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4—?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山陽人,字力臣,號亟齋。家貧為商,博雅好古,尤嗜金石。師顧炎武,曾為刻《音學五書》。晚年入京師,奉王士禛為師。有《張亟齋遺集》。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張秉哲,字濟之,號蔚喬,桐城人,明處士,順治甲午舉人,著《菁園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云南武定人,字公執(zhí),號容庵。順治十一年舉人。官河州知州。有《東安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浙江海鹽人,字侗孩,號螺浮。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刑科給事中,有直聲。歸后于城南筑涉園,所藏圖書彝鼎甚富。子、孫均有藏書名,家藏書目曰《涉園張氏藏書目錄》。有《螺浮奏議》、《退思軒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張惟赤,字侗孩,號螺浮,海鹽人。順治乙未進士,歷官工科給事中。有《退思軒詩集》。
維基張惟赤,字侗孩,號螺浮,浙江海鹽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張聯(lián)箕,字德生,號即公,益都人。順治乙未進士,由知縣歷官澄江知府。有《穆如軒詩略》。
維基張聯(lián)箕,字德生,號即公,益都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江南上海人,字越九,號宏軒。順治十二年進士,官泰安知州,人稱泰安公。工詩詞。有《張子近言》、《嘯閣余聲集》及《南歸》、《涉江》、《漫游》等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張錫懌,字越九,號宏軒,上海人。順治乙未進士,官泰安知州,有《樹滋堂近稿》。
維基張錫懌,字越九,號宏軒,上海人,進士出身。順治十二年,登進士,歷任泰安州知州。有《樹滋堂近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張注慶,字元長,號曲山,閬中人,順治乙未進士,官御史,巡按廣東。
維基張注慶(1629年11月6日—?年),字元長,號曲山,四川閬中人,順治九年壬辰補行辛卯科四川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順治十二年乙未科詩五房中式第197名,殿試三甲六十八名進士,通政司觀政,丙申授廣西平樂府推官,丁酉行取,戊戌授陜西道御史,己亥巡視北城,庚子廣東巡按。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六超,字伯升,號檗持,桐鄉(xiāng)人,順治乙未進士,華亭令。
維基張超,浙江桐鄉(xiāng)人。進士出身。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十四年(1657年)接替鄭明良任江南華亭縣知縣一職,三年后由楊必禎接任。有弟張圓真。
人物簡介
維基張麟化(1626年11月22日—?),字潛初,號拙庵,山西平陽府翼城縣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舉人,十五年(165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三百名,二甲第六十五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四川重慶府推官,改陜西紫陽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7—1689
【介紹】:
清江蘇丹徒人,字摶萬,別號南溟。順治十八年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舍人,歷吏科給事中、光祿寺少卿等官,至吏部左侍郎。于國家之事,知無不言。有《寧遠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江南金山人,字友鴻,號忍齋,又號釣灘逸人。順治十五年進士,官云南知縣。善畫山水,得元人筆意,寫意者尤佳。工詩,有《野廬集》及與彭而述同撰《滇黔二客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八張一鵠,字友鴻,號忍齋,婁縣人。順治戊戌進士,官云南推官。有《滇黔詩》、《野廬集》。
清詩別裁集字友鴻,江南華亭人。順治戊戌進士,官滇南司李。
維基張一鵠,字友鴻,號忍齋,江南婁縣(今屬上海市)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官至云南府推官。工詩,有《滇黔詩》、《野廬集》。
人物簡介
維基張炳,字蓮溪,號亦藻,江南宜興縣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8—1701
【介紹】:
清直隸景州人,字友石,號晴峰。順治十八年進士。歷官至榆林東路道。有《稧亭詩選》。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一張衡,字友石,又字義文,號晴峰,景州人。順治辛丑進士,歷官陜西榆林道。有《聽云閣集》。
維基張衡,字友石,直隸景州人,進士出身。順治十八年,登辛丑科進士,官至陜西榆林道。有《聽云閣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668左右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錢塘人,字相期,號西農(nóng)。明諸生。入清行醫(yī)。工詩。早期詩風清麗,晚轉孤峭。享年約逾八十。有《張卿子四編》。
人物簡介
維基張汧(汧:qiān)(?—?),字蕙嶪,號壺陽,山西高平人。清初政治人物。順治二年(1645年)舉人,次年(1646年)考中丙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歷官福建布政使,官至湖廣巡撫。依附大學士明珠,恃勢貪暴,言路莫敢摘發(f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陳紫芝參劾張汧“蒞任未久,黷貨多端”,“甚至漢口市肆招牌,亦指數(shù)派錢”,康熙帝下諭:“張汧貪婪,無人敢言。陳紫芝獨能參劾,甚為可嘉?!睆垱F被逮捕問罪,供出曾向徐乾學行賄,并涉及高士奇和陳廷敬,終遭革職。戶部侍郎王遵訓、內(nèi)閣學士盧琦、大理寺丞任辰旦等人,因保舉張不當,一律革職。著有《壺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