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干 → 乾干”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燥氣(燥氣)
干燥之氣。管子·幼官:“八舉時節(jié),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治燥氣用八數(shù)?!?尹知章 注:“春多風(fēng)而旱,故治燥氣?!?span id="rfnfbxf" class="book">《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div>
分類:干燥
《漢語大詞典》:干柴
用作燃料的干燥的樹枝和木塊。例如:能找到足夠的干柴來點燃營火。
《國語辭典》:乾冷  拼音:gān lěng
乾燥而寒冷。如:「冬天乾冷的空氣,最容易使人皮膚受傷?!?/div>
分類:干燥寒冷
《漢語大詞典》:乾裂
干旱而裂開;干燥而破裂。 何其芳 《畫夢錄·雨前》:“還有干裂的大地和樹根也早已期待著雨?!?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一臉黑茬茬的絡(luò)腮胡子,圍著一張干裂的嘴?!?/div>
《漢語大詞典》:枯吻
干燥的嘴唇。 元 顧瑛 《夜宿三塔次陳元朗韻》:“坐來詩句生枯吻,指點銀瓶索煮茶。”
分類:干燥嘴唇
《漢語大詞典》:干松
〈方〉干燥松散:躺在~的草堆上曬太陽。
《漢語大詞典》:乾焦
干燥枯焦。法苑珠林卷九:“頭髮蓬亂,脣口乾焦?!?span id="fjlx3lz" class="book">《西游記》第七五回:“人筋纏在樹上,乾焦晃亮如銀。”
分類:干燥枯焦
《漢語大詞典》:白背
(1).表面干燥后呈白色的土壤。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大小麥:“到榆莢時,注雨止,候土白背復(fù)鋤。如此,則收必倍。”
(2).藥草名。味苦無毒,根似紫葳,葉如燕廬。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白背:“白背,《別録》曰:‘味苦平無毒,主寒熱,洗惡瘡疥。生山陵,根似紫葳,葉如燕廬,采無時?!?/div>
《漢語大詞典》:乾渴
干燥,需要水分。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走得一身大汗,口中乾渴?!?葉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那些地一向干渴,一旦喝夠了水,會發(fā)揮巨大的潛在力量。”
《國語辭典》:乾熱(乾熱)  拼音:gān rè
1.乾燥炎熱。如:「仙人掌能夠適應(yīng)乾熱的氣候?!?br />2.只能心中渴望,卻無法得到?!端疂G傳》第二一回:「外人見押司在這里,多少乾熱的不怯氣,胡言亂語,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聽?!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二:「卻是船家雖在岸上,回轉(zhuǎn)頭來就看得船上見的,只好話說往來,做不得手腳,乾熱罷了!」
《漢語大詞典》:塽塏(塽塏)
高朗干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漕矩吒國:“山川嶾嶙,疇壟塽塏?!?/div>
分類:高朗干燥
《漢語大詞典》:亢燥
高爽干燥。 元 舒頔 《適耕堂為吳琴汪壽甫扁而賦之》詩:“衣冠濟楚信行惇,筑室亢燥依山根?!?/div>
分類:高爽干燥
《國語辭典》:鹽霜(鹽霜)  拼音:yán shuāng
含鹽分的物質(zhì)乾燥后,表面上所呈現(xiàn)的白色鹽粒,色淺粒細有如白霜,故稱之。
《漢語大詞典》:燥渴
(1).口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水莽草:“有 祝生 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飲。”
(2).干燥,迫切需要水分。 茅盾 《三人行》十:“站在水車邊看清冷的水汩汩地灌到燥渴的田里去?!?/div>
《國語辭典》:乾旱  拼音:gān hàn
因降雨量過少或水源不足,導(dǎo)致土壤、氣候太過乾燥。《西游記》第三七回:「天年乾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