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吾黨二三子

相關人物
孔子


《論語·公冶長》
「子在陳,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弧埂墩撜Z·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弧?/span>

例句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韓愈 山石

《駢字類編》:三子
南北朝 沈約 相逢狹路間 三子俱入門,赫奕多羽翼。
唐 蘇颋 送光祿姚卿還都 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來。
分類:三子
《國語辭典》:二三子  拼音:èr sān zǐ
猶言諸位?!蹲髠鳌Y夜哪辍罚骸钢鲿x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埂墩撜Z。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分類:幾個個人
《分類字錦》:三子一尺
鄴中記》: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十二月乃成,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棗,亦三子一尺。
分類:
《韻府拾遺 質韻》:三子者出
論語》:三子者,出曾皙后。
《分類字錦》:奩生三子(奩生三子)
唐書·袁天綱傳》:子客師亦傳其術。高宗置一鼠于奩,令術家射,皆曰鼠??蛶煪氃唬骸半m實鼠,然入則一出則四。”發(fā)之,鼠生三子。
分類:
《國語辭典》:曹植  拼音:cáo zhí
人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俊捷,詞藻富麗,尤長于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棺渲u思,世稱為「陳思王」。著有《曹子建集》十卷。
《漢語大詞典》:永歲(永歲)
(1).長壽。 清 周亮工 《哭車亦仁今始成聲》詩:“家貧期永歲,世亂重生還?!?br />(2).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第三子以下諸子,臣下呼為“永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官書·太平禮制(八年)》:“王世子臣下呼稱‘幼主萬歲’;第三子臣下呼稱‘光王王三殿下永歲’……以下第六子至百子千子皆倣此類推?!?/div>
《漢語大詞典》:三陸(三陸)
(1). 晉 陸機 與弟 云 、 耽 的合稱。晉書·陸云傳:“不意三 陸 相擕闇朝,一旦湮滅,道業(yè)淪喪。”
(2). 南朝 齊 陸慧曉 三子 僚 、 任 、 倕 的合稱。南史·陸慧曉傳:“﹝ 陸慧曉 ﹞三子 僚 、 任 、 倕 并有美名,時人謂之三 陸 ?!?br />(3). 唐 陸扆 、 陸希聲 、 陸威 的合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朝中 陸 氏三人,號三 陸 ,即相國( 陸扆 )洎 希聲 ,及 威 三人也?!?br />(4). 明 末 清 初 陸圻 、 陸培 、 陸堦 三兄弟的合稱。 清 王晫 今世說·企羨:“ 梯霞 名 堦 ,高文異采,與兄 麗京 ( 圻 )、 鯤庭 ( 培 )競爽一時,時號三 陸 。”
《漢語大詞典》:三公子
指 春秋 晉獻公 之三子: 申生 、 重耳 、 夷吾 。左傳·僖公九年:“九月, 晉獻公 卒, 里克 、 平鄭 欲納 文公 ,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亂?!?杜預 注:“三公子: 申生 、 重耳 、 夷吾 ?!?/div>
《國語辭典》:班勇  拼音:bān yǒng
人名。字宜僚,東漢扶風安陵人,班超之第三子,少有父風。安帝時任西域長史,平車師,又破北匈奴,邊境得以安寧。后與張朗共擊焉耆,朗邀功先至,勇以后期而下獄,后得免,終卒于家。
《國語辭典》:李隆基  拼音:lǐ lóng jī
人名。(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也稱為「唐明皇」。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后,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于靈武,尊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愛歌舞音樂,曾于梨園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為伶人之祖師爺。死后廟號玄宗。
《漢語大詞典》:炳靈公(炳靈公)
傳說中 泰山神 的第三子。一說是管領三山的神。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靈宇廟貌·炳靈公:“《宋朝會要》曰:廟在 兗州 泰山 下,即 泰山神 三郎也。 后唐 詔封威雄將軍, 大中祥符 七年十月十五日,詔封威雄將軍為 炳靈公 ?!?元 無名氏 《小張屠》第二折:“見神靈在空中坐,鬼使是天丁六合, 炳靈公 府君神人惡?!?span id="cl6cdw7" class="book">《封神演義》第九九回:“爾 黃天化 以青年盡忠報國……特敕封爾為管領三山正神 炳靈公 之職?!?/div>
《漢語大詞典》:論諭(論諭)
特指 太平天囯 后期 洪秀全 之三子 光王 、四子 明王 之世子所發(fā)布的文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制八年》:“臣下奏稱陳奏,諭稱論諭?!?/div>
《漢語大詞典》:顯千歲(顯千歲)
太平天囯 前期,諸王世子與天王第三子以下均稱千歲。王長兄世子稱“顯千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制》:“王長兄世子呼稱:王長嗣君顯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