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分類詞匯 10其它 18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14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師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遷左拾遺。北漢平,朝廷議取幽薊,因上書諫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革除弊政,務(wù)行寬大。八年,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遼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尋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真宗咸平初復(fù)相,三年罷。四年,任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屢陳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陽,以司空致仕。卒謚文定。有《洛陽縉紳舊聞記》。
全宋詩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給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為尚書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興軍,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坐朝會被酒失儀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有集五十卷,不傳?!睹急畟麋废录矶?、《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徙居洛陽。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擢為進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太平興國八年,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歷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命為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進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謚文定。著有《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存),《太平雜編》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0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悅。王承衍弟。太祖開寶中授閑廄使,太宗太平興國中出監(jiān)徐州軍。歷知潭州、澶州、延州、代州、并州、天雄軍,官終左武衛(wèi)大將軍、知壽州。頗涉學,喜為詩,曉音律,多與士大夫游。
全宋詩
王承衎(九六一~一○○九),字希悅,其先遼西人,徙家洛陽(今屬河南)。審琦子。太宗太平興國中監(jiān)徐州軍。真宗咸平中相繼知延、代、并三州。景德中知天雄軍。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壽州。二年卒,年四十九。有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5—1028 【介紹】: 宋保州保塞人,字士彬。劉文裕弟。幼從母入禁中,得官。累遷麟府濁輪寨兵馬鈐轄,大破契丹,拔黃太尉寨。除知慶州,擊敗西夏李繼遷。清遠軍失陷,坐逗撓奪官,安置雷州。后起用歷掌邊兵,官終知代州。
李允正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并州孟縣人,字修己。李謙溥次子。以蔭補供奉官。太宗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屢得升殿奏事。真宗初進秩東上閤門使,歷知鎮(zhèn)、莫二州,為并代馬步軍鈐轄。大中祥符間,為鄜延部署,領(lǐng)河州團練使,徙知永興軍。性嚴毅,好疏財,喜自修飭。累典邊任,多殺戮。卒年五十一。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允正(九六一——一○一一),字修己,并州盂縣(山西盂縣)人,謙溥次子。以蔭補供奉官。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雍熙中,與張平同掌三班,俄為閤門祗候。四年,遷閤門通事舍人。淳化中,命討戎、瀘州叛蠻,遷西上閤門副使。咸平初,使西蜀詢訪民事,還,進秩東上閤門使,歷知鎮(zhèn)、莫等州。大中祥符四年,徙知永興軍,卒,年五十一。見《宋史》卷二七三本傳,《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三。
張昭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滄州無棣人,字持正。張凝子。年十八歲時,父陷契丹圍中,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每出使還,奏利害多稱旨。為忻州都巡檢,累遷內(nèi)殿崇班。歷知瀛州、定州、雄州。領(lǐng)忠州刺史、知成德軍,遷四方館使。滹沱河決,壞城郭,乃修五關(guān)城,外環(huán)以堤,民以為利。歷步軍馬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知代州。后授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御使。
全宋文·卷三二○
張昭遠,字持正,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契丹內(nèi)寇,父張凝在瀛州陷圍中,昭遠年十八,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為忻州都巡檢,知火山軍,管勾河東緣邊安撫司。天禧初除閤門副使,俄為河北緣邊安撫副使,歷知瀛州、定州、雄州、成德軍、代州,累官至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御使,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六有傳。
《漢語大詞典》:南州
(1).泛指南方地區(qū)。《楚辭·遠游》:“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姜亮夫 校注:“南州猶南土也,此當指 楚 以南之地言?!?span id="nrtb5ay" class="book">《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慟?!?清 吳偉業(yè)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有調(diào)有感賦贈》詩之四:“南州師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葉葉 《庚戌紀事》詩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紅綿花下午沉沉?!?br />(2).指 豫章郡 。后漢書·徐稺傳:“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憂,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張養(yǎng)浩 《詠史詩·朱震》:“如何當日 陳蕃 榻,止為 南州 孺子 懸?!?br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韓子新歸中州詩以贈之》:“邑宰聞生來,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陽 。后漢書·王常傳:“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會 昆陽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賢 注:“謂以廷尉行 南陽 太守。”
(5).指兩 粵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蘗山》詩:“ 南州 饒奇怪,赤縣多靈仙?!?唐 杜甫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詩:“人説 南州 路,山猿樹樹懸?!?仇兆鰲 注引 顧宸之 曰:“兩 粵 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縣 。即今 四川省 南川縣 。
《漢語大詞典》:南徐
(1).古代州名。 東晉 僑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稱 南徐 ,即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歷 齊 梁 陳 ,至 隋 開皇 年間廢。宋書·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為 南兗州 , 江南 為 南徐州 ,治 京口 ?!?唐 王昌齡 《客廣陵》詩:“樓頭 廣陵 近,九月在 南徐 ?!?清 吳偉業(yè) 《贈馮訥生進士教授云中》詩:“憶昔扁舟醉 石頭 ,別來幾夢 南徐 客?!?br />(2).亦稱“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與當時的 魚弘 皆以豪華奢侈著稱。南史·徐羨之傳:“﹝ 徐君蒨 ﹞為 梁 湘東王 鎮(zhèn)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皆佩金翠……有時載伎肆意游行, 荊楚 山川,靡不畢踐。朋從游好,莫得見之。時 襄陽 魚弘 亦以豪侈稱,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魚 ,南路 徐 ?!?宋 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一:“此夜新聲聞《北里》,他年故事紀 南徐 ?!?/div>
《漢語大詞典》:鈴齋(鈴齋)
古代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唐 韓翃 《贈鄆州馬使君》詩:“他日鈴齋內(nèi),知君亦賦詩?!?宋 范仲淹 《依韻答賈黯監(jiān)丞賀雪》:“鈴齋賀客有喜色,飲酣歌作擊前籌?!?宋 柳永 《早梅芳》詞:“鈴齋少訟,宴館多歡?!?/div>
《漢語大詞典》:代北
(1).古地區(qū)名。泛指 漢 、 晉 代郡 和 唐 以后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區(qū)。當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帶。 唐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詩:“ 雁山 橫 代 北, 狐塞 接 云中 ?!?span id="xj0qn1z" class="book">《宋史·韓琦傳》:“ 契丹 來求 代 北地,帝手詔訪 琦 ……會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爭地與 契丹 。”
(2). 唐 方鎮(zhèn)名。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節(jié)度使 李國昌 為 代北 節(jié)度使,鎮(zhèn) 代州 ?!?br />(3).指 北魏 。 西晉 末年, 拓跋猗盧 受封為 代王 。后其曾孫 拓跋珪 改國號為 魏 ,遷都 代郡 平城 ,是為 北魏 。故后世或以“代北”稱之。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胡、 代北 ,始嘗宰制 中華 ,逮乎 隋 唐 統(tǒng)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別一族以與 漢 人相抗,是則同於醇化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貳郡(貳郡)
古代州郡長官的副職。 宋 蘇舜欽 《哀穆先生文》:“調(diào) 泰州 司理參軍,牧守稱其才,貳郡者惡之。” 元 朱德潤 《府判銘為馮進道作》:“府判貳郡,古曰郡丞,方題別駕,車列屏星?!?/div>
《國語辭典》:號舍(號舍)  拼音:hào shè
古時科舉考場,分配給每位考生的小屋,白天寫考卷,夜間睡覺?!秲号⑿蹅鳌返谌幕兀骸改翘柹崃⑵饋碇辈坏醚?,臥下去伸不開腿,吃、喝、拉、撒、唾,紙、墨、筆、硯、鐙,都在這塊地方?!挂卜Q為「號房」。
《國語辭典》:號子(號子)  拼音:hào zi
以代客買賣證券為業(yè)的證券機構(gòu),其營業(yè)處所可供客戶觀看股市大盤、交流及委托買賣股票。也稱為「證券經(jīng)紀商」。
《漢語大詞典》:記奏(記奏)
古代州郡僚佐向長官或百姓向州郡上書陳事。 漢 王充 論衡·須頌:“上書於國,記奏於郡,譽薦士吏,稱術(shù)行能?!?/div>
《漢語大詞典》:旅帥(旅帥)
(1).周禮官名。統(tǒng)一旅之眾。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br />(2).古代州郡地方軍事散官名。通典·職官十四:“ 后周 改都督諸軍事為總管,則總管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帥都督、都督。至 隋 三都督并以為散官。 煬帝 改大都督為校尉,帥都督為旅帥,都督為隊正:按此則都督之名微矣?!?br />(3).太平天囯官名。既管軍政亦管民政,位在師帥之下,卒長之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各家有事訟,兩造赴兩司馬,兩司馬聽其曲直……不息,則卒長尚其事于旅帥?!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凡設(shè)軍,每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設(shè)一軍帥,次設(shè)軍帥所統(tǒng)五師帥,次設(shè)師帥所統(tǒng)五旅帥,共二十五旅帥?!?/div>
《漢語大詞典》:代雁
隋 唐 均曾置 代州 ,又改為 雁門郡 ,因以“代雁”泛指北方邊地。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詩:“漏轉(zhuǎn)霞高滄海西,頗黎枕上聞天雞;蠻弦代雁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漢語大詞典》:余?。N?。?/div>
古代州官用于封緘信函、畜產(chǎn)烙印等專項事務(wù)的戳記。因非正式官印,故稱。《唐律疏議·賊盜·盜官文書印》:“諸盜官文書印者,徒二年。餘印,杖一百?!?長孫無忌 疏議:“餘印謂給諸州封函及畜產(chǎn)之印,在令式,印應(yīng)官給,但非官文書之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