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八兩半斤
半斤八兩
其它辭典
劉一止(行簡 苕溪、太簡居士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8—1160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行簡,號苕溪?;兆谛腿赀M士。為越州教授,薦除敕令所刪定官。高宗紹興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浙東提刑,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進給事中。數(shù)上書論澄清吏治、杜絕幸門,封駁不避權貴。忤秦檜等宰臣意,又極言執(zhí)政植黨之私,罷去。檜死,召還,因病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博學多才,為文敏捷,詩意高遠。有《非有齋類稿》,后改名《苕溪集》。
全宋詩
劉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監(jiān)秀州都酒務,遷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間,歷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罷,主管臺州崇道觀。起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又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一止以忤秦檜,兩次奉祠,秦檜死,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據(jù)《行狀》,《宋史》本傳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傳世。事見《苕溪集》卷五四《閣學劉公行狀》,《宋史》卷三七八有傳?!⒁恢乖姡郧鍝砣f堂《苕溪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朱祖謀跋本(簡稱朱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劉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監(jiān)秀州都酒務,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改元,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執(zhí)政罷。三年,召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入為秘書少監(jiān)。九年,復起為起居郎,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封駁不避權貴。忤秦檜,罷祠。二十三年,以秘閣修撰致仕。檜死,進為敷文閣直學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學工詩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跡見韓元吉《閣學劉公行狀》(《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國語辭典》:八兩半斤(八兩半斤)  拼音:bā liǎng bàn jīn
舊制一斤等于十六兩,半斤即是八兩。比喻彼此分量或程度不相上下?!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四出》:「你兩個八兩半斤,好一對人客和主人。」也作「半斤八兩」。
《國語辭典》:半斤八兩(半斤八兩)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和八兩輕重相當。比喻彼此不相上下?!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八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挂沧鳌赴藘砂虢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