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7,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休聲
通顯
名義
詩聲
望實
留名
取名
名宦
直聲
棋聲
英名
修名
文名
流聲
惡聲
《漢語大詞典》:休聲(休聲)
(1).贊美聲。《北史·高允傳》:“如此,則休聲日至,謗議可除?!?宋 范仲淹 《賀胡侍郎致政狀》:“國家興廉讓之節(jié),疏渙汗之仁,寵數(shù)優(yōu)賢,休聲載路,耀錦南國?!?br />(2).美好的名聲。 唐 韓愈 《除崔群戶部侍郎制》:“邁茲令德,藹然休聲。”舊唐書·韓瑗傳:“冀欲聞逆耳之言,甘苦口之議,發(fā)揚大化,裨益洪猷,垂令譽於將來,播休聲於不朽者也?!?清 梅曾亮 《贈林侍郎序》:“人知公撫 吳 之勤,休聲美實,洋溢羨衍,而豈知勞身焦思,獨運於眾人所不見者哉?!?/div>
《國語辭典》:通顯(通顯)  拼音:tōng xiǎn
通達顯貴?!逗鬂h書。卷四八。應(yīng)奉傳》:「自是諸子宦學(xué),并有才名,至玚七世通顯?!埂侗笔?。卷四六。鹿悆傳》:「雖任居通顯,志在謙退,迎送親賓,加于疇昔?!?/div>
《國語辭典》:名義(名義)  拼音:míng yì
1.名譽節(jié)義?!妒酚洝>戆司?。張耳陳馀傳》:「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br />2.名分。如:「師生名義」、「父子名義」。
3.名號。《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jì)》:「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br />4.表面上、形式上。如:「名義上他對我很好,但背里卻沒有那么好?!?/div>
《漢語大詞典》:詩聲(詩聲)
(1).指古代詩歌的詞和曲調(diào)。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然俗聽飛馳,職競新異:雅詠溫恭,必欠伸魚睨;奇辭切至,則拊髀雀躍。詩聲俱 鄭 ,自此階矣?!?br />(2).作詩的名聲。 宋 陸游 《遣興》詩:“酒量愁翻減,詩聲老轉(zhuǎn)低?!?br />(3).吟詩的聲音。 清 龔自珍 《辛巳除夕與彭同年蘊章同宿道觀中彭出平生詩讀之竟夜遂書其卷尾》詩:“雪色憺恩怨,詩聲破苦空。”
《漢語大詞典》:望實(望實)
(1).名聲和實際;威望和實力。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時 亮 崇修學(xué)校,高選儒官,以君望實,故應(yīng)尚德之舉?!?南朝 梁 江淹 《王仆射加兵詔》:“宜增威飾,以崇望實?!?宋 蘇軾 《平王論》:“且北寇方強,一旦示弱,竄於蠻 越 ,望實皆喪矣。” 梁啟超 《堯舜為中國中央君權(quán)濫觴考》:“大抵於同宗族之中,擇其最賢明有望實者而立之。”
(2).指名實相副的人。 晉 裴啟 語林:“ 蘇峻 新平, 溫 庾 諸公以朝庭初復(fù),京兆宜得望實,唯 孔君平 可以處之?!?span id="l3zpbtj" class="book">《晉書·桓彝傳》:“ 丹楊 尹 溫嶠 上言:‘ 宜城 阻帶山川,頻經(jīng)變亂,宜得望實居之,竊謂 桓彝 可充其選。’”
《國語辭典》:留名  拼音:liú míng
留傳名聲于后世。如:「留名青史」、「只要肯努力做出成果,且能被大眾肯定,即可留名后世?!埂缎挛宕?。卷三二。死節(jié)傳。王彥章》:「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弧?/div>
《國語辭典》:取名  拼音:qǔ míng
1.訂名、命名?!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傅蕉咨藗€兒子,因這些事都在祁太公家做的,因取名叫做感祁?!?br />2.求取名聲?!端问?。卷四二七。道學(xué)傳一。周敦頤傳》:「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div>
《國語辭典》:名宦  拼音:míng huàn
1.賢良的官吏。如:「名宦列傳」。
2.顯達的官職?!缎绿茣?。卷一一六。陸元方傳》:「已冠,名未顯,兄玄表唶曰:『爾名宦不立,奈何?』」
3.名譽和官職。《南史。卷六四。江子一等。論曰》:「江子一、胡僧祐,太清之季,名宦蓋微?!?/div>
《國語辭典》:直聲(直聲)  拼音:zhí shēng
1.正直無私毫無隱諱的話?!稘h書。卷七六。張敞傳》:「今朝廷不聞直聲,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者也?!?br />2.公正不阿的聲名。唐。元稹授白居易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制〉:「藹然直聲,留在人口。」《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當(dāng)初他上摺子的時候,還自以為倘若拿某人扳倒,一旦直聲震天下,從此被朝廷重用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棋聲(棋聲)
(1).弈棋中落子發(fā)出的聲音。 宋 方岳 《深雪偶談》:“觀中人皆闔戶晝睡,獨聞棋聲?!?br />(2).棋藝卓越的名聲。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卻是棋聲傳播,慕他才色的咽乾了涎唾,只是不能勝他,也沒人敢啟齒求配?!?/div>
《國語辭典》:英名  拼音:yīng míng
美好的聲名。唐。李紳〈到宣武三十韻〉:「公子播英名,澤廣豚魚洽?!埂度龂萘x》第九一回:「今將軍年紀(jì)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div>
《國語辭典》:修名  拼音:xiū míng
1.美名?!端鍟?。卷八○。列女傳。序》:「其修名彰于既往,徽音傳于不朽,不亦休乎!」
2.正名位?!秶Z。周語上》:「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br />3.求名。《孔叢子??怪尽罚骸笜蜃恿夹迣嵍恍廾瑸樯撇粸槿酥??!?/div>
《國語辭典》:文名  拼音:wén míng
1.善于文詞的聲譽。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才略》:「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孫揮善于辭令,皆文名之標(biāo)者也?!埂度辶滞馐贰返谒陌嘶兀骸复笙壬緛順O有文名,徽州人都知道?!?br />2.禮儀、節(jié)文的名稱?!盾髯?。正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div>
《漢語大詞典》:流聲(流聲)
(1).流播名聲。后漢書·張衡傳:“ 弈秋 以棊局取譽, 王豹 以清謳流聲?!?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獨步當(dāng)時,流聲后代?!?明 李贄 《書蘇文忠公外紀(jì)后》:“ 蘇長公 以文字故獲罪當(dāng)時,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聲於后世?!?br />(2).流傳的名聲。 晉 潘尼 《贈河陽》詩:“流聲馥秋蘭,摛藻艷春華?!?明 宋濂 《孝子邱鐸傳》:“通儒書,兼習(xí)醫(yī)家言,流聲動一時。”
(3).指流囀的樂曲聲。 漢 枚乘 《七發(fā)》:“練色娛目,流聲悅耳?!?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揚《北里》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
《國語辭典》:惡聲(惡聲)  拼音:è shēng
1.罵人的難聽話?!睹献印9珜O丑上》:「惡聲至,必反之?!埂妒酚洝>戆恕?。樂毅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br />2.不吉祥的聲音?!稌x書。卷六十二。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灰蚱鹞琛!?br />3.不悅耳的聲音。《管子。宙合》:「景不為曲物直,響不為惡聲美?!?br />4.壞名聲?!妒酚?。卷六十九。蘇秦傳》:「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