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喧謗(諠謗)
謂大聲指責(zé)。明史·崔恭傳:“ 成化 五年,尚書 李秉 罷, 商輅 欲用 姚夔 , 彭時 欲用 王概 ,而北人居言路者,謂 時 實逐 秉 ,喧謗於朝?!?br />謂眾口誹謗。隋書·房陵王勇傳:“於是內(nèi)外諠謗,過失日聞。”
《漢語大詞典》:囂論(囂論)
亦作“嚻論”。 眾口毀議。南齊書·江謐傳:“而 謐 妄發(fā)樞機,坐構(gòu)嚻論?!?/div>
分類:眾口
《漢語大詞典》:囂讟(囂讟)
眾口謗怨。《南史·賊臣傳·侯景》:“臣行年四十有六,未聞 江 左有佞邪之臣,一旦入朝,乃致囂讟,寧堪粉骨,投命讎門?!?/div>
分類:眾口謗怨
《漢語大詞典》:啅吠
形容眾口喧囂。 宋 王禹偁 《答鄭褒書》:“僧之不樂吾者,復(fù)以前事啅吠?!?/div>
《漢語大詞典》:噪口(譟口)
謂眾口傳誦。 宋 王令 《再寄滿子權(quán)》詩之二:“鋪陳君所詩,譟口雷鼓振。世多俗耳既莫告,當(dāng)冀上帝依稀聞?!?/div>
《漢語大詞典》:雷謗(雷謗)
謂眾口交毀。 唐 柳宗元 《祭姊夫崔使君簡文》:“雷謗爰興,按驗增誣?!?/div>
分類:眾口
《漢語大詞典》:蛙鳴蟬噪(蛙鳴蟬噪)
青蛙鳴,知了叫。比喻眾口喧鬧。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裴興私嘆》:“蛙鳴蟬噪,魂繞神勞?!?/div>
《漢語大詞典》:潝潝訾訾
謂眾口附和,詆毀誹謗。《詩·小雅·小旻》:“潝潝訿訿,亦孔之哀?!?毛 傳:“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稱乎上。” 孔穎達(dá) 疏:“潝潝為小人之勢,是作威福也;訾訾者,自營之狀,是求私利也?!币嗍∽鳌?潝訿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考察脅免:“謂年來潝訿成風(fēng),乃有市井憸邪、千人所指如 馬某 者,亦得借建言之名?!?林紓 《感秋賦》:“嗟皇父之孔圣兮,日潝訿以自恣。”
《漢語大詞典》:囂囂嘵嘵(囂囂嘵嘵)
眾口讒毀貌。 清 戴名世 《送蔣玉度還毘陵序》:“ 蔣 君客京師數(shù)年,凡三試南宮不第,士大夫弗謂 蔣 君為才也者而棄之,士皆囂囂嘵嘵惡 蔣 君之不類己,而又見 蔣 君之困也,則又相與笑 蔣 君?!?/div>
分類:眾口讒毀
《國語辭典》:噏然  拼音:xī rán
眾口誇贊的樣子。宋。秦醇《譚意哥傳》:「公且慚且喜,眾口噏然稱賞?!?/div>
分類:眾口誇贊
《國語辭典》:積毀銷骨(積毀銷骨)  拼音:jī huǐ xiāo gǔ
累積過多毀謗,而使人難以生存自立。形容流言可畏?!妒酚?。卷七○。張儀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div>
《國語辭典》:哄傳(哄傳)  拼音:hōng chuán
眾口相傳?!冻蹩膛陌阁@奇》卷一○:「若不是這一番哄傳,連妻子也不知幾時定得?!?/div>
《漢語大詞典》:訕鑠(訕鑠)
謂眾口毀謗。舊唐書·張說傳:“ 説 既遭訕鑠,罷知政事,專集賢文史之任,每軍國大事,帝遣中使先訪其可否?!?/div>
分類:眾口毀謗
《國語辭典》:聚蚊成雷  拼音:jù wén chéng léi
1.蚊聲雖小,但聚集眾蚊之聲,則聲大如雷?!读簳?。卷五五。列傳。武陵王紀(jì)》:「季月煩暑,流金爍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以茲玉體,辛苦行陣?!?br />2.比喻禍患常積于忽微。《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夫眾喣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zhí)虎,十夫橈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阨于陳、蔡?!顾?。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八。哲宗元祐六年》:「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積羽沉舟。』言寡不勝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