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澄江如練
江似練
練江詩
綺散馀霞
殘霞成綺
練靜江澄
清淮鋪練
晴綺散馀霞
長江澄練
吳波靜練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行旅下·晚登三山還望京邑〉~263~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縝不變?
《毛詩正義》卷二之三〈國風(fēng)·邶風(fēng)·靜女〉~04~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漢·毛亨傳:「靜,貞靜也。女德貞靜而有法度,乃可說也。」
典故掌中看
飛燕輕
掌上輕
掌中飛燕
趙后身輕
掌上人
飛燕身輕
掌上憐
纖腰掌上
掌中無力
掌中行
君王掌上
舞掌輕
掌上承恩
轉(zhuǎn)纖腰
飛燕掌中嬌
皇后舞
靜婉舞
掌中托
漢宮舞腰
漢后身輕
輕身舞
上掌
相關(guān)人物張凈琬
趙飛燕
《梁書》卷三十九〈羊侃列傳〉~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蓮、棹歌兩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窮極奢靡。有彈箏人陸太喜,著鹿角爪長七寸。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shí)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孫荊玉,能反腰帖地,銜得席上玉簪。敕賚歌人王娥兒,東宮亦賚歌者屈偶之,并妙盡奇曲,一時(shí)無對。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
例句
客淚休沾漢水濱,舞腰羞殺漢宮人。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莫恃芙蓉開滿面,更有身輕似飛燕。
整羽莊姜恨,回身漢后輕。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tuán)扇詩。
漢皇若遇紅兒貌,掌上無因著別人。
裝束趙飛燕,教來掌上舞。
愁來自覺歌喉咽,瘦去誰憐舞掌輕。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九〈漫成一絕〉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沙頭宿鷺聯(lián)拳起】,船尾跳魚撥鳴刺【船尾跳魚跋鳴刺】【船尾跳魚潑鳴刺】。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七〈王籍·入若邪溪詩〉~854~
艅艎何汎汎,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yuǎn)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七〈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span>
《毛詩正義》卷十六之三〈大雅·文王之什·旱麓〉~560~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漢·毛亨傳:「言上下察也。唐·孔穎達(dá)疏:「毛以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于上下。其上則鳶鳥得飛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于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