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5分類詞匯 20
《國語辭典》:雙重(雙重)  拼音:shuāng chóng
兩樣、兩方面、加倍的。如:「雙重任務(wù)」、「雙重身分」、「雙重效果」。
《國語辭典》:雙重身分(雙重身分)  拼音:shuāng chóng shēn fèn
一個人具有兩種不同的身分。如:「她又是職業(yè)婦女,又是家庭主婦,一身具備雙重身分,每天忙得不可開交?!?/div>
分類:個人身分
《國語辭典》:雙重國籍(雙重國籍)  拼音:shuāng chóng guó jí
一人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也稱為「國籍的積極沖突」。
《分類字錦》:雙重被鎧(雙重被鎧)
劉克莊 聞募兵詩 二石開弓猶恨少,雙重被鎧尚嫌輕。
分類:
《國語辭典》:雙重人格(雙重人格)  拼音:shuāng chóng rén gé
解離性身分障礙癥的臨床癥狀,個體出現(xiàn)兩個獨立的人格,其存在的模式、思考方式、感覺和行動都是各自獨立存在的。
《漢語大詞典》:兩重(兩重)
謂兩者一起被重用、倚重。韓非子·亡征:“大臣兩重,父兄眾強,內(nèi)黨外援以爭事勢者,可亡也?!?span id="sfeuvv2" class="book">《韓非子·八經(jīng)》:“大臣兩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禍,其患家隆劫殺之難作?!?br />(1).雙重;兩方面。 唐 白居易 《讀禪經(jīng)》詩:“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説夢兩重虛。”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因此, 中國 的民族資本主義在它起初戰(zhàn)取它的位置的時候,它不能不遇著兩重敵人。”
(2).猶兩層;雙層。 唐 杜牧 《揚州》詩之三:“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 馮集梧 注:“唐闕史:‘ 揚州 ,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嘗有絳紗燈萬數(shù),輝羅耀列空中,九重三十步階,珠翠填咽?!?br />(3).重復(fù);兩度。宋史·食貨志上四:“若謂賦稅之外兩重供輸,則義倉之義乃教民儲積,以備水旱,官為立法,非以自利,行之既久,民必樂輸。”
《國語辭典》:未嘗(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持論從容,未嘗言人所短?!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臣觀賈詡雖為李傕腹心,然實未嘗忘君,陛下當與謀之?!?br />2.不見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詞,構(gòu)成雙重否定,但語氣委婉?!度龂萘x》第三回:「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國語辭典》:未始  拼音:wèi shǐ
未嘗?!段倪x。劉楨。公宴詩》:「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清。張爾岐〈辨志〉:「人之生也,未始有異也,而卒至于大異者,習為之也?!?/div>
《國語辭典》:重陰(重陰)  拼音:chóng yīn
1.濃厚的陰氣?!段倪x。成公綏。嘯賦》:「濟洪災(zāi)于炎旱,反亢陽于重陰?!?br />2.地下陰暗的地方?!段倪x。張衡。思玄賦》:「經(jīng)重陰乎寂漠兮,慜墳羊之深潛?!?br />3.層層的陰影?!段倪x。曹植。應(yīng)詔詩》:「爰有樛木,重陰匪息?!埂段倪x。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山崗有馀映,巖阿增重陰?!?/div>
《漢語大詞典》:重困
謂加重困苦。史記·平準書:“冶鑄煑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span id="l0ltwuk" class="book">《漢書·武帝紀》:“遣博士 中 等分循行,諭告所抵,無令重困。”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此士之所以重困,而廉恥之心毀也?!?br />雙重困苦。國語·晉語二:“內(nèi)困於父母,外困於諸侯,是重困也?!?/div>
《國語辭典》:重傷(重傷)  拼音:zhòng shāng
嚴重的創(chuàng)傷?!肚f子。讓王》:「重傷之人,無壽類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馬大老爺受了重傷,過了兩天,傷發(fā)身死?!?/div>
《漢語大詞典》:未常
(1).猶未嘗。未曾,不曾。《秦併六國平話》卷上:“自臨陣以來,未常有此大捷?!?元 關(guān)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這等一莊事?!?span id="ivbkllj" class="book">《水滸傳》第九三回:“﹝ 李逵 ﹞忽轉(zhuǎn)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心里想著,身體未常動撣,卻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太保代父肅客,自晨至午,既無他語,亦未常少移徙,正襟危坐,待父歸,始揖而退。”
(2).猶未嘗。用在否定詞前,構(gòu)成雙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明 李贄 《讀史·晁錯》:“ 漢文 有 漢文 之術(shù)數(shù)也, 漢高 有 漢高 之術(shù)數(shù)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挾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實一定之術(shù)數(shù)?!眳⒁姟?未嘗 ”。
《國語辭典》:未嘗(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持論從容,未嘗言人所短。」《三國演義》第一三回:「臣觀賈詡雖為李傕腹心,然實未嘗忘君,陛下當與謀之?!?br />2.不見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詞,構(gòu)成雙重否定,但語氣委婉?!度龂萘x》第三回:「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漢語大詞典》:復(fù)屋(複屋)
(1).古代稱具有雙重椽、棟、軒版、垂檐等建筑結(jié)構(gòu)的屋宇為“復(fù)屋”。說文·林部:“棼,復(fù)屋棟也?!?宋 葉適 《朝議大夫秘書少監(jiān)王公墓志銘》:“民事瘟神謹,巫故為陰廡復(fù)屋,塑刻詭異,使祭者凜慄,疾愈眾。”《周禮·考工記·匠人》“ 殷 人重屋” 孫詒讓 正義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復(fù)屋……復(fù)屋者,於棟之下復(fù)為一棟以列椽,亦稱重橑?!?br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小郗題詩》:“日轉(zhuǎn)庭槐影漸移,重門復(fù)屋傳呼遲?!?/div>
《國語辭典》:堂印  拼音:táng yìn
1.唐代宰相所用的官印。唐。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詩:「還攜堂印向并州,將相兼權(quán)是武侯?!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次潼關(guān)上都統(tǒng)相公詩:「暫辭堂印執(zhí)兵權(quán),盡管諸軍破賊年?!?br />2.骰子擲雙重四為堂印。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飲酒家謂重四為堂印?!顾?。宋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二○。荀鶴惡念》:「一日,梁祖請客,散后,以骰子自擲,意有所卜。百擲無貴彩,怒甚,因戲曰:『我與杜荀鶴卜及第否?』應(yīng)聲成堂印?!?/div>
《國語辭典》:堂老  拼音:táng lǎo
1.唐代宰相彼此間的尊稱。
2.稱謂。指母親。
《漢語大詞典》:復(fù)廟(複廟)
古代稱采用雙層屋椽、雙層屋笮等結(jié)構(gòu)來建造的宗廟為復(fù)廟。復(fù),通“ 復(fù) ”。禮記·明堂位:“山節(jié)、藻棁、復(fù)廟、重檐……天子之廟飾也?!?鄭玄 注:“復(fù)廟,重屋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祭祀志中》“明堂” 劉昭 注引 漢 張衡 《東京賦》:“復(fù)廟重屋,八達九房。”《周禮·考工記·匠人》“重屋” 清 孫詒讓 正義:“凡復(fù)屋,棟、笮等皆於一層屋之上重絫合并為之,重屋則上下兩層屋各自為棟、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異,古明堂宗廟蓋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fù)廟,即復(fù)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選·張衡〈東京賦〉云‘復(fù)廟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為重屋。 薛綜 注云:‘重屋,重棟也。’ 桓譚 新論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經(jīng)重屋,當彼重檐矣, 鄭 《明堂位》注釋‘復(fù)廟’為‘重屋’者,蓋仍指復(fù)笮言之。”參見“ 復(fù)格 ”。
古代稱具有雙重椽、棟、軒版、垂檐等建筑結(jié)構(gòu)的廟堂。 漢 張衡 《東京賦》:“復(fù)廟重屋,八達九房。” 薛綜 注:“復(fù)廟,重覆也。重屋,重棟也?!?李善 注:“《禮記》曰:‘復(fù)廟、重檐、達鄉(xiāng),謂天子廟飾也?!?span id="5c5lccs" class="book">《周禮·考工記·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孫詒讓 正義:“《明堂位》言復(fù)廟重檐為天子廟制……復(fù)廟即復(fù)屋,重檐乃是重屋?!眳⒁姟?復(fù)屋 ”。
《漢語大詞典》:復(fù)格(復(fù)格)
雙重斗栱。復(fù),通“ 復(fù) ”。逸周書·作雒:“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fù)格、藻棁……畫旅。”《周禮·考工記·匠人》“重屋” 清 孫詒讓 正義:“ 俞樾 云:‘古有重屋,有復(fù)屋。重屋者,此記所説是也。復(fù)屋者,於棟之下,復(fù)為一棟以列椽,亦稱重橑’……《作雒》之重亢、復(fù)格,亦似皆復(fù)屋之制?!?/div>
分類:雙重斗栱
《漢語大詞典》:復(fù)屋(複屋)
(1).古代稱具有雙重椽、棟、軒版、垂檐等建筑結(jié)構(gòu)的屋宇為“復(fù)屋”。說文·林部:“棼,復(fù)屋棟也?!?宋 葉適 《朝議大夫秘書少監(jiān)王公墓志銘》:“民事瘟神謹,巫故為陰廡復(fù)屋,塑刻詭異,使祭者凜慄,疾愈眾?!?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禮·考工記·匠人》“ 殷 人重屋” 孫詒讓 正義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復(fù)屋……復(fù)屋者,於棟之下復(fù)為一棟以列椽,亦稱重橑?!?br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小郗題詩》:“日轉(zhuǎn)庭槐影漸移,重門復(fù)屋傳呼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