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3,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舊廟
園廟
朝廟
遷廟
祧廟
廟祠
廟見
六廟
廟事
孔子廟
廟市
漢廟
廟上
巖廟
十廟
《韻府拾遺 嘯韻》:舊廟(舊廟)
晉起居注:武帝詔曰:往者,乃魏氏舊廟處,立廟既壅翳不顯,又林木短小。
《漢語大詞典》:園廟(園廟)
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廟。漢書·蘇武傳:“詔 武 奉一太牢,謁 武帝 園廟,拜為典屬國?!?span id="d6fc6i1" class="book">《東觀漢記·光武帝紀(jì)》:“帝幸 舂陵 ,祠園廟,大置酒與 舂陵 父老故人為樂。” 宋 梅堯臣 《送宋中道朝陵仍于西都省親》詩:“西出 虎牢關(guān) ,南瞻園廟戟?!?/div>
《漢語大詞典》:朝廟(朝廟)
(1).祭奠于宗廟。春秋·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月,猶朝于廟?!?杜預(yù) 注:“諸侯每月必告朔聽政,因朝宗廟?!?span id="o7se6bt" class="book">《后漢書·鄭興傳》:“春秋書‘ 齊 小白 入 齊 ’,不稱侯,未朝廟故也?!?清 惲敬 《顧命辨下》:“踰年即位必朝廟,朝廟必改元。”
(2).指朝廷與宗廟。《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 桓公 乃命三國各具版筑……更為建立朝廟,添設(shè)廬舍?!?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古者,《風(fēng)》採之民間,《雅》《頌》歌之朝廟。”
《漢語大詞典》:遷廟(遷廟)
(1).古代太廟中專門供奉、祭祀被遷神主之廟殿。也稱遠(yuǎn)廟。太廟之制,中為始祖或太祖,為不遷之主,左右三昭三穆,自天子之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之父、之祖共六代。天子薨,其子繼位,則遷新死之天子神主入祀太廟為第六代,而遷原第一代神主入遷廟。孔叢子·巡狩:“或以遷廟之主行,載於齋車,每舍奠焉。”《舊唐書·禮儀志五》:“遷廟、親廟,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清 許宗彥 《周廟祧考》:“遠(yuǎn)廟者,遠(yuǎn)於廟。自正廟而遷之於祧,謂之遷,故祧曰遷廟。”
(2).謂遷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廟,遷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遷廟,并依次遷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儀式。大戴禮記·諸侯遷廟:“擯者曰:‘遷廟事畢,請就燕。’”《漢書·韋玄成傳》:“誠以為遷廟合祭,久長之策, 高皇帝 之意,乃敢不聽?”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祔:“《遷廟》一篇,新死者自殯宮遷於廟,當(dāng)遷者自舊廟遷於新廟,皆用此禮。其曰‘從至於廟’,雖殯宮亦稱廟,實不專指殯宮也。”
《漢語大詞典》:祧廟(祧廟)
遠(yuǎn)祖廟。漢書·王莽傳中:“建郊宮,定祧廟。” 唐 韓愈 《禘祫議》:“其毀廟之主,皆藏於祧廟?!?清 昭梿 嘯亭雜錄·太廟后殿:“是日,已於 奉先殿 告祭,故太廟惟祭祧廟云。” 清 龔自珍 《語錄》:“《春官》注,古濯、祧音近。此循其祧廟,文義明白。”
《漢語大詞典》:廟祠(廟祠)
(1).祭于宗廟。韓非子·十過:“ 秦 得 韓 之都一,驅(qū)其練甲, 秦 韓 為一以南鄉(xiāng) 楚 ,此 秦王 之所以廟祠而求也?!?br />(2).廟宇和祠堂。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岸上竝有廟祠,祠前有石碑三所?!?/div>
《國語辭典》:廟見(廟見)  拼音:miào jiàn
舊式結(jié)婚,新娘到廟中參拜其夫已死的父母,稱為「廟見」?!抖Y記。曾子問》:「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
《駢字類編》:六廟(六廟)
禮記王制見五廟下。宋史禮志:按,堯、舜、禹皆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有商建國,改立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與文王、武王也。 元史祭祀志:至元十八年三月十一日,尚書段那海文太常禮官奏曰:始議七廟,除正殿、寢殿、正門、東西門已建外,東西六廟不須更造,馀依太常寺新圖建之。遂為前廟后寢,廟分七室。
《駢字類編》:廟事(廟事)
韓愈徐偃王廟碑:太末之里,姑蔑之城。廟事時脩,仁孝振聲。
《國語辭典》:孔子廟(孔子廟)  拼音:kǒng zǐ miào
奉祀孔子的廟宇。春秋時魯哀公始設(shè)孔子廟于曲阜,唐太宗詔州縣皆立孔子廟,乃遍及全國。我國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時,于此廟舉行祭孔大典。明時因孔子為文圣,故稱為「文廟」,今簡稱為「孔廟」。
《漢語大詞典》:廟市(廟市)
設(shè)在寺廟內(nèi)或其附近的集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京師有個風(fēng)俗:每遇初一、十五、二十五日,謂之廟市。凡百般貨物俱趕在城隍廟前,直擺到 刑部街 上來賣?!?清 陳維嵩 《瑞鶴仙·慈仁寺松》詞:“只新來廟市,喧豗蹙踏。”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支日記》:“新年到廟市上去看年畫?!眳⒁姟?廟會 ”。
《國語辭典》:廟會(廟會)  拼音:miào huì
在寺廟附近祭神及進(jìn)行娛樂、購物等活動的市集。多在節(jié)日或規(guī)定日期舉行。
《駢字類編》:漢廟(漢廟)
水經(jīng):漢水又東徑漢廟堆下。注:昔漢女所游側(cè)水為釣臺,后人立廟于臺上,世人睹其頹基崇廣,因謂之漢廟堆,傳呼乖實,又名之為漢武堆,非也。
《駢字類編》:廟上(廟上)
北史張季珣傳:季珣父祥,為并州司馬。隋漢王諒反,遣其將劉建攻之,緃火燒其郭下。其城西有王母廟,祥乃望廟再拜,泣曰:百姓何罪,致此焚燒?神其有靈,可降雨相救。言訖,廟上云起,雨降而火遂滅。
《漢語大詞典》:巖廟(巖廟)
高大的宗廟。借指朝廷。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惟公德望事業(yè),識度操履,為時而生,作國之紀(jì),巖廟匡輔,藩部政治,父母黎元,股肱天子?!睆R,一本作“ 廊 ”。新唐書·裴度傳:“若立巖廟,委參決,必使戎虜畏威, 幽 鎮(zhèn) 自臣?!?/div>
《駢字類編》:十廟(十廟)
隋書禮儀志:天子立四親廟,又立高祖之父高祖之祖并太祖而為七。周有文武姜嫄合為十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