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伏生九十傳書

相關人物
伏生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324~
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閒。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漢語大詞典》:九十
(1).泛指多數(shù)。《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br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shù)亂峯青?!?/div>
《國語辭典》: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拼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行程一百里,走過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難,勉勵人應再接再厲,以期善始善終?!稇?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北史。卷四○。韓麒麟等傳。論曰》:「逮于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術,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謂也?!?/div>
《國語辭典》:百分之九十九  拼音:bǎi fēn zhī jiǔ shí jiǔ
接近完全。如:「這件親事的成功率有百分之九十九,沒問題了!」
分類:接近
《國語辭典》: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拼音:fàn hòu bǎi bù zǒu,huó dào jiǔ shí jiǔ
(諺語)飯后多做輕微運動,有助于消化,能延年益壽。
《分類字錦》:九十二姓
見三十六族注。
分類:數(shù)目
《分類字錦》:九十九泉
魏書·太祖紀》:行幸豺山宮,遂至青牛山,西登武要北原,觀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吨玖帧罚黑w德麟曰:仇池小有洞,天之附庸也。王仲至嘗奉使過仇池,有九十九泉,萬山環(huán)之,可以避世如桃原。
分類:數(shù)目
《分類字錦》:九十其犉
九十其犉。
分類:
《分類字錦》:九十仗鉞(九十仗鉞)
吳志·諸葛恪傳》:權命恪行酒,至張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yǎng)老之禮也。”權曰:“卿其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恪難昭曰:“昔師尚父九十秉旄仗鉞,猶未告老也。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后,酒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yǎng)老也?”昭卒無辭,遂為盡爵。
分類:斧鉞
《國語辭典》:三舍  拼音:sān shè
1.九十里。《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三座星宿的位置。《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賞君,今昔熒惑,其徙三舍。」《文選。郭璞。游仙詩七首之四》:「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br />3.宋代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合稱「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條件,由外舍升內舍,再由內舍升上舍。見《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
《漢語大詞典》:三舍生
宋 代行三舍法時,太學置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稱“三舍生”。宋史·選舉志三:“三舍生皆繇升貢,遂罷國子監(jiān)補試?!?/div>
《漢語大詞典》:九齡(九齡)
(1).九歲。 漢 揚雄 《法言·問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烏 乎?九齡而與我玄文?!?晉 陶潛 《責子》詩:“ 通 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br />(2).指九十歲。語本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謂 武王 曰:‘女何夢矣?’ 武王 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 曰:‘女以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 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我與爾三焉?!?文王 九十七乃終, 武王 九十三而終?!?鄭玄 注:“九齡,九十年之祥也?!焙笠隇殚L壽。 唐 殷寅 《玄元皇帝應見賀圣祚無疆》詩:“言因六夢接,慶葉九齡傳?!?宋 范成大 《別擬太上皇帝挽歌詞》:“如何千萬壽,不待九齡終?!?span id="7q1rwsm" class="book">《掃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夢帝錫九齡,不賜 管 蔡 ,是也。”
《國語辭典》:結夏(結夏)  拼音:jié xià
佛教稱安居期的開始階段為「結夏」。參見「結夏安居」條。
《國語辭典》:中壽(中壽)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歲數(shù)。古時將人的壽命分為上、中、下三段。中壽,或謂一百歲,或謂九十歲,或謂八十歲,或謂七十歲,或謂六十歲。《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句下唐??追f達。正義:「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埂蹲髠鳌U压辍罚骸腹坌囿?,而三老凍餒?!咕湎聲x。杜預。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唐。孔穎達。正義:「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埂肚f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埂秴问洗呵?。孟冬紀。安死》:「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壽七十歲。」
《國語辭典》:上壽(上壽)  拼音:shàng shòu
1.古稱長壽之尤者為上壽。其說有三:一百二十歲、一百歲、九十歲。《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固啤?追f達。正義:「上壽百二十,中壽百,下壽八十?!埂肚f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jié)h。王充《論衡。正說》:「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壽七十?!?br />2.祝壽。漢。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jié)h。揚雄甘泉賦〉:「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壽兮,屏玉女而卻宓妃?!?/div>
《漢語大詞典》:夏中
(1).猶夏季。 晉 王羲之 《謝仁祖帖》:“忽然夏中感懷,冷冷不適。足下復何似,耿耿?!?唐 戴叔倫 《送裴判官回湖南》詩:“莫怕南風且盡歡, 湘 山多雨夏中寒?!?span id="zp9n9k1" class="book">《宋書·庾炳之傳》:“ 劉雍 自謂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進甘蔗,若新發(fā)於州。”
(2).佛教語。謂夏安居間之九十日,即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