聞五褲謳。 羅隱 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

慚愧蒼生還有意,解歌襦褲至如今。 羅隱 重過隨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長句

典故
歌唐虞
 
歌遺民

相關(guān)人物
季札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构橹柚苣险倌?,曰:「……」……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yuǎn)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span>

例句

陶唐歌遺民,后漢更列帝。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微臣徒竊抃,豈足歌唐虞。 權(quán)德輿 奉和圣制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百僚

典故
葛天民
 
葛天歌

相關(guān)人物
葛天氏


《呂氏春秋》卷五《仲夏紀(jì)·古樂》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dá)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cè)f物之極》。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dòng),川谷為之蕩波。」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葛天氏,古帝王號(hào)也?!?/span>

例句

上古葛天民,不貽黃屋憂。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

慷慨葛天歌,愔愔廣陵陌。 獨(dú)孤及 客舍月下對(duì)酒醉后寄畢四耀

典故  
鄭俠繪
 
繪圖達(dá)深宮
 
鄭俠繪流民

相關(guān)人物
鄭俠


《東軒筆錄》卷五~52~
熙寧六、七年,河?xùn)|、河北、陜西大饑,百姓流移于京西就食者,無慮數(shù)萬,朝廷遣使賑恤?;蛟?,使者隱落其數(shù),十不奏一,然而流連襁負(fù),取道于京師者,日有千數(shù)。選人鄭俠監(jiān)安上門,遂畫流民圖,及疏言時(shí)政之失,其辭激訐譏訕,往往不實(shí)。
《宋史》卷三百二十一〈鄭俠列傳〉~0435~
是時(shí),自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每風(fēng)沙霾曀,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并城民買麻籸麥麩,合米為糜,或茹木實(shí)草根,至身被鎖械,而負(fù)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閤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fā)馬遞上之銀臺(tái)司。其略云:「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麥苗焦枯,五種不入,群情懼死;方春斬伐,竭澤而漁,草木魚鱉,亦莫生遂。災(zāi)患之來,莫之或御。愿陛下開倉廩,賑貧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罷去。冀下召和氣,上應(yīng)天心,延萬姓垂死之命。今臺(tái)諫充位,左右輔弼又皆貪猥近利,使夫抱道懷識(shí)之士,皆不欲與之言。陛下以爵祿名器,駕馭天下忠賢,而使人如此,甚非宗廟社稷之福也。竊聞南征北伐者,皆以其勝捷之勢、山川之形,為圖來獻(xiàn),料無一人以天下之民質(zhì)妻鬻子,斬桑壞舍,流離逃散,遑遑不給之狀上聞?wù)摺3贾?jǐn)以逐日所見,繪成一圖,但經(jīng)眼目,已可涕泣。而況有甚于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故枳?,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命開封體放免行錢,三司察韨易,司農(nóng)發(fā)常平倉,三衛(wèi)具熙河所用兵,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權(quán)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又下責(zé)躬詔求言。越三日,大雨,遠(yuǎn)近沾洽。輔臣入賀,帝示以俠所進(jìn)圖狀,且責(zé)之,皆再拜謝。

簡釋

鄭俠圖:指百姓生活困苦。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長沙》:“鄭俠圖曾傷目擊,陳琳檄可愈頭風(fēng)?!?/p>

典故
粒我烝民


《毛詩正義》卷十九之二〈周頌·清廟之什·思文〉~72~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shí)夏。
典故
劉遺民
  
相關(guān)人物
劉程之


《陶淵明集》卷二《和劉柴桑》
元·李公煥注:遺民嘗作柴桑令。

例句

當(dāng)似遺民去,柴桑政自閒。 耿湋 送崔明府赴青城

何時(shí)得與劉遺民,同入東林遠(yuǎn)公社。 韋蟾 岳麓道林寺

典故
民其勞止


《毛詩正義》卷十七之四〈大雅·生民之什·民勞〉~630~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jǐn)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yuǎn)能邇,以定我王。民亦勞止,汔可子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jǐn)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民亦勞止,汔可小息?;荽司?,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jǐn)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泄。無縱詭隨,以謹(jǐn)丑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勞止,汔可小安?;荽酥袊?,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jǐn)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典故
民受其賜

相關(guān)人物
子貢
 
孔子
 
管仲


《論語·先憲》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棺釉唬骸腹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例句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賜。 白居易 新樂府(并序)之道州民之美(一有賢字)臣遇明主也

典故
民仰為食天


《漢書》卷四十三〈酈陸朱劉叔孫列傳·酈食其〉~207~
漢三年秋,項(xiàng)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楚人聞韓信破趙,彭越數(shù)反梁地,則分兵救之。韓信方東擊齊,漢王數(shù)困滎陽、成皋,計(jì)欲捐成皋以東,屯鞏、雒以距楚。食其因曰:「臣聞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zhuǎn)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臧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jiān)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dòng),海內(nèi)搖蕩,農(nóng)夫釋耒,紅女下機(jī),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復(fù)進(jìn)兵,收取滎陽,據(jù)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xiǎn),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jù)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于歷城,諸田宗彊,負(fù)海岱,阻河濟(jì),南近楚,齊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shù)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qǐng)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股显唬骸干啤!?/span>

《尚書》卷八〈商書·仲虺之誥〉~0~
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曰:「予恐來世以臺(tái)為口實(shí)?!怪衮衬俗髡a,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shí)乂,有夏昏德,民墜涂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茲率厥典,奉若天命?!赶耐跤凶?,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shí)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戰(zhàn)戰(zhàn),罔不懼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改烁鸩痧A,初征自葛,東徵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dú)后予?!回拗瘢壹蚁鄳c,曰:『徯予后,后來其蘇。』民之戴商,厥惟舊哉,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竿蹴汛蟮?,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缓脝杽t裕,自用則小。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典故

《春秋谷梁傳》卷十三〈成公·成公元年〉~28~
三月。作丘甲。作。為也。丘。為甲也。丘甲。國之事也。丘作甲。非正也。丘作甲之為非正。何也。古者立國家。百官具。農(nóng)工皆有職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nóng)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人之所能為也。丘作甲。非正也。
典故
無懷民


《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96~
穆公立九年,齊桓公既霸,會(huì)諸侯于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nóng)氏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huì)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于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束馬縣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huì)三,乘車之會(huì)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shè)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黍,北里禾,所以為盛;江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群翔,而欲封禪,無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唐·李賢注引鄭氏曰:「無懷氏,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見莊子。」又引服虔曰:「云云在梁父東,山名也?!褂忠龝x灼曰:「云云山在蒙陰縣故城東北,下有云云亭?!?/span>
《漢語大詞典》:丁令
(1).同“ 丁零 ”。尚書大傳卷三:“北方之極,自 丁令 北至積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span id="2yl8zfl" class="book">《漢書·匈奴傳上》:“其明年, 丁令 比三歲入盜 匈奴 ,殺略人民數(shù)千,驅(qū)馬畜去?!眳⒁姟?丁零 ”、“ 丁靈 ”。
(2).“ 丁令威 ”的省稱。 唐 李赤 《靈墟山》詩:“ 丁令 辭世人,拂衣向仙路?!?br />(3).指鶴。 宋 李綱 《雷廟讀丁晉公所作碑》詩:“只應(yīng) 寇老 曾遷此,作記何緣 丁令 來?!?清 吳偉業(yè) 《鲞鶴》詩:“ 丁令 歸來寄素書,羽毛零落待何如?!眳⒁姟?丁令威 ”。
分類:丁令威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纍纍。”見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dá)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焙笥靡员扔魅耸赖淖冞w。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fù)還茲?!?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wǎng)何所據(jù),他時(shí)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div>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纍纍?!币?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dá)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焙笥靡员扔魅耸赖淖冞w。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fù)還茲?!?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wǎng)何所據(jù),他時(shí)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丁家鶴(丁家鶴)
指 丁令威 。 唐 羅隱 《自貽》詩:“如何只見 丁 家鶴,依舊 遼東 嘆緑蕪?!?明 張煌言 《祭定西侯張侯服文》:“ 丁 鶴歸來,徒有華表耳。”參見“ 丁令威 ”。
分類:丁令威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纍纍?!币?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dá)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焙笥靡员扔魅耸赖淖冞w。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fù)還茲?!?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wǎng)何所據(jù),他時(shí)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令威
即 丁令威 。傳說中的神仙名。 晉 陶潛 搜神后記·丁令威:“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唐 白居易 《池鶴》詩之二:“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 遼東 老 令威 ?!?明 高啟 《空明道人詩》:“于今定非死,飛游去何許,海上幾秋風(fēng),誰傳 令威 語?”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懷霜作即用其韻》:“歸去 令威 猶海鶴,朅來斥鷃笑溟鵬?!?/div>
《國語辭典》:化鶴(化鶴)  拼音:huà hè
化為仙鶴。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购笥脕肀扔魅说娜ナ?、死亡。如:「化鶴西歸」。也作「鶴化」。
《漢語大詞典》:歸鶴(歸鶴)
(1).舊題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載:遼東人 丁令威 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后以“歸鶴”喻不忘故鄉(xiāng)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br />(2).古琴名。 宋 蘇軾 有《十二琴銘·歸鶴》。
《漢語大詞典》:華表鶴(華表鶴)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於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纍纍?!旄呱蠜_天?!焙笠浴叭A表鶴”指久別之人。 唐 司空?qǐng)D 《長亭》詩:“殷勤華表鶴,羨爾亦曾歸?!?明 劉基 《旅興》詩:“凄涼華表鶴,太息成悲歌?!?清 蔣士銓 《一片石·祭碑》:“剪紙難招華表鶴,煎茶聊獻(xiàn)野人芹?!?/div>
分類:久別
《國語辭典》:華表鶴歸(華表鶴歸)  拼音:huá biǎo hè guī
漢朝丁令威學(xué)成道術(shù)后,化為白鶴停在故鄉(xiāng)城門華表柱上的神話。見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元。虞集〈挽文山丞相〉詩:「云暗鼎湖龍去遠(yuǎn),月明華表鶴歸遲?!?/div>
《國語辭典》:跨鶴(跨鶴)  拼音:kuà hè
傳說以跨鶴而升天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為跨鶴。宋。林景熙餞盛景則教授〉詩:「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鶴凌虛墮霜羽?!?/div>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纍纍?!币?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dá)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焙笥靡员扔魅耸赖淖冞w。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fù)還茲?!?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wǎng)何所據(jù),他時(shí)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div>
《漢語大詞典》:跨鶴揚(yáng)州(跨鶴揚(yáng)州)
南朝 梁 殷蕓 《小說·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愿為 揚(yáng)州 刺史,或愿多貲財(cái),或愿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 揚(yáng)州 ?!嫒摺!焙笠浴翱琥Q揚(yáng)州”指豪富冶游繁華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先世簪纓,舊業(yè)箕裘,走馬 章臺(tái) ,騎鯨滄海,跨鶴 揚(yáng)州 ,黃金積子孫難守?!?明 高明 《二郎神·秋懷》套曲:“得成就,真箇勝似腰纏跨鶴 揚(yáng)州 。”亦作“ 跨鶴維揚(yáng) ”、“ 跨鶴纏腰 ”。 清 長白浩歌子 螢窗異草·落花島:“ 申無疆 ,字 仲錫 ,跨鶴 維揚(yáng) ,歷有年所?!?清 楊潮觀 《李衛(wèi)公替龍行雨》:“俺不是 揚(yáng)州 游客,跨鶴纏腰;俺不是 秦 臺(tái)嬌客,乘鳳吹簫?!币嗍∽鳌?跨鶴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纏十萬,順天風(fēng)跨鶴閒游!”
《漢語大詞典》:遼城鶴(遼城鶴)
指 遼東 丁令威 得仙化鶴歸里事。 唐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詩:“當(dāng)作 遼城 鶴,仙歌使?fàn)柭??!?唐 李賀 《嘲雪》詩:“久別 遼城 鶴,毛衣已應(yīng)故?!?清 丘逢甲 《秋懷次前韻》之二:“東去 遼城 鶴不歸,南來 汾水 雁猶飛?!眳⒁姟?遼東鶴 ”。
《國語辭典》:遼東鶴(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遼東人丁令威離家學(xué)道成仙,化鶴返鄉(xiāng),感嘆城郭如舊,人事已非。見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后比喻久別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達(dá)對(duì)鄉(xiāng)土的思念。宋。歐陽修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詞:「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菇?。王若虛還家五首〉詩:「傷心何啻遼東鶴,不但人非物亦非?!挂部捎魅巳ナ?。明。黃哲〈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遼東鶴馭遠(yuǎn),緱嶺鸞笙吟。」
《漢語大詞典》:遼天鶴(遼天鶴)
指 遼東 丁令威 得仙化鶴歸里事。 唐 馬戴 《送宗密上人》詩:“近放 遼 天鶴,曾為 南岳 人?!?宋 曾原郕 《八聲甘州·東陽巖》詞:“無限山中風(fēng)物,今古屬潛夫。渺渺 遼 天鶴,應(yīng)費(fèi)招呼。”參見“ 遼東鶴 ”。
《國語辭典》:遼東鶴(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遼東人丁令威離家學(xué)道成仙,化鶴返鄉(xiāng),感嘆城郭如舊,人事已非。見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后比喻久別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達(dá)對(duì)鄉(xiāng)土的思念。宋。歐陽修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詞:「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菇?。王若虛還家五首〉詩:「傷心何啻遼東鶴,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黃哲〈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遼東鶴馭遠(yuǎn),緱嶺鸞笙吟?!?/div>
《漢語大詞典》:遼東?。ㄟ|東?。?/div>
傳說中的得仙化鶴之 丁令威 為 遼東 人,故稱。 宋 陸游 《貧歌》:“猶勝 遼東 丁 ,化鶴還故鄉(xiāng)?!眳⒁姟?遼東鶴 ”。
《國語辭典》:遼東鶴(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遼東人丁令威離家學(xué)道成仙,化鶴返鄉(xiāng),感嘆城郭如舊,人事已非。見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后比喻久別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達(dá)對(duì)鄉(xiāng)土的思念。宋。歐陽修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詞:「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菇?。王若虛還家五首〉詩:「傷心何啻遼東鶴,不但人非物亦非?!挂部捎魅巳ナ?。明。黃哲〈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遼東鶴馭遠(yuǎn),緱嶺鸞笙吟?!?/div>
《漢語大詞典》:遼東華表(遼東華表)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於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焙笠浴斑|東華表”稱久別的故鄉(xiāng)。
《國語辭典》:遼東鶴(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遼東人丁令威離家學(xué)道成仙,化鶴返鄉(xiāng),感嘆城郭如舊,人事已非。見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后比喻久別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達(dá)對(duì)鄉(xiāng)土的思念。宋。歐陽修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詞:「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菇?。王若虛還家五首〉詩:「傷心何啻遼東鶴,不但人非物亦非?!挂部捎魅巳ナ?。明。黃哲〈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遼東鶴馭遠(yuǎn),緱嶺鸞笙吟。」
《漢語大詞典》:遼海鶴(遼海鶴)
指 遼東 丁令威 得仙化鶴歸里事。 宋 陸游 《感昔》詩之二:“往事已如 遼 海鶴,餘年空羨 葛天 民?!?元 丁鶴年 《次向士誠韻》:“華衣忽歸 遼 海鶴,仙庖頻食 武昌 魚?!?明 瞿佑 《歸田詩話·家鉉翁持節(jié)》:“清唳秋荒 遼 海鶴,古魂春冷 蜀山 鵑?!?清 金漸皋 《秦淮女郎卞云裝》詩之二:“ 遼 海鶴歸無主墓, 吳江 楓冷未棲鴻?!眳⒁姟?遼東鶴 ”。
《國語辭典》:遼東鶴(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遼東人丁令威離家學(xué)道成仙,化鶴返鄉(xiāng),感嘆城郭如舊,人事已非。見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后比喻久別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達(dá)對(duì)鄉(xiāng)土的思念。宋。歐陽修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詞:「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金。王若虛還家五首〉詩:「傷心何啻遼東鶴,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黃哲〈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遼東鶴馭遠(yuǎn),緱嶺鸞笙吟?!?/div>
《漢語大詞典》:遼鶴(遼鶴)
(1).指 遼東 丁令威 得仙化鶴歸里事。 唐 劉禹錫 《遙和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冥鴻何所慕, 遼 鶴乍飛迴?!?宋 周邦彥 《點(diǎn)絳唇·傷感》詞:“ 遼 鶴歸來,故鄉(xiāng)多少傷心地。” 元 趙孟俯 《東陽八景樓》詩:“羽士曾聞 遼 鶴語,征人又見塞鴻飛?!?寧調(diào)元 《壬子感事四章》之一:“不食帝羓終積憾,似聞 遼 鶴有啼痕。”
(2). 遼東 人 丁令威 ,學(xué)道后化鶴歸 遼 ,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事見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后以“遼鶴”指代千年。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謁靈池朱真人洞詞》:“伏惟仙君道逸冥鴻,壽逾 遼 鶴?!?/div>
《漢語大詞典》:鶴歸(鶴歸)
指 丁令威 化鶴歸 遼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千載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div>
《漢語大詞典》:鶴歸華表(鶴歸華表)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焙蟪S谩苞Q歸華表”感嘆人世的變遷。 唐 趙嘏 《舒州獻(xiàn)李相公》詩:“鶴歸華表山河在,氣返青云雨露全?!?明 孫蕡 《〈朝云〉詩序》:“鶴歸華表添新塚,燕蹴飛花落舞筵?!?/div>
《漢語大詞典》:鶴表(鶴表)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焙笫廊A表多以鶴圖裝飾。因以“鶴表”稱華表。 唐 匯征 《上天竺寺經(jīng)幢記》:“仰窺鶴表以爭高,側(cè)視雁層而競巧?!?宋 陸游 《予十許歲即往來云門諸山今復(fù)與諸子來追念凄然》詩:“橋廢夕陽空鶴表,碑亡春草沒龜趺?!?清 戈載 《湘月》詞:“月閉鴛樓,風(fēng)摧鶴表,剩有閒鷗省?!?/div>
分類:華表裝飾
《漢語大詞典》:壤歌
《擊壤歌》。相傳 堯 時(shí)有老人擊壤而歌。后成為歌頌太平盛世之典。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壤歌》惟海甸,畫角自山樓。白髮寐常早,荒榛農(nóng)復(fù)秋。” 宋 蘇軾 《興龍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隊(duì)名》:“《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參見“ 壤父 ”。
《國語辭典》:壤父  拼音:rǎng fǔ
傳說中上古時(shí)的賢者。年八十馀,嘗于道中擊壤為戲,謂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帝何德于我哉!」見晉。黃甫謐《高士傳。卷上。壤父》。
《國語辭典》:帝力  拼音:dì lì
君主的所為?!稑犯娂?。卷八十三。雜歌謠辭一。無名氏。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明史。卷六三。樂志三》:「民歌帝力,唐堯至仁。」
《國語辭典》:擊壤(擊壤)  拼音:jí rǎng
一種古代的游戲。將一塊鞋狀的木片當(dāng)靶子,在一段距離之外用另一塊木片對(duì)其投擲,打中則獲勝。漢。王充《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涂,何以異哉?」此本為老人閒暇無事時(shí)的游戲?!端囄念惥邸>硪灰?。帝王部。帝堯陶唐氏引帝王世紀(jì)》:「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于道?!购蟊扔魈绞⑹馈!段倪x。張協(xié)。七命》:「玄齠巷歌,黃發(fā)擊壤?!固啤堈f〈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歡,良有以也?!?/div>
《國語辭典》:擊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堯時(shí),老人于耕作之馀,擊壤歌詠,蒙受帝堯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漢。王充《論衡。藝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出:「息風(fēng)波,固皇圖,愿見康衢擊壤歌?!?/div>
《國語辭典》:擊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堯時(shí),老人于耕作之馀,擊壤歌詠,蒙受帝堯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漢。王充《論衡。藝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出:「息風(fēng)波,固皇圖,愿見康衢擊壤歌?!?/div>
《漢語大詞典》:富人侯
即富民侯。后漢書·鮮卑傳:“﹝ 武帝 ﹞既而覺悟,乃息兵罷役,封丞相為富人侯。” 李賢 注:“封丞相 車千秋 為富人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人。”按, 李賢 等為避 唐太宗 諱,故改“民”為“人”。后借指賢明的執(zhí)政者。 唐 朱灣 《長安喜雪》詩:“平地已霑盈尺潤,年豐須荷富人侯?!?唐 薛逢 《越王樓送高梓州入朝》詩:“乘遞初登 建 外州,傾心喜事富人侯?!眳⒁姟?富民侯 ”。
《漢語大詞典》:富民侯
漢武帝 晚年,悔以 江充 譖殺 衛(wèi)太子 據(jù) ,又悔征伐連年。會(huì) 車千秋 上書為 衛(wèi)太子 鳴冤,因擢升為大鴻臚,數(shù)月后又代 劉屈釐 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實(shí)百姓”之意。事見漢書·車千秋傳、漢書·食貨志上、漢書·韋玄成傳。后因以“富民侯”稱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宋 林逋 《送王舍人罷兩浙憲赴闕》詩:“ 越 俗今無訟,閑田亦有秋。公朝論爵賞,當(dāng)拜富民侯。” 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yáng)州和楊濟(jì)翁周顯先韻》詞:“莫射 南山 虎,直覓富民侯?!?元 宋褧 《送高子敬歸鼓城》詩:“ 元龍 不拜富民侯,袖劒囊書苦掉頭?!?/div>
《漢語大詞典》:富民侯
漢武帝 晚年,悔以 江充 譖殺 衛(wèi)太子 據(jù) ,又悔征伐連年。會(huì) 車千秋 上書為 衛(wèi)太子 鳴冤,因擢升為大鴻臚,數(shù)月后又代 劉屈釐 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實(shí)百姓”之意。事見漢書·車千秋傳、漢書·食貨志上、漢書·韋玄成傳。后因以“富民侯”稱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宋 林逋 《送王舍人罷兩浙憲赴闕》詩:“ 越 俗今無訟,閑田亦有秋。公朝論爵賞,當(dāng)拜富民侯。” 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yáng)州和楊濟(jì)翁周顯先韻》詞:“莫射 南山 虎,直覓富民侯。” 元 宋褧 《送高子敬歸鼓城》詩:“ 元龍 不拜富民侯,袖劒囊書苦掉頭?!?/div>
《漢語大詞典》:五褲歌
指五袴謠。 宋 蘇軾 《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陜州》:“君獨(dú)一麾去,欲賡五袴歌?!?清 趙翼 《擢授貴西兵備道紀(jì)恩述懷》詩:“長途但擬單車赴,遺愛慚無五袴歌?!?/div>
《漢語大詞典》:五褲詠(五袴詠)
指五袴謠。 宋 王禹偁 《對(duì)雪感懷呈翟使君馮中允同年》詩:“深聞五袴詠,略減貳車愁?!?/div>
《漢語大詞典》:五褲謠(五袴謡)
稱頌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謠。 唐 白居易 《西樓喜雪命宴》詩:“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袴謡?!?明 高啟 《送長洲周丞陞吳縣令》:“寂寞 長洲 路,空聞五袴謡?!眳⒁姟?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褲 ”。 后漢書·廉范傳:“﹝ 范 ﹞ 建初 中,遷 蜀郡 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yán)使儲(chǔ)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焙笠浴拔褰f”作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唐 儲(chǔ)光羲 《晚次東亭獻(xiàn)鄭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頌千箱?!?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送鄭厚卿趙衡州》詞:“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啣?!?span id="sgigkfk"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六六回:“又久仰貴任榮修德政,舉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譽(yù)?!?清 錢謙益 《戶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爾之字人可以庶,爾之祥刑可以教……〈無衣〉五袴之謡豈遂遜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五褲謳(五袴謳)
指五袴謠。 唐 羅隱 《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詩:“水寒不見雙魚信,風(fēng)便唯聞五袴謳。”
《漢語大詞典》:來何暮(來何暮)
本為 東漢 蜀郡 百姓對(duì)太守 廉范 的頌辭,后用為贊揚(yáng)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使鄒君》詩:“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痹敗?來暮 ”。
《漢語大詞典》:來暮(來暮)
后漢書·廉范傳:“ 成都 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yán)使儲(chǔ)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來暮”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辭。 唐 王勃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藩維克振,既參來暮之歌;邦國不空,自有康沂之相?!?宋 柳永 《永遇樂》詞:“擁朱旛,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復(fù)》:“《卿云》之歌,金天之頌,來暮之嘆,去思之碑,無當(dāng)亦無謂也?!?/div>
《漢語大詞典》:廉公褲
見“ 廉袴 ”。
《漢語大詞典》:廉褲
據(jù)后漢書·廉范傳載,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為 蜀郡 太守,廢除禁止百姓點(diǎn)燈夜作的舊制。百姓稱便,作《五袴歌》以頌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為民眾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唐 李商隱 《為裴懿無私祭薛郎中袞文》:“ 漢 滎 出牧, 晉 議州兵, 廉 袴歌送, 劉 錢 贈(zèng)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趙翼 《前守韋緣事罷官詩以送別》:“民猶爭誦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參見“ 五絝 ”。
《國語辭典》:歌五褲(歌五褲)  拼音:gē wǔ kù
廉范做蜀郡太守,廢除禁止百姓夜間點(diǎn)燈火做事的制度,百姓用五褲歌來歌頌他的功績。典出《后漢書。卷三一。廉范傳》。后用歌五褲指民眾歌頌地方官吏的政績。唐。儲(chǔ)光羲〈晚次東亭獻(xiàn)鄭州宋使君文〉詩:「籍籍歌五褲,祁祁頌千箱?!顾巍P翖壖病此{(diào)歌頭。寒食不小住〉詞:「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褲,歸詔鳳凰銜?!?/div>
《漢語大詞典》:歌褲
后漢書·廉范傳載: 廉范 字 叔度 ,為 蜀郡 太守時(shí),“ 成都 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yán)使儲(chǔ)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焙笏煲浴案柩F”為歌頌官吏德政之典。 宋 梅堯臣 《送閻中孚郎中知磁州》詩:“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div>
《漢語大詞典》:褲襦
(1).后漢書·廉范傳:“遷 蜀郡 太守……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焙笏煲浴把F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謂 竺 乾 之道與 尼聃 鼎?!?宋 蘇軾 《慶源宣義王丈求紅帶》詩:“今年蠶市數(shù)州禁,中有遺民懷袴襦。” 清 趙翼 《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游牛首山》詩:“豈有袴襦留 叔度 ,空傳尸祝到 庚桑 ?!?br />(2).衣褲。 宋 陸游 《貧甚戲作絕句》:“數(shù)種袴襦秋未贖,羨他鄰巷搗衣聲?!?宋 洪邁 《夷堅(jiān)甲志·葉若谷》:“方初見時(shí),著粉青衫,水紅袴襦,既久未嘗易衣,然常如新?!?/div>
《漢語大詞典》:褲襦歌
對(duì)地方官吏善政的稱頌。 宋 楊萬里 《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詩:“身達(dá)當(dāng)難免,能稱未要多。但無田里嘆,不必袴襦歌?!?宋 王禹偁 《戲題二章述滁州官?zèng)r寄翰林舊同院》詩之一:“小郡既無衣襖使,豐年兼有袴襦歌?!眳⒁姟?袴襦 ”。
《漢語大詞典》:褲襦
(1).后漢書·廉范傳:“遷 蜀郡 太守……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焙笏煲浴把F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謂 竺 乾 之道與 尼聃 鼎?!?宋 蘇軾 《慶源宣義王丈求紅帶》詩:“今年蠶市數(shù)州禁,中有遺民懷袴襦?!?清 趙翼 《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游牛首山》詩:“豈有袴襦留 叔度 ,空傳尸祝到 庚桑 ?!?br />(2).衣褲。 宋 陸游 《貧甚戲作絕句》:“數(shù)種袴襦秋未贖,羨他鄰巷搗衣聲?!?宋 洪邁 《夷堅(jiān)甲志·葉若谷》:“方初見時(shí),著粉青衫,水紅袴襦,既久未嘗易衣,然常如新?!?/div>
《國語辭典》:襦褲(襦褲)  拼音:rú kù
衣褲?!抖Y記。內(nèi)則》:「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xué)幼儀,請(qǐng)肄簡諒?!?/div>
分類:短衣衣服
《國語辭典》:襦褲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漢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時(shí),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們作「襦褲歌」頌揚(yáng)他。典出《后漢書。卷三一。廉范傳》。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
《漢語大詞典》:流民圖(流民圖)
宋 熙寧 六年, 鄭俠 見歲歉而賦急,流民相攜塞道,因命畫工悉繪所見而成《流民圖》,奏獻(xiàn) 宋神宗 ,并上疏極言新政之失。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五:“ 熙寧 六七年, 河?xùn)| 、 河北 、 陜西 大饑,百姓流移於京西就食者,無慮數(shù)萬……流連襁負(fù),取道於京師者,日有千數(shù)。選人 鄭俠 監(jiān) 安上門 ,遂畫《流民圖》,及疏言時(shí)政之失?!焙蠼柚阜从成鐣?huì)黑暗現(xiàn)實(shí)的作品。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三七:“吁嗟獻(xiàn)納者,誰上《流民圖》?!?吳晗 《聞一多先生傳》:“他用嘴、用筆唱出了《石壕吏》,畫出了《流民圖》?!眳㈤?span id="jxdvdgt" class="book">《宋史·鄭俠傳》。
《漢語大詞典》:鄭俠圖(鄭俠圖)
宋史·鄭俠傳載, 鄭俠 任監(jiān) 安上門 職務(wù)時(shí),以所見居民流離困苦之狀,令畫工繪成流民圖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下了責(zé)躬詔,罷去方田、保甲、青苗諸法。后以“鄭俠圖”代稱流民圖。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長沙》詩:“ 鄭俠 圖曾傷目擊, 陳琳 檄可愈頭風(fēng)。” 清 楊中訥 《高郵道中書事》詩:“空懷憂國 長沙 淚,難繪流民 鄭俠 圖?!?清 陳學(xué)泗 《紀(jì)事》詩:“中丞欲請(qǐng) 敖倉 粟,司諫先陳 鄭俠 圖?!币嗍》Q“ 鄭圖 ”。 清 張英 《贈(zèng)螺浮黃門次龔合肥韻》:“親見閭閻凋敝甚, 鄭 圖還與繪千村。”
《漢語大詞典》:柴桑令
指 東晉 末隱寓 廬山 西林寺 的 劉遺民 。因其曾為 柴桑 令,故稱。 唐 白居易 《宿西林寺》詩:“木落天晴山翠開,愛山騎馬入山來,心知不及 柴桑 令,一宿 西林 便卻回。”
《國語辭典》:遺民(遺民)  拼音:yí mín
1.遭遺棄的百姓?!蹲髠?。閔公二年》:「衛(wèi)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br />2.改朝易代后的前朝百姓?!妒酚?。卷三五。管蔡世家》:「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div>
《國語辭典》:生民涂炭(生民塗炭)  拼音:shēng mín tú tàn
形容人民生活在極端困苦的境地。北周。庾信〈傷心賦〉:「在昔金陵,天下喪亂,王室板蕩,生民涂炭。」《封神演義》第八回:「四海分崩,八方播亂,生民涂炭,日無寧宇?!挂沧鳌干`涂炭」。
《國語辭典》:四民  拼音:sì mín
舊稱士、農(nóng)、工、商為「四民」?!秶Z。齊語》:「管子對(duì)曰:『四民者勿使雜處?!弧埂段倪x。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四民有業(yè),各以得志為樂?!?/div>
分類:舊稱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