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泛海船
謝安舟楫
安石泛溟渤
笑傲中流
謝安泛海
相關人物謝安
《世說新語》中卷上《雅量》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汎海戲。中興書曰:「安先居會稽,與支道林、王羲之、許詢共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談說屬文,未嘗有處世意也?!癸L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諠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于是審其量,足以鎮(zhèn)安朝野。
例句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謝安舟楫風還起,梁苑池臺雪欲飛。
典故 乘槎客
海上槎
泛靈槎
犯斗牛
上漢槎
秋槎
到斗牛
八月靈槎
滄海使
斗邊槎
牽牛渡
八月查
查上
犯牛仙
客槎來去
識天河
問津牛浦
仙查
仙石逐槎回
犯宿槎
津接斗牛
客星泛仙槎
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馀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痪共簧习?,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span>
簡釋
乘槎客:喻指游仙之人。唐李山甫《贈徐三十》:“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p>
星槎:喻出行所乘之船。唐劉禹錫《逢王十二學士人翰林因以詩贈》:“廄馬翩翩禁處逢,星槎上漢杳難從?!?/p>
例句
倩語張騫莫辛苦,人今從此識天河。
天漢乘槎可問津,寂寥深景到無因。
威鳳本池思泛泳,仙查舊路望回旋。
廄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漢杳難從。
眼穿回雁嶺,魂斷飲牛津。
隨風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
皋著通鳴鶴,津應接斗牛。
殷勤莫礙星槎路,從看天津弄杼回。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四溟水合疑無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煙橫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思得乘槎便,蕭然河漢游。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掃雪自憐窗紙照,上天寧愧海槎流。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游。
便擬乘槎應去得,仙源直恐接星東。
垂情不用將閑氣,惱亂司空犯斗牛。
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蜀郡靈槎轉,豐城寶劍新。
客星依釣隱,仙石逐槎回。
將作乘槎去不還,便尋云海住三山。不知覺得支機石,卻逐黃河到世間。
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海客去已久,誰人測沉冥。
欲浮闌下艇,一到斗牛星。
便欲尋河漢,因之犯斗牛。
漢陰有鹿門,滄海有靈查。
起草鳴先路,乘槎動要津。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張騫。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
不知滄海上,天遣幾時回。
無勞問蜀客,此處即高天。
柳不成絲草帶煙,海槎東去鶴歸天。
殷勤為報同袍友,我亦無心似海槎。
年來若有乘槎客,為吊波靈是楚臣。
庭養(yǎng)沖天鶴,溪流上漢槎。
石似支機罷,槎疑犯宿來。
鰲背樓臺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躕。
壇高已降三清鶴,海近應通八月槎。
只應神物長為主,未必浮槎即有靈。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不因星使至,誰識是靈槎。
今朝扈蹕平陽館,不羨乘槎云漢邊。
無路乘槎窺漢渚,徒知訪卜就君平。
鳳策聯華是國華,春來偶未上仙槎。
輕如控鯉初離岸,遠似乘槎欲上天。
誰道我隨張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坐久忽疑槎犯斗,歸來兼恐海生桑。
豈知卜肆嚴夫子,潛指星機認海槎。
穩(wěn)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馬夜翻營。
丹霄能幾級,何必待乘槎。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幾逢疑虎將,應逐犯牛仙。
五湖秋葉滿行船,八月靈槎欲上天。
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未能槎上漢,詎肯劍游燕。
典故泛星槎
泛月槎
掛星槎
泛月船
溟海浮槎
月中槎
斷槎浮月
月宮槎
乘舟上月
星津回槎
《月令粹編》卷一〈歲令總〉~68~
貫月查。注引《拾遺記》:「堯登位,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span>
典故 桐葉題詩
流紅葉
紅葉水
憑紅葉
紅題
寫紅葉
采葉題詩
怨紅一葉
敗葉題詩
春溝紅葉
翠溝題葉
泛流紅冷
楓葉滿階紅萬片
宮溝流怨葉
紅葉波深
紅葉不來
流紅有恨
流紅字
題情腸斷紅
香溝詩葉
葉落香溝紅泛
斷紅流處暗題
紅葉不見詩
紅葉寫情辭
詩憑紅葉
葉間題字
一山紅葉供不盡相思句
御溝題紅
怨隨宮葉流
《云溪友議》卷下〈題紅怨〉
明皇代,以楊妃、虢國寵盛,宮娥皆頗衰悴,不備掖庭。常書落葉,隨御水而流云:「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诡?著作,聞而和之。既達宸聰,遣出禁?者不少?;蛴形迨怪栄伞:驮唬骸赋钜婜L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贡R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乃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渥后亦一任范陽,獲其退宮人,?紅葉而吁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跪炂鋾?,無不訝焉。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慇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span>
《清瑣高議》卷五〈流紅記〉
唐僖宗時,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間。于時萬物搖落,悲風秋,頹陽西傾,羈懷增感。視御溝浮葉,續(xù)續(xù)而下。佑臨流浣手,久之,有一脫葉差大于他葉,遠視之若有墨跡載于其上,浮紅泛泛,遠意面面。佑取而視之,其上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佑得之蓄于書笥,終日詠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書于葉也。因念御溝水出于禁掖,此必宮中美人所作也。佑但寶之,以為念耳。矣時時對好事者說之。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一日,友人見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為我言之?!褂釉唬骸肝覕翟聛?,眠食俱廢?!挂蛞约t葉句言之。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書者無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子雖思愛之勤,帝禁深宮,子雖有羽翼,莫敢往。子之愚又可笑也。」佑曰:「天雖高而聽卑,人茍有志,天必從人愿耳。我聞牛仙客遇無雙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計,但患無志耳,事固未可知也?!褂咏K不廢思慮,復題二句,書于紅葉上曰:「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御溝上流水中俾其流入宮中,人為笑之,亦為好事者稱道。有贈之詩者曰:」君恩不禁東流水,流出宮情是此溝。佑后累舉不捷,跡頗羈倦,乃依河中貴人韓泳門館,得錢帛稍稍自給,亦無意進取。久之,韓泳召佑謂之曰:「帝禁宮人三千馀得罪,使各適人,有韓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宮,今出禁庭來我舍。子今未娶,年又愈壯,困苦一身,無所成就,孤生獨處,我甚憐汝。今韓夫人篋中不下千緡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麗,吾言之使聘子,何如?」佑避席伏地曰:「窮困書生,寄食門下,晝飽夜溫,受賜甚久,恨無一長,不能圖報。早暮愧懼,莫知所為,安敢復望如此!」泳乃令人通媒妁,助佑進羔雁,盡六禮之數,交二姓之歡。佑就吉之夕,樂甚。明日,見韓氏裝橐甚厚,姿色絕艷,佑本不敢有此望,自以為誤入仙源,神魂飛越也。既而,韓氏于佑之書笥中見紅葉,大驚曰:「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佑以實告。韓氏復曰:「務于水中復得紅葉,不知何人所作也?」乃開笥取之,乃佑所題之詩,相對驚嘆,感泣久之,曰:「事豈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鬼n氏曰:「吾得葉之初,嘗有詩,今尚藏笥中。取以示佑。詩云:「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此情誰會得?腸斷一聯詩?!孤務吣粐@異驚駭。一日,韓泳開宴召佑洎韓氏,泳曰:「子二人今日可謝媒人也?!鬼n氏笑答曰:「吾為佑之合為天力也。」泳曰:「何以言之?」韓氏索筆為詩曰:「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泳曰:「吾今知天下事無偶然者也。 」僖宗之幸蜀,韓泳令佑將家僮百人前導,韓以宮人得以見帝,具言適佑事。帝曰:「吾亦微聞之?!拐儆?,笑曰:「卿乃朕門下舊客也。」佑伏地拜謝罪。帝還西都,以從駕得官,為深策軍虞侯。韓氏生五子三女,子以力學俱有官,女配名家。韓氏治家有法度,終身為命婦。宰相張浚作詩曰:「長安百萬戶,御水日東注。水上有紅葉,子獨得佳句。子復題脫葉,流入宮中去。深宮千萬人,葉歸韓氏處。出宮三千人,韓氏籍中數?;厥字x君恩,淚灑胭脂雨。寓居貴人家,方于子相遇。通媒六禮俱,百歲為夫婦。兒女滿眼前,青紫盈門戶。茲事自無古,可以傳千古?!?/span>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盧渥〉~486~
中書舍人盧渥應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及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渥后亦一任范陽,獨獲其退宮人,睹紅葉而吁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驗其書跡,無不訝焉。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span>
《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顧況〉~486~
唐顧況在洛,乘間與一二詩友游于苑中。流水上得大梧葉,上題詩曰:「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箾r明日于上游,亦題葉上,泛于波中。詩曰:「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购笫这?,有客來苑中尋春,又于葉上得一詩,故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愁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風取次行?!?/span>
《元宮詞百章箋注》六十九~78~
案:紅葉,指韓翠蘋故事?!肚喱嵏咦h》記唐僖宗時,于祐于御溝拾一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沟v亦題詩云:「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溝上流,為宮女韓翠蘋所拾。后帝放宮女,祐托韓詠門館,詠以韓氏同姓,遂作伐嫁妝。及成禮,各于笥中出紅葉相示,韓氏笑吟曰:「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縈素懷,今日卻成鸞鳳侶,方知紅葉是良媒?!勾祟惞适骂H多,僅取其一,以注此詩。
《本事詩·情感》
顧況在洛,乘間與三詩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題詩上曰:「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箾r明日于上游,亦題葉上,放于波中。詩曰:「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后十馀日,有客來苑中尋春,又于葉上得詩,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侍兒小名錄·鳳兒》
貞元中進士賈全虛者,黜于春官。春深,臨御溝而坐,忽見一花流至全虛之前,以后接之,香馥頗異。旁連數葉上,有詩一首,筆跡纖麗,言詞幽怨。詩曰:「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全虛得之,悲想其人,涕泗交墜,不能離溝上。街史頗疑其事,白金吾奏其實,德宗亦為感動,令中人細詢之,乃于翠筠宮奉恩院王才人養(yǎng)女鳳兒者。詰其由云:「初從母學《文選》、《初學記》及慕陳后主孔貴嬪為詩。幾日前,臨水折花,偶為〈宮思〉宮思。今敗露死無所逃?!沟伦跒橹異湃?,召全虛授金吾衛(wèi)兵曹,以鳳兒賜之,車載其院資,皆賜全虛焉。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40~
賀司空入洛赴命,為太孫舍人。經吳閶門,在船中彈琴。張季鷹本不相識,先在金閶亭,聞弦甚清,下船就賀,因共語。便大相知說。問賀:「卿欲何之?」賀曰:「入洛赴命,正爾進路?!箯堅唬骸肝嵋嘤惺卤本??!挂蚵芳妮d,便與賀同發(fā)。初不告家,家追問乃知。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文士傳》曰:「張翰字季鷹。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美望,博學善屬文,造次立成,辭義清新。大司馬齊王囧辟為東曹掾。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久矣。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榮捉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爾!』翰以疾歸,府以輒去除吏名。性至孝,遭母艱,哀毀過禮。自以年宿,不營當世,以疾終于家?!?/span>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史傳部三〉~390~2~
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
《高僧傳》卷十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脩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象,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匯部上〉~57~2~
西晉杯度沙門,不知何許人,出自冀州,年可七十許,隱匿姓字,不甚修行,時人未重也。嘗寄宿一家,家有金像,杯度晨興,輒持而去。主人策馬追之,度自徐行,而騎走不及。至河,乘一小杯,以過孟津。因號曰杯度。
簡釋
杯渡:喻指高僧。唐杜甫《題玄武撣師屋壁》:“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p>
例句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滄溟分故國,渺渺泛杯歸。
木杯能渡水,鐵缽肯降龍。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巖種朗公橘,門深杯渡松。
錫飛常近鶴,杯度不驚鷗。
煙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典故 飄梗
漂流木偶
土偶桃人
斷梗疏萍
桃梗泛
為梗
士偶桃梗
土偶漂流
相關人物蘇秦
參考典故木偶人
《戰(zhàn)國策》卷十八〈趙策一·蘇秦說李兌〉~603~
蘇秦說李兌曰:「雒陽乘軒車蘇秦,家貧親老,無罷車駑馬,桑輪蓬篋羸?,負書擔橐,觸塵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繭,日百而舍,造外闕,愿見于前,口道天下之事?!估顑对唬骸赶壬怨碇砸娢覄t可,若以人之事,兌盡知之矣。」蘇秦對曰:「臣固以鬼之言見君,非以人之言也?!估顑兑娭LK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后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風淋雨,壞沮,乃復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汝逢疾風淋雨,漂入漳、河,東流至海,汜濫無所止。』臣竊以為土梗勝也。今君殺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聽臣計則生,不聽臣計則死。」李兌曰:「先生就舍,明日復來見兌也?!固K秦出。
《戰(zhàn)國策》卷十〈齊策三·孟嘗君將入秦〉~374~
孟嘗君見之。(蘇秦)謂孟嘗君曰:「今者臣來,過于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煌僚荚唬骸翰蝗弧N嵛靼吨烈?,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唤袂厮娜畤?,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姑蠂L君乃止。
簡釋
梗泛:喻指漂泊無定所。唐駱賓王《浮搓》:“似舟漂不定,如梗泛何從?”
例句
舊業(yè)叢臺廢苑東,幾年為梗復為蓬。
旅食傷飄梗,巖棲憶采薇。
身隨遠道徒悲梗,詩賣明時不直錢。
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生事同漂梗,機心在野船。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生類梗萍泛,悲無金石堅。
如何游宦客,江海隨泛梗。
漂梗飛蓬不自安,捫藤引葛度危巒。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旅行悲泛梗,離贈折疏麻。
恓惶勞梗泛,凄斷倦蓬飄。
似舟飄不定,如梗泛何從。
旅魂勞泛梗,離恨斷征蓬。
典故 跨長鯨
錦袍公
騎鯨捉月
從李白
騎鯨仙人
采石仙人
錦鯨仙去
鯨仙
騎鯨公子
錦袍歸水
李白鯨
鞭赤魚
采石宮袍
絳袍弄月
錦袍弄月
李生騎鯨
埋骨采石
騎鯨詩客
乘舟捉月
宮袍弄月
李白騎魚
披錦泛江
相關人物李白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傳下·李白〉~5053~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于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馀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侯鯖錄》卷六
李白墳,在太平州采石鎮(zhèn)民家菜圃中,游人亦多留詩。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墳?!纻魈走^采石,酒狂捉月。竊意當時槁殯于此。
《二老堂雜志》卷五〈記太平州牛渚磯〉
世傳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臺。而梅圣俞詩云:「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饑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蓋信此而為之說也。
典故 山陰雪
剡溪舟
子猷船
子猷訪戴
山陰訪戴
訪戴舟
憶山陰
剡溪雪
雪夜訪
尋安道
剡曲船
剡溪棹
山陰舟
見安道
訪安道
山陰船
剡溪乘興
山陰訪
乘興棹
剡溪游
山陰月
向剡溪
山陰雪夜船
剡棹
阻扁舟
扁舟雪夜
乘興船
剡溪風雪
思安道
子猷狂
子猷清興
山陰回棹
雪中棹
何必見安道
剡溪尋
問安道
憶戴船
乘興王猷
剡川游
雪下船
扁舟興盡歸
訪雪舟
覓戴逵
剡舟夜雪
興盡歸舟
興盡回酒船
一棹剡溪
泛山陰月
泛舟思戴
徽之問寂寥
徽之棹
回船剡溪
回舟盡興
山陰道回
山陰一葉舟
剡中情味
剡中舟
王尋戴
王猷船過剡溪
王子雪舟
興比乘舟訪
雪溪小棹
尋戴客
尋訪剡溪人
越水泛舟
短棹乘興
回雪訪
山陰歸船
山陰溪船
雪訪相訪
雪舟訪
葉棹相尋
子猷訪
子猷棹船回
相關人物戴逵(字安道)
王徽之(字子猷)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60~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藝文類聚》卷二〈天部下·雪〉~22~
《語林》曰:王子猷居山陰,大雪夜,眠覺,開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輕?就戴。經宿方至,既造門,不前便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簡釋
訪戴:喻指訪友或行事灑脫。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間正字對雪見贈》:“訪戴昔未偶,尋嵇此相得。”
例句
興掩尋安道,詞勝命仲宣。
興比乘舟訪,恩懷倒屣親。
羸病懶尋戴,田園方詠陶。
正遂攀稽愿,翻追訪戴歡。
高于剡溪雪,一棹到門回。
席上招賢急,山陰對雪頻。
其那知音不相見,剡溪乘興為君來。
已別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與師同。
此時明徑無行跡,唯望徽之問寂寥。
吟闌馀興逸,還憶剡溪船。
預約延枚酒,虛乘訪戴船。
乘興嫌太遲,焚卻子猷船。
掛席拾海月,乘風下長川。多潔新豐醁,滿載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爾門前。
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興從剡溪起,思繞梁園發(fā)。
雖然剡溪興,不異山陰時。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
訪戴昔未偶,尋嵇此相得。
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
興來空憶戴,不似剡溪時。
獨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尋。
懷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何人山雪夜,相訪不相思。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訪勝閑行。
他年雪中棹,陽羨訪吾廬。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不是尚書期不顧,山陰野雪興難乘。
暫憶江東鲙,兼懷雪下船。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家池。
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應同谷口尋春去,定似山陰帶月歸。
卻笑山陰乘興夜,何如今日戴家鄰。
是菊花開日,當君乘興秋。
自然堪訪戴,無復四愁詩。
聞有招尋興,隨君訪戴船。
思君一相訪,殘雪似山陰。
或在醉中逢夜雪,懷賢應向剡川游。
還擬山陰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
笑殺山陰雪中客,等閒乘興又須回。
我思剡溪,杉筱萋萋,寤寢無迷。
相思不相訪,煙月剡溪深。
思君一相訪,殘雪似山陰。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憶棹回天未明。
入夜花如雪,回舟憶剡溪。
鏡中非訪戴,劍外欲依劉。
花前更謝依劉客,雪后空懷訪戴人。
因過石城先訪戴,欲朝金闕暫依劉。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云明月吊湘娥。
更說東溪好,明朝乘興尋。
夢里還鄉(xiāng)不相見,天涯憶戴復誰傳。
雁有歸鄉(xiāng)羽,人無訪戴船。
憶戴差過剡,游仙慣入壺。
忘機貧負米,憶戴出無車。
何當更乘興,林下已苔生。
他日東流一乘興,知君為我掃荊扉。
那能有馀興,不作剡溪尋。
踏雪偶因尋戴客,論文還比聚星人。
訪戴船回郊外泊,故鄉(xiāng)何處望天涯。
高人儻有訪,興盡詎須回。
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其。
今朝欲乘興,隨爾食鱸魚。
依劉未是詠,訪戴寧忘諸。
訪戴情彌切,依劉力不勝。
典故五湖船
五湖舟
泛五湖
范蠡舟
五湖游
范蠡船
五湖煙月
范蠡扁舟
五湖去
五湖客
歸五湖
釣五湖
五湖范蠡
范舟
五湖舊約
五湖閑
范蠡泛舟
少伯舟
愛五湖
五湖扁舟
五湖倦客
越蠡扁舟
越相舟
范生智
浮家五湖
陶朱生
漁舟范蠡
越相功成去
越相煙波
朱公江海去
扁舟子皮
五湖悼
五湖愿
五湖舟揖
相關人物范蠡
勾踐
《國語》卷二十一〈越語下·范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雇踉唬骸覆还纫勺又^者何也?」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蠡請從會稽之罰?!雇踉唬骸杆谎谧又異海瑩P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對曰:「臣聞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顾斐溯p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浹日而令大夫朝之,環(huán)會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地,曰:「后世子孫,有敢侵蠡之地者,使無終沒于越國,皇天后土、四鄉(xiāng)地主正之?!?/span>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3257~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脩業(yè)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吳越春秋》卷十〈勾踐伐吳外傳·勾踐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辭于王,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義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則無滅未萌之端,后則無救已傾之禍。雖然,臣終欲成君霸國,故不辭一死一生。臣竊自惟乃使于吳王之慚辱。蠡所以不死者,誠恐讒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須臾而生。夫恥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賴宗廟之神靈,大王之威德,以敗為成,斯湯武克夏商而成王業(yè)者。定功雪恥,臣所以當席日久。臣請從斯辭矣?!乖酵鯋湃黄抡匆?。言曰:「國之士大夫是子,國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號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將逝矣,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孤竊有言,公位乎,分國共之,去乎,妻子受戮?!狗扼辉唬骸赋悸劸淤箷r,計不數謀,死不被疑,內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例句
天地莊生馬,江湖范蠡舟,逍遙堪自樂,浩蕩信無憂。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幾人猶憶孫弘閣,百口同乘范蠡舟。
莊周萬物外,范蠡五湖間。
扁舟戀南越,豈獨為鱸魚。
莫便五湖為隱淪,年年三十升仙人。
巧分孤島思何遠,欲似五湖心易迷。
五湖仙島幾年別,九轉藥爐深夜開。
明日東歸變名姓,五湖煙水覓何人。
九陌要津勞目擊,五湖閑夢誘心期。
莫羨扁舟興,功成去不難。
日下未馳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莫怪當歡卻惆悵,全家欲上五湖舟。
誰知此中興,寧羨五湖人。
五湖僧獨往,此去與誰期。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yè)就扁舟泛五湖。
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陶朱雖相越,本有五湖心。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越水吳山任興行,五湖云月掛高情。
非思鱸魚膾,且弄五湖船。
煙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園杳未期。
五湖歸去孤舟月,六國平來兩鬢霜。
畢竟成功何處是,五湖云月一帆開。
他歲若教如范蠡,也應須入五湖煙。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終始郭汾陽。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橫客。
不為感恩酬未得,五湖閑作釣魚師。
青云快活一未見,爭得安閑釣五湖。
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
微風月明夜,知有五湖心。
何言奉杯酒,得見五湖心。
知君當永夜,獨釣五湖隅。
誰知一沼內,亦有五湖心。
五湖煙網非無意,未去難忘國士知。
閑看薛稷鶴,共起五湖心。
頃來荷策干明主,還復扁舟歸五湖。
乃悟范生智,足明漁父賢。
功成他日后,何必五湖歸。
五湖竟負他年志,百戰(zhàn)空垂異代名。
卻恨韓彭興漢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典故乘桴浮于海
浮溟
泛浮槎
浮海嘆
乘桴海上
乘桴計
從我者誰
桴泛
浮海
《論語注疏·公冶長》~42~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span>
例句
絕跡思浮海,修書懶寄秦。
吾當海上去,且學乘桴翁。
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浩嘯波光里,浮溟興甚長。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已無濟川分,甘作乘桴人。
懷沙悔不及,只有便乘桴。
汗漫不省識,恍如乘桴浮。
典故天地一蜉蝣
赤壁洞簫
吹簫有約
洞簫聽罷
客有洞簫者
倚歌簫客
馀音不絕如縷
與客泛舟赤壁
蘇子扁舟
《蘇軾文集》卷一〈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箍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裊裊,若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淮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箍拖捕Γ幢K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典故 綠水紅蓮
泛芙蓉
泛綠依紅
幕中蓮
幕府蓮
花府
王儉府
芙蓉客
一朵紅蓮
庾杲蓮
紅蓮府
紅蓮開幕
儉池
綠水賓
幕府紅蓮
紅蓮幕客
紅蓮書記
依蓮泛水
泛蓮幕府
紅蓮入幕賓
綠水池中賓佐
幕下蓮花
王儉蓮幕
相關人物庾杲之
王儉
蕭緬
《南史》卷四十九〈庾杲之列傳〉~20~
王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wèi)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須如我輩人也。」乃用杲之為衛(wèi)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箷r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南齊書》卷三十四《庾杲之傳》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雍州刺史。父粲,司空參軍?!鰹橥鮾€衛(wèi)軍長史,時人呼儉府為入芙蓉池。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wèi)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須如我輩人也?!鼓擞藐街_w黃門郎,兼御史中丞,尋即正。杲之風范和潤,善音吐。世祖令對虜使,兼侍中。上每嘆其風器之美,王儉在座,曰:「杲之為蟬冕所照,更生風采。陛下故當與其即真?!?/span>
簡釋
蓮幕:美稱官署的幕府、幕僚。唐李商隱《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
例句
弊貂不稱芙蓉幕,衰朽仍慚玳瑁簪。
亦知蓮府客,夜坐喜同師。
蓮府才為綠水賓,忽乘驄馬入咸秦。
王儉花為府,盧諶幄內璆。
蓮幕未來須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諸生個個王恭柳,從事人人庾杲蓮。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暫依。
蓮幕青云貴,翱翔絕后期。
更蒙蓮府辟,兼脫布衣歸。
故人多在芙蓉幕,應笑孜孜道未光。
驛騎歸時驄馬蹄,蓮花府映若邪溪。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蘭橈向蓮府,一為枉帆過。
三城曉角啟軒門,一縣繁花照蓮府。
曾是五年蓮府客,每聞胡虜哭陰山。
仙府色饒攀桂侶,蓮花光讓握蘭身。
若問玉人殊易識,蓮花府里最清羸。
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
幕下蓮花盛,竿頭?佩紅。
融酒徒誇無算爵,儉蓮還少最高枝。
朱紱兩參王儉府,繡衣三領杜林官。
儉蓮高貴九霄聞,粲粲朱衣降五云。
如何拋錦帳,蓮府對蓮峰。
謀略久參花府盛,才名常帶粉闈香。
蓮花幕下風流客,試與溫存譴逐情。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風帆木蘭楫,水國蓮花府。
君兼蓮幕貴,我得桂枝榮。
勸酒蓮幕貴,望塵驄馬高。
旋為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或有人家創(chuàng),還無蓮幕馨。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張志和〉~5609~
陸羽常問:「孰為往來者?」對曰:「太虛為室,明月為燭,與四海諸公共處,未嘗少別心,何有往來?」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溪間?!罐q捷類如此。
《昭明文選》卷四〈賦乙·京都中·南都賦〉~55~
若其廚膳,則有華薌重秬滍皋香?。歸雁鳴鵽,黃稻鮮魚,以為芍藥。酸甜滋味,百種千名。春卵夏筍,秋韭冬菁。蘇榝紫姜,拂徹膻腥。酒則九醞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徑寸,浮蟻若蓱。其甘不爽,醉而不酲。唐·李善注引《釋名》曰:「酒有汎齊,浮蟻在上,汎汎然如?之多者。」
《國語辭典》:乘槎 拼音:chéng chá
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傳說舊時天河與海相通,海邊的人每年八月見木筏往來;有人遂帶糧食乘筏,至天河,看到牛郎與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蛞詾闈h張騫尋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見《太平御覽。卷五一。地部。石》引《荊楚歲時記》。后比喻登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唐。
李商隱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話中能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后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掉晴雪。”
《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span id="jxu5s3t" class="book">《
太平廣記》卷四○五引
《洞天集》:“ 嚴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唐
李適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后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漢語大詞典》:八月槎
傳說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焙蠼栌魅缙趤硗拇?。 唐
杜甫 《秋興》之二:“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唐
吳融 《商人》詩:“隨風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清
龔自珍 之二八五:“少年奇氣稱才華,登 岱 還浮八月槎?!?/div>
《漢語大詞典》:客槎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 晉
張華 《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 唐 羅隱
《黃河》詩:“ 高祖 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頭客槎輕。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宋
蘇軾 《鵲橋仙·七夕》詞:“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宋
陸游 《予以壬戌慨然有賦》詩:“事似談春夢,身如寄客槎?!眳⒁姟?客星 ”。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沒有固定軌道、周期,突然出現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妒酚洝>矶?。天官書》:「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紀》:「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br />2.古代認為不屬本座的外來亮星代表造訪的客人。后借指來訪的賓客。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塵筵躬灑,專候客星來。」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來于天河的木筏。傳說古時天河與海相通, 漢 代曾有人從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清
朱彝尊 詩:“粉精墨妙誰經營,恍疑 博望 星槎橫?!?br />(2).泛指舟船。 明
李東陽 《與衍圣公夜話》詩:“漫以平安慰別離,星槎動是隔年期?!?明
唐順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詩:“天王玉冊頒三殿, 漢 使星槎下百蠻?!?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星槎今萬里,捷報盼飛來?!?/div>
《漢語大詞典》:槎客
(1).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載,傳說天河與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見一丈夫在河邊飲牛,便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昂笾?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薄伴犊汀奔创顺碎斗禾旌又?。
(2). 清 海寧 人 吳騫 字“槎客”。 吳 有書五萬卷,筑 拜經樓 藏之。 傅增湘
《藏園群書題記·?!幢眽衄嵮浴蛋稀?/span>:“有《北夢瑣言》一帙,繕録工雅,有 紅藥山房 、 拜經樓 、 海寧 楊 氏諸印,卷首有‘ 宋 本’、‘乙’二印,審是 槎客 所鈐?!卑矗瑐髡f 漢 使 張騫 曾乘槎窮 河 源,故 吳 以 槎客 為其字。《漢語大詞典》:泛槎(汎槎)
亦作“泛槎”。亦作“泛查”。 據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載,相傳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見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來,因登木筏直達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 唐
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詩:“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唐
任希古 :“泛查分寫漢,儀星別搆天?!?元
鄧文原 《題謝氏通濟橋》詩:“泛查客去銀河近,題柱人歸玉壘高?!眳⒁姟?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話傳說天河通海,有個住在海邊的人,見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來,便帶糧乘筏,泛游至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又相傳 漢 張騫 出使 大夏 ,尋 河 源,乘槎見所謂 牛郎 織女 。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每舉筆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國語辭典》:浮槎 拼音:fú chá
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陽千種花,潤梁園萬頃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邊?!?/div>
《國語辭典》:??汀 ?span id="tyg534l" class='label'>拼音:hǎi kè
1.航海的人。唐。
李白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br />2.浪游四方的江湖客?!读凝S志異。卷三。道士》:「徐見其衣服垢敝,頗偃蹇,不甚為禮;韓亦海客遇之。」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話傳說天河通海,有個住在海邊的人,見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來,便帶糧乘筏,泛游至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又相傳 漢 張騫 出使 大夏 ,尋 河 源,乘槎見所謂 牛郎 織女 。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每舉筆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div>
《漢語大詞典》: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 蜀 人。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 蜀 客駐蘭橈?!?唐
雍陶 《聞杜鵑》詩:“ 蜀 客春城聞 蜀 鳥,思歸聲引未歸心?!?宋
蘇軾 《莘老葺天慶觀小園》詩:“ 蜀 客南游家最遠, 吳 山寒盡雪先晞?!?br />(2).海棠的別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海棠為蜀客?!?br />(3).指 漢 司馬相如 。 相如 為 蜀郡 人,故稱。 前蜀
韋莊 《乞彩箋歌》:“ 蜀客 才多染不供, 卓文 醉后開無力?!?/div>
《漢語大詞典》:靈槎(靈槎)
亦作“ 靈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明 孫柚 :“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br />(2).指船。 唐
杜甫 :“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凄霰嚴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郁達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安 ,春水靈槎會豈難?”
《漢語大詞典》:靈槎(靈槎)
亦作“ 靈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明 孫柚 :“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br />(2).指船。 唐
杜甫 :“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凄霰嚴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 郁達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安 ,春水靈槎會豈難?”
《漢語大詞典》:飲牛津(飲牛津)
指天河。傳說海邊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宋
劉筠 《戊申七夕五絕》之四:“淅淅風微素月新,鵲橋橫絶飲牛津?!?清
納蘭性德 《畫堂春》詞:“漿向 藍橋 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div>
《漢語大詞典》:星河槎
星槎。《剪燈馀話·秋夕訪琵琶亭記》:“窺紅問緑謝游冶,與余共泛星河槎?!眳⒁姟?星槎 ”。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來于天河的木筏。傳說古時天河與海相通, 漢 代曾有人從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清
朱彝尊 詩:“粉精墨妙誰經營,恍疑 博望 星槎橫?!?br />(2).泛指舟船。 明
李東陽 《與衍圣公夜話》詩:“漫以平安慰別離,星槎動是隔年期?!?明
唐順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詩:“天王玉冊頒三殿, 漢 使星槎下百蠻?!?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星槎今萬里,捷報盼飛來。”
《漢語大詞典》:貫月查(貫月查)
亦稱“ 貫月槎 ”。 1.傳說 堯 時西海中的發(fā)光的浮木。借指舟楫。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 堯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元
陳樵 《玉雪亭》詩:“銀漢傾翻貫月查,驚鴻無處認江沙。” 明
張煌言 詩:“樓前縹緲凌波襪,檻外參差貫月槎?!?清
錢謙益 詩之二:“戈船迅比追風騎,戎壘高於貫月槎?!?br />(2).喻船形酒器。 清
吳均 《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鑿,妙製天成貫月槎?!卑?,梅查,梅根做的酒器。
《漢語大詞典》:題紅葉(題紅葉)
即紅葉題詩傳情的故事。歷來記載頗多,如:(1) 唐宣宗 時中書舍人 盧渥 ,“偶臨御溝,見一紅葉”,葉上題詩云:“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事見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十。 盧渥 , 魯迅
《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作 韓渥 。(2) 唐玄宗 時 顧況 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上有題詩云:“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 亦于葉上題詩與之反覆唱和。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3) 唐德宗 時進士 賈全虛 于御溝見一花流至,旁連數葉,上有 王才人 養(yǎng)女 鳳兒 題詩,“筆蹟纖麗,言詞幽怨”,詩云:“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全虛 見詩,為之流淚。 德宗 聞此事,因以 鳳兒 賜 全虛 。事見 宋
王铚 《補侍兒小名錄·鳳兒》。(4) 唐僖宗 時儒士 于祐 與宮人 韓氏 紅葉唱酬,后遂結為夫婦。事見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卷五載 張實
《流紅記》。(5) 唐僖宗 時進士 李茵 嘗游苑中,于御溝得宮娥 云方子 紅葉題詩。后 茵 與宮娥同行詣 蜀 ,被內官 田大夫 拆散,“宮娥與 李 情愛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笔乱?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九。后以“題紅葉”為吟詠情思、閨怨或良緣巧合之典。 宋
侯寘 《滿江紅》詞:“謾彩牋、牙管倚西窗,題紅葉?!币嗍∽鳌?題紅 ”、“ 題葉 ”。 宋
范成大 詞:“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 宋
李演 詞:“待覓瓊觚藏綵信,流春。不似題紅易得沉。”
《剪燈馀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何處空題葉,誰家謾結褵。”
《國語辭典》:紅葉題詩(紅葉題詩) 拼音:hóng yè tí shī
唐德宗時,奉恩院王才人養(yǎng)女鳳兒,曾以紅葉題詩,置御溝中流出,為進士賈全虛所得。后全虛懷戀其人以至泣下,帝聞此事,終將鳳兒賜給全虛。見宋。王铚《補侍兒小名錄》。一說為唐宣宗時,舍人盧渥自御溝中拾得紅葉,上題絕句一首,乃收藏于箱底。后宣宗遣放宮女嫁人,盧渥前往擇配,事后始知妻子恰為題葉之人。見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一○。又一說為僖宗時,宮女韓氏以紅葉題詩自御溝流出,為于祐所得,祐再題一詩,投放御溝上流,韓氏得之亦收藏著。后來帝放宮女三千人,于祐娶得韓氏,成親后,各取紅葉相示。見宋。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另一說則作僖宗時,李茵妻韓氏。見五代。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后比喻姻緣巧合。也作「紅葉之題」、「御溝題葉」、「御溝流葉」。
《漢語大詞典》:乘杯
謂乘坐木杯渡水。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傳·神異下·杯度》:“ 杯度 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焙蠓褐赋舜?。 唐
楊炯 詩序:“水上乘杯,更似神仙之別?!?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何日更攜手,乘杯向 蓬 瀛 ?” 清
趙翼 《題王摩詰渡水羅漢圖》詩:“乘杯過河駛往還,踏蘆渡江狎澔涆?!?/div>
《國語辭典》:杯渡 拼音:bēi dù
1.小說中法術高強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強。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五蘊皆空,展施杯渡。」
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號。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見《高僧傳。卷一○。杯渡》。
《漢語大詞典》: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會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飄浮,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上巳期三月,浮杯興十旬。” 五代
齊己 《答無愿上人書》詩:“必有南游山水興, 漢江 平穩(wěn)好浮杯?!?br />(2).罰飲滿杯酒;滿飲。
《文選·潘岳〈閑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李善 注:“
《説苑》曰:‘ 公承不仁 舉大白浮君?!?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932' target='_blank'>《廣雅》曰:‘浮,罰也?!?唐
恒超 《辭郡守李公恩命》詩:“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若念重瞳欲相見,未妨西上一浮杯?!?/div>
《國語辭典》:土偶 拼音:tǔ ǒu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或神像?!稇?zhàn)國策。齊策三》:「今者臣來過于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顾?。
陸游 詩:「不須諛土偶,正可倚天公?!挂卜Q為「土椎」、「小泥人」。
《漢語大詞典》:悲哽
亦作“ 悲梗 ”。 悲傷哽咽。
《隋書·虞世基傳》:“ 世基 食輒悲哽,不能下?!?唐
崔櫓 《過蠻溪渡》:“身隨遠道徒悲梗,詩賣明時不值錢?!?宋
陸游 :“先君捐舘舍三十有四年,統得此於故廬,伏讀悲哽,敬識卷末?!?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 王 泫然悲哽?!?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 法忍 聞余言……以悲梗之聲,百端解慰?!?沙汀
《淘金記》八:“她的聲調帶點悲哽,她的眼睛已經潤濕了?!?/div>
《漢語大詞典》:斷梗(斷梗)
(1).折斷的葦梗。 唐
李賀 《詠懷》之一:“ 梁王 與 武帝 ,棄之如斷梗?!?宋
周邦彥 《宴清都》詞:“寒吹斷梗,風翻暗雪,灑窗填戶?!?br />(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啟 :“乾坤雙斷梗,身世一芳樽?!?明
楊珽:“一別芳容悲斷梗,千年幽恨正難平?!?夏曾佑
《送汪毅白》詩:“江湖斷梗藩龍翼,一槎生平負典墳?!眳⒁姟?斷梗浮萍 ”、“ 斷梗飄蓬 ”。
《國語辭典》:梗泛 拼音:gěng fàn
形容漂泊不定。唐。
駱賓王 〈〉詩:「恓惶勞梗泛,悽斷倦蓬飄?!?/div>
《漢語大詞典》:泛梗(汎梗)
亦作“泛?!?。
《戰(zhàn)國策·齊策三》:“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僚荚唬骸蝗?,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焙笠蛞浴皻!庇髌?。 唐
張說 《石門別楊六欽望》詩:“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唐
賈島 :“蹉跎隨汎梗,覊旅到 西州 ?!币喾褐钙〉牟菽竟!?明
方孝孺 :“瓦溝早滴為炊煙,水面難消因泛梗。”
《國語辭典》:浮?! ?span id="jbzhfxk" class='label'>拼音:fú gěng
飄浮在水面上的莖梗。比喻飄流不定。唐。
徐夤 詩:「酒盡歌終問后期,泛萍浮梗不勝悲。」《水滸傳》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div>
《漢語大詞典》:漂梗
隨水漂流的桃梗。語出
《戰(zhàn)國策·齊策三》:“﹝ 蘇秦 ﹞謂 孟嘗君 曰:‘今者臣來,過於 淄 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蓖僚荚唬骸安蝗弧N嵛靼吨烈?,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后以“漂?!币曛钙凑?。 唐
許渾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詩:“登閣慚漂梗,停舟憶斷蓬?!?明
楊慎 《庚寅除夕》詩:“無家垂老同漂梗,痛飲狂歌非隱淪?!眳⒁姟?浮梗 ”。
《國語辭典》:浮?! ?span id="20vdzxx" class='label'>拼音:fú gěng
飄浮在水面上的莖梗。比喻飄流不定。唐。
徐夤 詩:「酒盡歌終問后期,泛萍浮梗不勝悲?!埂端疂G傳》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div>
《國語辭典》:萍梗 拼音:píng gěng
萍梗隨水漂流,不固定于土中。比喻居處不定。唐。
白居易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
許渾 〈〉詩:「客路隨萍梗,鄉(xiāng)園失薜蘿?!?/div>
《漢語大詞典》:蓬梗
謂如飛蓬斷梗,飄蕩無定。比喻飄泊流離。 唐
姚鵠 《隨州獻李侍御》詩之二:“風塵匹馬來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垢》:“蓬梗還逢,喜遂同根之愿。” 明
楊珽《龍膏記·傳情》:“我蓬梗飄零,難牽 郭生 之紅線?!?/div>
《國語辭典》:弄月 拼音:nòng yuè
賞月。唐。
李白 〈〉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固?。
劉長卿 〈〉詩:「愛君清川口,弄月時棹唱。」
《國語辭典》:錦袍(錦袍) 拼音:jǐn páo
錦緞制的衣袍。唐。
王昌齡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三國演義》第三回:「卓以金甲錦袍賜布,暢飲而散?!?/div>
《漢語大詞典》:錦袍仙(錦袍仙)
指 唐 李白 。語本
《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白 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 知章 、 李適之 、 汝陽王 璡 、 崔宗之 、 蘇晉 、 張旭 、 焦遂 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白 浮游四方,嘗乘月……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宋
姚勉 《水調歌頭·壽趙倅》詞:“長庚入夢,間生 采石 錦袍仙?!币嗍》Q“ 錦袍 ”。 宋
王奕 詞:“ 采石 書生勛業(yè)在,弔錦袍、公子魂何處?!?宋
王奕 詞:“安得錦袍西下,明月墮 江 濱。”
《漢語大詞典》:騎鯨(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
《文選·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 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鯨。鯨亦大魚也?!焙笠蛞员扔麟[遁或游仙。 宋
晁補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明
張煌言 《沈彤庵閣學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有支機石,豈遂騎鯨向碧空?!?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晝下鹿, 東海 遠騎鯨?!?br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
《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后用為詠 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 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
《漢語大詞典》:騎鯨(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
《文選·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鯨。鯨亦大魚也。”后因以比喻隱遁或游仙。 宋
晁補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 明
張煌言 《沈彤庵閣學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有支機石,豈遂騎鯨向碧空?!?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晝下鹿, 東海 遠騎鯨?!?br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
《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后用為詠 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
《漢語大詞典》:騎鯨李(騎鯨李)
見“ 騎鯨客 ”。
《漢語大詞典》:騎鯨(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
《文選·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 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鯨。鯨亦大魚也。”后因以比喻隱遁或游仙。 宋
晁補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明
張煌言 《沈彤庵閣學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有支機石,豈遂騎鯨向碧空?!?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晝下鹿, 東海 遠騎鯨?!?br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
《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焙笥脼樵?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div>
《國語辭典》:乘興(乘興) 拼音:chéng xìng
趁著興致好的時候?!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忽聞小童之耳,意思甚快,乘興離榻,覺得體力輕健,與平日無病時節(jié)無異?!?/div>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 左思
《招隱詩》。忽憶 戴安道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隱居逸游,造訪故友。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多酤 新豐 醁,滿載 剡溪 船?!?元
趙孟俯 《次韻王時觀》:“欲説舊游渾似夢,何時重上 剡溪 船?!?/div>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 左思
《招隱詩》。忽憶 戴安道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隱居逸游,造訪故友。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多酤 新豐 醁,滿載 剡溪 船?!?元
趙孟俯 《次韻王時觀》:“欲説舊游渾似夢,何時重上 剡溪 船?!?/div>
《漢語大詞典》:回舟興(回舟興)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在 剡溪 的 戴安道 ,即乘小船訪之。到門口不進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笔乱?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5858' target='_blank'>《世說新語·任誕》。 唐
李白 《贈崔侍御》詩:“不取回舟興,而來命駕尋?!?/div>
《漢語大詞典》:尋戴(尋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稱訪友為“尋戴”。 前蜀
韋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詩:“踏雪偶因尋 戴 客,論文還比聚星人?!?/div>
《漢語大詞典》:山陰夜雪(山陰夜雪)
猶言山陰乘興。 唐
李白 詩:“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 山陰 夜中雪?!?宋
范成大 《次韻馬少伊郁舜舉寄示同游石湖詩卷》之七:“瀟灑 王郎 亦勝流,今年何事阻清游?當家風味今如此,孤負 山陰 夜雪舟?!弊宰ⅲ骸?王必大 獨不赴二公同游之約?!眳⒁姟?山陰乘興 ”。
《漢語大詞典》:山陰乘興(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交情澹薄應長在,俗態(tài)流離且勉旃。還擬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iv>
《漢語大詞典》:山陰乘興(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交情澹薄應長在,俗態(tài)流離且勉旃。還擬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iv>
《漢語大詞典》:山陰道(山陰道)
用 王徽之 訪 戴逵 事,以寄托對友人的懷念或惜別之情。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懷盧十四侍御弟》詩:“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不識 山陰 道,聽雞更憶君?!?宋 王沂 孫
《齊天樂·贈秋厓道人西歸》詞:“冷煙殘水 山陰 道,家家擁門黃葉…… 江 南恨切,問還與何人,共歌新闋?”參見“ 山陰乘興 ”。
《漢語大詞典》:山陰乘興(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交情澹薄應長在,俗態(tài)流離且勉旃。還擬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iv>
《漢語大詞典》:憶戴(憶戴)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錢起 《山齋讀書寄時校書杜叟》詩:“憶 戴 差過 剡 游仙慣入壺。” 唐
李端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詩:“繫舟偏憶 戴 ,炊黍愿期 張 ?!眳⒁姟?訪戴 ”。
《國語辭典》:訪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晉王徽之雪夜乘興坐小船往剡溪訪戴逵的勝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為拜訪朋友的代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稽此相得?!?/div>
《漢語大詞典》:扁舟乘興(扁舟乘興)
晉 王徽之 居 山陰 ,雪夜念及好友 戴逵 ,即乘小船去 剡溪 訪之。經宿方至,至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后因以“扁舟乘興”為訪友的典故。 明
高啟 《題朱氏梅雪軒》詩:“雪晴花發(fā)須相記,我亦扁舟乘興來?!眳⒁姟?訪戴 ”。
《國語辭典》:訪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晉王徽之雪夜乘興坐小船往剡溪訪戴逵的勝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為拜訪朋友的代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稽此相得?!?/div>
《國語辭典》:興盡(興盡) 拼音:xìng jìn
興致竭盡?!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乘興而行,興盡而反?!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三回:「原要這樣才有趣,必至興盡了,反無后味了。」
《國語辭典》:訪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晉王徽之雪夜乘興坐小船往剡溪訪戴逵的勝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為拜訪朋友的代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稽此相得。」
《國語辭典》:返棹 拼音:fǎn zhào
把船開回來。泛指返回。如:「此去經年,不知何時返棹?!?/div>
《漢語大詞典》:五湖心
謂隱退江湖之志。 唐
李白 《留別王司馬嵩》詩:“ 陶朱 雖相 越 ,本有五湖心?!?宋
蘇軾 《書皇親畫扇》詩:“誰謂風流貴公子,筆端還有五湖心?!?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02871' target='_blank'>《青箱雜記》卷五引 宋
錢昆 《題淮陰侯廟》詩:“隆準早知同鳥喙,將軍應起五湖心。”參見“ 五湖 ”。
《國語辭典》:五湖 拼音:wǔ hú
湖泊名:(1)太湖?!秶Z。越語下》:「戰(zhàn)于五湖?!固?。
劉長卿 詩:「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俄n非子。初見秦》:「秦與荊人戰(zhàn),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湖江南。」(3)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
吳文英 〈〉詞:「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div>
《國語辭典》:乘桴 拼音:chéng fú
乘坐竹、木編制的小筏。《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div>
《漢語大詞典》:儉府(儉府)
南朝 齊 王儉 的府第。 儉 于 高帝 時為衛(wèi)將軍,領朝政,用才名之士為幕僚,后世遂以“儉府”為幕府的美稱,謂其主客皆才俊。 五代
齊己 《江寺春殘寄幕中知己》詩之二:“社蓮漸與幕蓮同,岳寺蕭條 儉 府雄?!眳⒁姟?儉蓮 ”。
《漢語大詞典》:紅蓮幕(紅蓮幕)
《南史·庾杲之傳》:“﹝ 王儉 ﹞用 杲之 為衛(wèi)將軍長史。 安陸侯 蕭緬 與 儉 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 庾景行 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瘯r人以入 儉 府為蓮花池,故 緬 書美之。”后因以“紅蓮幕”為幕府之美稱。 唐
李商隱 《寄成都高苗二從事》詩:“紅蓮幕下紫梨新,命斷 湘 南病渴人。”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劉司諫通判西都》詩:“ 仲宣 舊佐紅蓮幕, 裴度 新開 緑野堂 ?!?/div>
《國語辭典》:芙蓉幕 拼音:fú róng mù
大臣的幕府。參見「蓮幕」條。唐。
趙嘏 一○首之二:「一從開署芙蓉幕,曾向風前記得無?!?/div>
《國語辭典》:蓮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齊王儉在高帝時當衛(wèi)將軍,居宰相職,官高德重,其僚屬多碩學名士。時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蓮花池,入王儉幕府為入蓮幕。見《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后用以稱美大官的幕府。唐。
李商隱 〈〉詩:「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挂沧鳌杠饺啬弧埂ⅰ干徃?。
《國語辭典》:蓮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齊王儉在高帝時當衛(wèi)將軍,居宰相職,官高德重,其僚屬多碩學名士。時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蓮花池,入王儉幕府為入蓮幕。見《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后用以稱美大官的幕府。唐。
李商隱 〈〉詩:「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蓮府」。
《國語辭典》:蓮府(蓮府) 拼音:lián fǔ
形容大官的幕府。參見「蓮幕」條。唐。
溫庭筠 〈〉詩:「蓮府侯門貴,霜臺帝命俞?!?/div>
《國語辭典》:蓮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齊王儉在高帝時當衛(wèi)將軍,居宰相職,官高德重,其僚屬多碩學名士。時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蓮花池,入王儉幕府為入蓮幕。見《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后用以稱美大官的幕府。唐。
李商隱 〈〉詩:「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挂沧鳌杠饺啬弧?、「蓮府」。
《漢語大詞典》:蓮沼(蓮沼)
(1).蓮池,蓮塘。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詩:“水葉分蓮沼,風花落柳枝?!?明
劉基 《夏日雜興》詩之二:“風軒自舞蒼筤竹,蓮沼雙游赤鯉魚。”
(2).蓮幕。 唐
李商隱 之一:“府稱蓮沼,慙無倚馬之能;地號云門,竊有化龍之勢?!眳⒁姟?蓮幕 ”。
《國語辭典》:蓮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齊王儉在高帝時當衛(wèi)將軍,居宰相職,官高德重,其僚屬多碩學名士。時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蓮花池,入王儉幕府為入蓮幕。見《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后用以稱美大官的幕府。唐。
李商隱 〈〉詩:「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挂沧鳌杠饺啬弧埂ⅰ干徃?。
《漢語大詞典》:蓮花幕(蓮花幕)
亦作“ 蓮華幕 ”。 猶蓮幕。 唐
羅隱 :“謬忝蓮華幕,虛霑柏署官?!?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余生 萬歷 末年……入 范大司馬 蓮花幕中?!?清
蔣士銓 《桂林霜·幕議》:“蓮花幕下寄閒身?!眳⒁姟?蓮幕 ”。
《國語辭典》:蓮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齊王儉在高帝時當衛(wèi)將軍,居宰相職,官高德重,其僚屬多碩學名士。時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蓮花池,入王儉幕府為入蓮幕。見《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后用以稱美大官的幕府。唐。
李商隱 〈〉詩:「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蓮府」。
《國語辭典》:蓮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齊王儉在高帝時當衛(wèi)將軍,居宰相職,官高德重,其僚屬多碩學名士。時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蓮花池,入王儉幕府為入蓮幕。見《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后用以稱美大官的幕府。唐。
李商隱 〈〉詩:「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挂沧鳌杠饺啬弧?、「蓮府」。
《國語辭典》:浮家泛宅 拼音:fú jiā fàn zhè
以船為家或長期在水上生活?!缎绿茣>硪痪帕?。隱逸傳。張志和傳》:「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埂读凝S志異。卷一一。白秋練》:「翁登其舟,窺見秋練,心竊喜,而審詰邦族,則浮家泛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