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漫天討價,著地還錢(漫天討價,著地還錢)  拼音:màn tiān tǎo jià,zhuó dì huán qián
(諺語)比喻賣方無限度索取高價,買方則把價錢還得很低。亦指雙方認知條件相差很大的交涉或談判。也作「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國語辭典》: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拼音:màn tiān yào jià,jiù dì huán qián
(諺語)賣方討價過高,顧客以極低價錢還價。亦可指雙方認知條件相差很大的交涉、談判?!?a target='_blank'>鏡花緣》第一一回:「俗云:『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今老兄不但不減,反要加增,如此克己,只好請到別家交易,小弟實難遵命。」也作「漫天討價,著地還錢」。
《國語辭典》:違約交割(違約交割)  拼音:wéi yuē jiāo gē
股票術語。買賣股票交易完成后,賣方不交出股票,或買方不付出票值等不履行交割約定的義務,稱為「違約交割」。如:「股票投資人若大量違約交割,將會造成股市的紊亂?!?/div>
《國語辭典》:押匯(押匯)  拼音:yā huì
買賣雙方成交后,賣方持有關憑證或匯票向銀行貼現或由銀行承兌,稱為「押匯」?,F今商場上,多指出口押匯,也就是出口商將信用狀及附帶的單據文件,如提單、保險單、匯票、貨運單據等,「押」給銀行,而由銀行承購或貼現,支付出口商貨款。
《國語辭典》:保留價格(保留價格)  拼音:bǎo liú jià gé
賣方堅持出售的最低價格。
《國語辭典》:買賣業(yè)(買賣業(yè))  拼音:mǎi mài yè
以商品買賣方式,賺取差額利潤的行業(yè)。
《國語辭典》:經銷商(經銷商)  拼音:jīng xiāo shāng
以買方的身分與賣方訂立經銷契約,在一定期間,一定區(qū)域內,享有銷售賣方特定商品權利的商人。
《國語辭典》:報價(報價)  拼音:bào jià
1.交易行為中,賣方對買方的詢問,用口頭或書面說明商品價格?!短綇V記。卷四三六。東市人》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驢甚壯,報價只及五千?!?br />2.售貨者對采購者所提的貨品價格,稱為「報價」??勺鰹楸葍r、議價的依據?!抖昴慷弥脂F狀》第六三回:「后來一個甚么人,上了條陳,說買辦不妥,不如設了報價處,每日應買甚么東西,掛出牌去,叫各行家彌封報價。派了委員,會同開拆,揀最便宜的定買?!?/div>
《國語辭典》:讓價(讓價)  拼音:ràng jià
顧客還價之后,商人重訂的最低價格。如:「讓價兒沒有謊?!?/div>
《漢語大詞典》:毛盤(毛盤)
舊時指 上海 交易所或商行中,由賣方最初提出而買方尚未還價的價格。
《漢語大詞典》:賣方市場
“買方市場”的對稱。在商品交易中賣方處于有利地位的市場狀況。其特征是市場上商品短缺,供不應求,即使提高價格,買方仍競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