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廉恥(廉恥)  拼音:lián chǐ
廉潔知恥?!豆茏印嘈蕖罚骸改信疅o別,則民無廉恥。」《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讀書人全要養(yǎng)其廉恥。」
《國語辭典》:禮義廉恥(禮義廉恥)  拼音:lǐ yì lián chǐ
1.禮,貴賤尊卑之分。義,行事之宜。廉,廉潔方正。恥,知善惡之別。禮義廉恥為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guī)范,是治國的綱領。《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br />2.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禮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并明示禮為規(guī)規(guī)矩矩的態(tài)度,義為正正當當?shù)男袨?,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