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白馬生諫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張湛


《后漢書》卷二十七《張湛傳》
后漢張湛字子孝,扶風(fēng)平陵人也。建武五年,拜光祿勛。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輒陳諫其失。常乘白馬,上后見湛,輒曰:「白馬生且復(fù)諫矣?!?/span>

例句

聞君前日獨(dú)庭爭(zhēng),漢帝偏知白馬生。 劉禹錫 寄楊八拾遺(時(shí)出為國子主簿分司東都韓十八員外亦轉(zhuǎn)國子博士同在洛陽)

群烏自朝夕,白馬休橫行。 杜甫 八哀詩(并序)贈(zèng)左仆射鄭國公嚴(yán)公武

碧山學(xué)士焚銀魚,白馬卻走身巖居。 杜甫 柏學(xué)士茅屋

東觀今多事,應(yīng)高白馬生。 皎然 送裴邕之上京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張湛


《后漢書》卷三十一《張湛傳》
「拜漁陽太守。捕擊奸猾,賞罰必信,吏民皆樂為用。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shù)千騎奔擊,大破之,郡界以靜。乃于狐奴開稻田八千馀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灰暿掳四辏倥桓曳溉??!?/span>

例句

夷陵舊人吏,猶誦兩岐歌。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韻府拾遺 豏韻》:張湛(張湛)
溫庭筠詩:惠能未肯傳心法,張湛徒勞與眼方。
分類:張湛
《漢語大詞典》:白馬生(白馬生)
指 東漢 張湛 。后漢書·張湛傳:“ 光武 臨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陳諫其失。常乘白馬,帝每見 湛 ,輒言:‘ 白馬生 且復(fù)諫矣?!焙笠喾褐钢毖詷O諫的人。 宋 黃庭堅(jiān) 《謝公定和二范秋懷邀予同作》詩:“巷有白馬生,朝回焚諫草。”
《漢語大詞典》:化人
(1).有幻術(shù)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時(shí),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shí)不硋。” 張湛 注:“化幻人也?!?清 趙翼 《〈小倉山房集〉中有〈詠物詩〉戲用其韻鏡》詩:“誰從對(duì)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術(shù)的人。《關(guān)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3).佛教謂佛、菩薩變形為人,以化度眾生者。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 周穆王 時(shí), 文殊 、 目連 來化, 穆王 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是也?!?宋 蘇軾 《同正輔表兄人游白水山》詩:“因隨化人履巨跡,得與仙兄躡飛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跡,世謂之佛跡。今‘化人’,則借以言佛耳?!?br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歷代化人,隨機(jī)濟(jì)物,大惟邦國,普及幽明,俱賴神功,咸承景貺?!?金 雷琯 《龍德宮》詩:“綵仗竟無金母降,仙裾猶憶化人攜?!?清 吳偉業(yè) 《海市》之二:“灝氣空濛萬象來,非煙非霧化人裁?!?br />(5).勸化人;教化人。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釋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與化人,蓋殊路而同歸。”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銘》:“有 唐 以武勘亂,以文化人?!?/div>
《漢語大詞典》:齊州(齊州)
猶中州。古時(shí)指中國。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為 丹穴 。” 郭璞 注:“岠,去也;齊,中也?!?邢昺 疏:“中州,猶言中國也?!?span id="zgdf7s6" class="book">《列子·湯問》:“ 湯 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 革 曰:‘猶齊州也?!?張湛 注:“齊,中也。” 唐 李賀 《夢(mèng)天》詩:“遙望齊州九點(diǎn)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國語辭典》:絕倒(絕倒)  拼音:jué dǎo
1.佩服傾倒。《晉書。卷三六。衛(wèi)瓘傳》:「瑯琊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聞玠言,輒嘆息絕倒。故時(shí)人為之語曰:『衛(wèi)玠談道,平子絕倒。』」
2.大笑而傾倒。唐。皇甫氏《京都儒士》:「眾大笑絕倒,扶持而歸?!埂读凝S志異。卷四。狐諧》:「四座無不絕倒。」
3.慟極而昏倒?!端鍟>砥咭?。誠節(jié)傳。陳孝意傳》:「朝夕哀臨,每一發(fā)聲,未嘗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固?。白行簡《李娃傳》:「生憤懣絕倒,口不能言?!?br />4.倒地而死?!端问?。卷四一二。王登傳》:「夜分,登經(jīng)理軍事,忽絕倒,五藏出血。」
5.憂愁過甚而跌倒。金。趙秉文 雜擬詩一一首之九:「不敢上譙樓,唯恐愁絕倒。」
《漢語大詞典》:漫言
(1).散言,宣言。列子·黃帝:“於眾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娊愿?jìng)應(yīng)?!?張湛 注:“漫,散也。”
(2).隨便地說。 明 徐渭 《擬上督府書》:“不逾兩日,而有司者已報(bào)班師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br />(3).莫言;別說。 清 魏源 《寰海后十章》詩之四:“漫言孤注投壺易,萬古 澶淵 幾 寇萊 。” 郭沫若 《訪日雜詠·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見松,漫言巨害自微蟲。”
《國語辭典》:言言  拼音:yín yín
和悅而恭敬的樣子。《禮記。玉藻》:「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div>
《漢語大詞典》:全功
(1).功業(yè)完美,澤被萬物。《列子·天瑞》:“天地?zé)o全功,圣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張湛 注:“全,猶備也?!?唐 韓愈 《杏花》詩:“冬寒不嚴(yán)地恒泄,陽氣發(fā)亂無全功?!?br />(2).完滿的功業(yè)。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幸蒙國朝將泰之運(yùn),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明 唐順之 《公移·牌》:“又據(jù)報(bào) 崇明 沙上有續(xù)到賊船十六隻,登岸燒劫,乃是天心助順,使此賊送死,輳成諸將全功也。”
(3).謂成就功業(yè)。《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已知將軍邊塞勞苦,損折弟兄。今已全功,實(shí)為萬幸?!?br />(4).保全身心之功。 元 麻革 《為喬子壽》詩:“守身為大節(jié),寡欲是全功?!?/div>
《國語辭典》:鏗然(鏗然)  拼音:kēng rán
擬聲詞:(1)形容金屬、瓦石撞擊的聲音?!冻蹩膛陌阁@奇》卷四:「那空空兒二更到來,將匕首項(xiàng)下一劃,被玉遮了,其聲鏗然,劃不能透。」(2)形容彈奏樂器的聲音。如:「他彈奏琵琶,鏗然有聲?!?3)形容詩詞文章的音韻。如:「他寫的文章,篇篇鏗然有聲?!?/div>
《國語辭典》:雜然(雜然)  拼音:zá rán
紛然。宋。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漢語大詞典》:生殺(生殺)
(1).指萌生凋落、昭蘇伏蟄、陰陽消長等自然規(guī)律。莊子·天運(yùn):“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成玄英 疏:“應(yīng)青春以生長,順?biāo)厍镆詺⒘P?!?唐 白居易 《桐花》詩:“地氣反寒暄,天時(shí)倒生殺?!?宋 沈括 《夢(mèng)溪補(bǔ)筆談·象數(shù)》:“凡積月以為時(shí),四時(shí)以成歲,陰陽消長,萬物生殺變化之節(jié),皆主於氣而已?!?br />(2).生與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陰陽俱壯則夢(mèng)生殺?!?張湛 注:“陰陽以和為用者也,抗則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殺也?!?br />(3).決定生與死。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殺之位,與天共持變化之勢(shì)?!?宋 蘇轍 《唐論》:“古者諸侯大國或數(shù)百里,兵足以戰(zhàn),食足以守,而其權(quán)足以生殺?!?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殺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魯迅 《且介亭雜文·上海文壇上的鬼魅》:“因?yàn)樗麄冋罩磕ǖ墓P尖、生殺的權(quán)力。”
(4).指生殺之權(quán)。《周書·李賢傳》:“今位居上列,爵邁通侯,受委方面,生殺在手?!?宋 蘇軾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zhàn)袍》詩:“書生只肯坐帷幄,談笑毫端弄生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滇軍政府討滿洲檄》:“生惡因於郡縣,生殺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問?!?/div>
《國語辭典》:九野  拼音:jiǔ yě
1.天的九大區(qū)域。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見《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
2.九州的土地?!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遙目九野,遠(yuǎn)覽長圖?!埂逗鬂h書。卷二八下。馮衍傳》:「疆理九野,經(jīng)營五山?!?/div>
《漢語大詞典》:靈響(靈響)
(1).猶靈應(yīng)。列子·黃帝:“物無疵厲,鬼無靈響焉。” 張湛 注:“老子曰:‘以道涖天下者,其鬼不神。’”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五:“﹝ 丁新婦 ﹞九月九日,乃自經(jīng)死。遂有靈響,聞於民間。” 宋 洪邁 《夷堅(jiān)甲志·皮場(chǎng)大王》:“時(shí) 皮場(chǎng)廟 頗著靈響,都人日夜捐施金帛?!?明 唐順之 《常州新建關(guān)侯祠記》:“師駐 嘉興 ,軍中若見 關(guān)侯 靈響助我?guī)熣?,已而師大捷?!?br />(2).神異的聲響。文選·左思〈魏都賦〉:“神鉦迢遞於高巒,靈響時(shí)驚於四表。” 李周翰 注:“ 鄴 西北有 鼓山 ,上有石鼓之形,俗云,時(shí)時(shí)自鳴,故稱靈響?!?唐 孟郊 《游韋七洞庭別業(yè)》詩:“波濤漱古岸,鏗鏘辨奇石,靈響非外求,殊音自中積?!?清 魏源 《白岳西巖》詩序:“或曰 白岳 之脈,自西而東, 石門崖 特其起祖,而 霽云崖 乃其結(jié)束,故靈響皆在東崖。”
《國語辭典》:白馬(白馬)  拼音:bái mǎ
1.白色的馬。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君騎白馬傍垂陽,墻頭馬上遙相顧?!?br />2.古代祭祀時(shí)所用的歌曲。唐。白行簡《李娃傳》:「于是奮髯揚(yáng)眉,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div>
《漢語大詞典》:白馬素車(白馬素車)
(1).古代兇喪輿服。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楚 將 沛公 破 秦 軍入 武關(guān) ,遂至 霸上 ,使人約降 子?jì)?。 子?jì)?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陽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素車白馬,喪人之服也?!?span id="huwzwol" class="book">《舊唐書·李百藥傳》:“徒知問鼎請(qǐng)隧,有懼 霸王 之師;白馬素車,無復(fù)藩籬之援?!?br />(2).喻指 錢塘江 潮及傳說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時(shí) 伍員 死后為濤神的故事。見《太平廣記》卷二九一。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詞:“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五:“白馬素車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興 ?!?/div>
《漢語大詞典》:白馬氐(白馬氐)
我國古代西南地區(qū)氐族的一部。 漢武帝 元鼎 六年于其地置 武都郡 。分布在今 四川 西北部及 甘肅 南部。亦省稱“ 白馬 ”。史記·西南夷列傳:“自 冄駹 以東北,君長以什數(shù), 白馬 最大,皆 氐 類也?!?司馬貞 索隱:“夷邑名,即 白馬氐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隴右 成州 、 武州 皆 白馬氐 ,其豪族 楊氏 居 成州 仇池山 上。”魏書·氐傳:“ 氐 者,西夷之別種,號(hào)曰 白馬 ?!?/div>
《漢語大詞典》:白馬清流(白馬清流)
舊五代史·梁書·李振傳:“ 天祐 中, 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殺大臣 裴樞 、 陸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馬驛 。時(shí) 振 自以 咸通 、 乾符 中嘗應(yīng)進(jìn)士舉,累上不第,尤憤憤,乃謂 太祖 曰:‘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 黃河 ,永為濁流。’”后用為士大夫被讒害之典。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五:“恩 牛 怨 李 誰家事, 白馬 清流異代悲?!?潘飛聲 《陶拙存以先世元暉中丞公遺集見示敬題一律》:“ 白馬 清流盡,烏臺(tái)黨獄頻?!?/div>
《漢語大詞典》:兩岐歌(兩岐歌)
贊美吏治清明、歲和年豐的歌。 唐 包何 《和孟虔州閑齋即事》詩:“麥秋今欲至,君聽兩岐歌。” 唐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詩:“夷陵舊人吏,猶誦兩岐歌?!眳⒁姟?兩岐 ”。
《漢語大詞典》:兩岐(兩岐)
亦作“ 兩歧 ”。
(1).分為兩支。后漢書·張堪傳:“﹝ 張堪 ﹞拜 漁陽 太守……乃於 狐奴 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 張君 為政,樂不可支?!?唐 呂溫 《道州觀野火》詩:“遍生合穎禾,大秀兩岐麥?!?br />(2).指兩個(gè)分岔。 南朝 齊 謝朓 《將游湘水尋句溪》詩:“瑟汩瀉長淀,潺湲赴兩岐?!?宋 陸游 《雪作》詩:“飛蝗掃地?zé)o遺種,瑞麥連云有兩歧?!?明 李東陽 《周公神道碑》:“麥有兩岐,芝有三秀?!?br />(3).稱頌地方官吏改善農(nóng)業(yè)有方,民樂年豐。 南朝 齊 謝朓 《答張齊興》詩:“子肅兩岐功,我滯三冬職?!?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畝當(dāng)今識(shí)兩歧。”
(4).借指麥子。 南朝 梁 沈約 《留真人東山還》詩:“待余兩岐秀,去去掩柴扉?!?br />(5).指特異之禾稼。 前蜀 韋莊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兩岐爰少;繁絃九變,大護(hù)殊稀?!?br />(6).兩種意見分歧;兩種辦法不統(tǒng)一。宋史·王覿傳:“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張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節(jié):“而 湘 贛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粵 代表 黃 君 克強(qiáng) 亦本在 漢陽 ,故復(fù)電催各省迅即派員赴 鄂 ,以免兩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