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5詞典 1分類詞匯 104
《國語辭典》:獨(dú)樂樂(獨(dú)樂樂)  拼音:dú yuè lè
獨(dú)自享受聽音樂的快樂?!睹献印A夯萃跸隆罚骸釜?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div>
《漢語大詞典》:尊食
享受宗廟祭祀。《楚辭·天問》:“何卒官 湯 ,尊食宗緒?” 洪興祖 補(bǔ)注:“官 湯 ,猶言相 湯 也;尊食,廟食也?!卑矗?伊尹 以天子之禮,故云“尊食”。參閱 聞一多 《天問疏證》。
《漢語大詞典》:顓美(顓美)
獨(dú)自享受美名。顓,通“ 專 ”。 明 顧起綸 國雅品·雜品:“故初 唐 新羅 之頌,不足顓美於 永徽 ?!?/div>
《漢語大詞典》:極音(極音)
謂崇重音律之美,極盡聽覺上的享受。禮記·樂記:“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孔穎達(dá) 疏:“樂之隆盛本在移風(fēng)易俗,非崇重於鐘鼓之音,故云非極音也?!?/div>
《國語辭典》:折殺(折殺)  拼音:zhé sha
用以表示對(duì)方太過禮遇,自己不但沒有福氣承受,反而會(huì)受折損的謙詞。元。無名氏《漁樵記》第四折:「相公免禮,折殺老漢也!」《水滸傳》第四回:「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禮?折殺俺也!」也作「折煞」。
《漢語大詞典》:食干(食幹)
謂享受干祿。北齊書·恩倖傳·韓寶業(yè):“ 世祖 ( 高湛 )時(shí)有 曹文標(biāo) 、 鄧長顒 輩,亦有至儀同食干者?!?span id="udre2h7" class="book">《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 武成 時(shí)有 曹文標(biāo) 、 夏侯通 ……亦有至儀同食干者?!眳㈤?span id="hrfvjyo" class="book">《隋書·百官志中》。參見“ 干祿 ”。
分類:享受干祿
《國語辭典》:干祿(干祿)  拼音:gān lù
求取功名利祿?!墩撜Z。為政》:「子張學(xué)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埂读凝S志異。卷一一。書癡》:「非為干祿,實(shí)信書中真有金粟?!?/div>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種逸樂。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宮室之盛)、水(如泛舟之樂)、火(如烹調(diào)之美)、土(如樓臺(tái)之高)五種物質(zhì)享受。《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故閉四關(guān),止五遁,則與道淪?!倍荩菀?。
(2).道教所稱仙人五種借物遁形的方術(shù)。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shí),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欽 、 羅公遠(yuǎn) 、 張果 之流,及晉書女巫 章丹 、 陳琳 等術(shù),皆本此。謂為神仙,其實(shí)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見其物則可隱。惟土遁最捷,蓋無處無土也?!?傅勤家 《中國道教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變化隱遁及白日飛昇而死者,道書謂之尸解,言將登仙,假託為尸以解化也?!?/div>
《漢語大詞典》:議賓(議賓)
古刑法八議之一。謂對(duì)先朝后裔而享受國賓待遇者進(jìn)行特別審議,以減免刑罰。周禮·秋官·小司寇:“以八辟麗邦灋,附刑罰……八曰議賓之辟?!?鄭玄 注:“謂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后與?”《唐律疏議·名例·八議》:“一曰議親,二曰議故……八曰議賓。謂承先代之后為國賓者?!?/div>
《漢語大詞典》:珍費(fèi)(珍費(fèi))
奢侈享受所用的開支。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舊太官湯官經(jīng)用歲且二萬萬,太后勑止,日殺省珍費(fèi),自是裁數(shù)千萬?!?/div>
《漢語大詞典》:佑饗(祐饗)
謂享受祭獻(xiàn),佑助降福。晉書·樂志:“神明斯降,既祐饗之?!?/div>
《漢語大詞典》:餒魄(餒魄)
無從享受祭祀的鬼。 清 蛻秋 《自強(qiáng)歌》:“子孫永遠(yuǎn)充奴隸,后日何能奮翮飛!叫一聲我的天呀,祖宗邱墓都拋棄,餒魄殘魂何處依?”參見“ 餒而 ”。
《漢語大詞典》:餒而(餒而)
飢餓。左傳·宣公四年:“且泣曰:‘鬼猶求食, 若敖氏 之鬼不其餒而!’” 楊伯峻 注:“餒,餓也。不其餒而,猶言不將饑餓乎,意謂子孫滅絶,無人祭祀之?!?宋 王禹偁 《擬長孫無忌讓代襲刺史表》:“上則玷陛下非則哲之明,下則陷臣等為餒而之鬼。”
分類:饑餓
《漢語大詞典》:沐食
謂享受俸祿而無實(shí)職。《南齊書·王僧虔傳》:“自古以來有沐食侯,近代有王官。府佐非沐食之職,參軍非王官之謂。質(zhì)非匏瓜,實(shí)羞空懸?!?/div>
《漢語大詞典》:優(yōu)惠券
給持券人的某種特殊權(quán)利的優(yōu)待券(如賒購物品或享受客人的優(yōu)惠)
《國語辭典》:有福同享,有禍同當(dāng)(有福同享,有禍同當(dāng))  拼音: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huò tóng dāng
福澤共同分享,苦難共同承擔(dān)。指同甘共苦?!锻ㄋ壮Q允枳C。禍福。有福同享有禍同當(dāng)》引《杭州俗語雜對(duì)》:「吃酒圖醉,吃飯圖飽。有福同享,有禍同當(dāng)?!挂沧鳌赣懈M恚须y同當(dāng)」。
《漢語大詞典》:五保戶
享受“五保”待遇的農(nóng)戶。 袁鷹 《劉文學(xué)警惕》:“五保戶的院子里,天天閃過 劉文學(xué) 的身影?!眳⒁姟?五保 ”。
《漢語大詞典》:五保
(1).古代戶籍制度。百姓以五戶為伍而相保,故名“五?!薄?span id="w1asfwk" class="book">《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為比,使之相保?!?清 袁枚 隨園隨筆·雜記:“讀 歐公 《杜杞墓志》稱 閩 俗貪嗇,有老而生子者,父兄多不舉,慮分家產(chǎn)故也。 杜公 上書請(qǐng)立五保,俾民相察,有犯者置之法。”
(2). 宋 王安石 變法,于 熙寧 三年實(shí)行保甲制,十家相保,一人為長,相互檢察;五保為一大保。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huì)應(yīng)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自祖宗已來,每有赦令,必曰凡欠官物,無侵欺盜用、及雖有侵盜而本家及五保人無家業(yè)者,并與除放。”參閱宋史·兵志六。
(3).合作化后的農(nóng)村,對(duì)無依無靠無勞動(dòng)能力的人實(shí)行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以及兒童保教、老人死后保葬的制度,簡稱為“五保”。 張峻 《家鄉(xiāng)夜曲》:“像他老那大年紀(jì),又是獨(dú)身漢,應(yīng)該享受五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