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70—816
【介紹】:
唐并州太原人,字師柔。王難得孫,順宗王皇后弟。因姊故,特拜太子少詹事。未三月,遷大詹事,封太原郡公,掌廄苑之事。轉少府監(jiān)、太子賓客,官至檢校左散騎常侍、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光明,一字公用。少有文名。真宗大中祥符進士。累官以朝奉郎判永州。嘗作《白馬謠》勵守邊者。
全宋詩徐陟,字公明,浦城(今屬福建)人。年未冠,孫何上其奏議五十卷,召試,會有家難,不赴。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進士(清康熙《建寧府志》卷一五)。仁宗天圣間以朝奉郎試秘書省校書郎,權判永州軍事(清嘉慶《湖南通志》卷二七一《藝文志》一七、卷二一○《金石》一三)。
全宋文·卷三二八徐陟,字光明,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大中祥符二年進士及第,天圣中,以朝奉郎、試秘書省校書郎權永州軍事判官。見雍正《福建通志》卷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88—1050
【介紹】:
宋杭州人,寓居開封,字審禮。真宗李宸妃弟。少窮困,訪得于民間,歷官至賀州刺史。所獲賜公使錢,悉作軍費。仁宗時官至彰信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歷八年,進侍中。位列將相,能小心靜默,推遠權勢。卒謚恭僖。
全宋文·卷三六二李用和(九八八——一○五○),字審禮,先世杭州人,后徙開封(今河南開封)。仁宗生母李宸妃之弟。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yè),章獻太后使求得于民間,以為三班奉職。累遷殿前副都指揮使、改彰信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列位將相,小心靜默,推遠權勢,論者稱之。皇祐二年卒,年六十三。謚恭禧,贈隴西郡王。見宋祁《景文集》卷六一《李郡王行狀》,又《宋史》卷四六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開封人,字正卿。以父蔭隸職內省。神宗時,凡大工役,悉其督監(jiān)。性敏給,善傳詔令,朝士乏廉節(jié)者多諂附之,權勢震赫一時。累遷登州防御使,加宣政使?;兆诩次唬w蔡州觀察使,入內副都知。后為永泰陵修奉鈐轄,卒陵下。
全宋文·卷二一○七宋用臣(?——一一○○),字正卿,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以父蔭隸職內省。神宗朝累遷至登州防御使,加宣政使,權勢震赫一時。元祐初,言者論其罪,降為皇城使,謫監(jiān)滁州、太平州酒稅。紹圣初,召為內侍押班?;兆诩次?,遷蔡州觀察使、入內副都知。元符三年卒,謚僖敏。《宋史》卷四六七《宦者傳》二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一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三及《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三之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76—1547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行之,號伯川。弘治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正德初,遷南京兵科給事中,進言諫迎佛事及鎮(zhèn)守江西中官不法事。遷廣東布政司參議。嘉靖中,歷官南京工部、刑部尚書。九廟災,自陳致仕。后以工部尚書總督河道,官至吏部尚書。有《周恭肅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行之,吳江人。弘治壬戌進士,授行人,擢南工科給事中,累遷副都御史,巡撫南贛。歷官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轉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謚恭肅,有《白川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九用字行之,吳江人。弘治壬戌進士,授行人。擢南兵科給事中,改禮科,復改南兵科,出為廣東參議。歷浙江、山東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召協(xié)理院事,擢吏部侍郎,改南刑部,就遷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書,致仕。起工部尚書,督河道,改漕運,召拜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進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謐恭肅。有《恭肅集》十六卷。
(《四庫總目》:用詩近體頗宏整。
《靜志居詩話》:白川十齡能畫,長師石田翁,得其指授。詩則別裁風格,取法杜陵。集中詩云:「畫品乃游藝,詩家特擅名。丹青乃馀事,金石自希聲。散地方盤礴,諸公孰老成?輞川稱二絕,早晚慰平生?!股w以摩詰自喻也。余嘗見公畫龍,戲浪穿山,蜿蜒升降,百年絹素,云霧猶濕。至寫平坡放犢,亦不滅史道頭、厲歸真。乃知公藝事兼能,不惟以經(jīng)濟文章重也。
田按:尚書七言近體頗擅風格,絕句尤有豐致。)
維基周用(1476年—1547年),字行之,號伯川、白川,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縣)人,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給事中。父喪丁憂服闋,留補禮科。改南京兵科給事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為云南布政司左參議;此后出任廣東參議,參與平定番禺盜,有功。嘉靖二年(1523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丁內艱,服闋,起補山東按察司副使、臨清兵備。嘉靖六年,升為福建按察使;次年改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八年,升為右副都御史、南贛巡撫,召協(xié)理院事。此后歷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因起廢不當,尚書汪鋐諉罪下屬,于是周用被降職,調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升右都御史。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南京工部尚書;嘉靖十八年,任南京刑部尚書。九廟遇災,自陳致仕歸鄉(xiāng)。周用為官端亮有節(jié)概。朝廷內外為之可惜,屢有舉薦。久之,起用為工部尚書起督河道,僅過數(shù)月,改為漕運總督。未上任,又召拜為左都御史。九年任滿,加太子少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代替唐龍為吏部尚書,次年,卒于任,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謚恭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28—1593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明受。隆慶二年進士。授淮安推官。遷常德同知,入為戶部員外郎。萬歷間張居正歸葬其父,湖廣諸司惟巡按御史趙應元不往,借故劾而除名。用汲憤而上言,被削籍。歸里,布衣講授。居正死。擢廣東僉事,官至南京尚書。
維基王用汲(1528年—1593年),字明受,號麟泉,福建晉江人龍湖石龜王厝。萬歷朝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三甲進士。授任淮安府推官,署邳州篆,遷常德府同知,攝府事二載,萬歷五年(1577年)擢戶部浙江司員外郎。王用汲以耿直廉潔聞名,萬歷六年(1578年)因觸怒張居正,被削籍罷官。張居正死后,經(jīng)孫繼先舉薦,萬歷十一年正月恢復官職,補任刑部員外郎,次月升廣東僉事,八月升尚寶司卿,十二年九月升大理寺右少卿,次年轉左少卿,十四年晉順天府府尹,十五年二月升為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十七年六月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十八年改任吏部侍郎,十九年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二十年五月因脾病嚴重乞休。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十一月卒,享年六十六,謚恭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35—1596
【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汝師,號定宇。隆慶五年進士。萬歷初,授檢討。疏論張居正父喪奪情,與吳中行同杖除名。居正死,復故官,進右贊善。歷官南京祭酒、吏部侍郎。二十一年,為王錫爵排擠罷歸。工詩文,與王道行等稱“續(xù)五子”;又與胡應麟等稱“末五子”。有《國朝典章》、《三吳文獻志》、《因革錄》、《松石齋集》等。
滄海遺珠趙用賢(1535-1596)字汝師,江南常熟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檢討,終吏部侍郎,謚文毅。著有《松石齋集》《三吾文獻志》《因革錄》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汝師,常熟人。隆慶辛未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以建言為民起春坊贊善歷南祭酒禮部侍郎召為吏部侍郎贈禮部尚書謚文毅有松石齋集
維基趙用賢(1535年—1596年),字汝師,號定宇,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民籍(今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間官翰林院檢討,以諫言張居正“奪情”聞名。戊午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二十五名,三甲二十八名進士,選庶吉士。萬歷初年(1573年)授檢討。因反對張居正居喪奪情,抗疏曰:「臣竊怪居正能以君臣之義效忠于數(shù)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盡于一日?!瓏以O臺諫以司法紀、任糾繩,乃今嘵嘵為輔臣請留,背公議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創(chuàng)異論。臣愚竊懼士氣之日靡,國是之日淆也。」他與吳中行等五人一起受杖刑,時稱“五賢”。用賢體胖,“肉潰落如掌,其妻臘而藏之”。張居正死后,趙用賢被起用,十一年正月恢復原職,六月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簡討,十一月充經(jīng)筵講官,十三年九月升司經(jīng)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充大明會典纂修官,十四年正月補充經(jīng)筵講官,晉右庶子,十五年二月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十七年八月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十八年十二月改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二十年六月升左侍郎、仍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二十一年七月改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尋給假回籍。二十四年卒,賜祭葬,天啟初,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謚文毅?!?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陳用賓(1544年—1617年),字道亨,號毓臺,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軍籍,官至云南巡撫,在任達十六年之久。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十名舉人,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授長洲縣知縣,萬歷三年(1575年)七月選授試監(jiān)察御史,四年三月實授廣西道御史,七月出督河東鹽課,巡按山西,八年巡按南直隸廬鳳淮揚等處,因忤逆張居正,十年二月出為四川布政使司右參議,十二年五月升浙江副使,十五年七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升浙江按察使、湖廣右布政使。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云南,二十六年五月加升右副都御史。任內抵御緬甸入侵。二十九年七月剿平云南逆酋猛奉等,加升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照舊巡撫,十二月蕩平云南十三寨,升俸一級,蔭子陳斗昭為錦衣衛(wèi)百戶世襲注衣中所。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云南鳳夷阿克(即鳳騰霄)叛變,攻陷城郭,殘殺官民,武定府知府攜帶府印逃入省城;阿克長驅而來,索要武定府印。陳用賓率部被圍,權宜之計讓出府印。之后率部進攻逮捕阿克,并獻俘京師。八月以滇南失事,政敵挾私報復,以“失城棄印”論,陳用賓與總兵沐睿被押送京師問罪,三十七年二月下獄,九年后死于獄中,追謚襄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26—1900
【介紹】:
清浙江海鹽人,字吉甫,別字筱云。咸豐九年舉人。同治初充軍機章京。光緒間官總理衙門大臣、兵部尚書。義和團起,與許景澄、袁昶、立三、聯(lián)元等極言民團不可深恃,外釁不可輕啟。與四人同被殺。后追復原官。宣統(tǒng)元年追謚忠憫。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七徐用儀,字筱云,海鹽人。咸豐己未舉人,官至兵部尚書。謚忠憫。有《竹隱廬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