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凡體(凡體)
猶言俗體。指世俗流行的詩風。
《漢語大詞典》:正俗
(1).匡正風俗。禮記·曲禮上:“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孔穎達 疏:“ 熊 氏云:教謂教人師法,訓謂訓説義理。以此教訓,正其風俗?!?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協(xié)律揔章之司,厚倫正俗;崇文成均之職,導德齊禮?!?span id="y5xl3oj"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年》:“善惡要乎功罪,毀譽效於準驗,聽言責事,舉名察實,無或詐偽以蕩眾心;故俗無姦怪,民無淫風。是謂正俗?!?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后人之于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br />(2).謂文字的正體與俗體。 清 嚴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凡例一:“是編從羣書纂録,字體正俗,略依本書。”
《漢語大詞典》:訛俗(訛俗)
亦作“譌俗”。
(1).荒謬的習俗。 唐 高彥休 唐闕史·滎陽公清儉:“僕常病澆態(tài)訛俗,驕侈自奉,思得以還淳返樸,敦厚風俗。”
(2).指文字的訛體與俗體。 宋 徐鉉 《重建宓子賤碑陰記》:“而又字體譌俗,文詞舛誤,今以 賈氏 集校而正之?!?清 鄧顯鶴 《例修職郎歲貢生鄒君墓志銘》:“卷中無譌俗字,通政大奇之?!?/div>
《國語辭典》:異體字(異體字)  拼音:yì tǐ zì
與所訂的正字相對的字體。包括俗體、古體、簡體、帖體等。如「辭」與「辭」、「體」與「體」。
《漢語大詞典》:分段身
佛教語。謂輪回六道的凡身俗體。輪回六道之身,各隨其業(yè)因而壽命有分限,形體有段別,故曰分段身。 唐 拾得 之五:“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質(zhì)。” 明 李贄 《與袁石浦書》:“以為此分段之身禍患甚大,雖轉輪圣王不能自解免也?!币嗍∽鳌?分段 ”。 宋 秦觀 《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薄伽梵相含空虛,化人分段同璠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