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彈冠(彈冠) 拼音:tán guān
1.彈除帽子上的灰塵?!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晉。
左思 〈〉詩二首之二:「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br />2.整理帽冠。語出《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谎云淙∩嵬?。」比喻準(zhǔn)備出仕做官。《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楊俊》:「自初彈冠,所歷垂化?!?/div>
《國語辭典》:彈冠相慶(彈冠相慶)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漢王吉與貢禹為好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表示兩人在仕途上同進(jìn)退。典出《漢書。卷七二。王吉傳》。后因用以指一人當(dāng)了官,而他的親朋好友也將有官可做而互相慶賀。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四出:「哥哥既已做官呵!彈冠相慶渾難已。」亦用于指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宋。
蘇洵 :「彼其初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div>
《國語辭典》:彈琴(彈琴) 拼音:tán qín
用手指撥弄琴弦、鍵盤,發(fā)出樂音?!?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qū)懽郑驈椙傧缕?,作畫吟詩?!?/div>
《韻府拾遺 寒韻》:一彈(一彈)
獨孤及詩:一彈一引滿,耳熱知心宣。李季蘭歌:一彈既罷復(fù)一彈,愿似流泉鎮(zhèn)相續(xù)。
《國語辭典》:彈鋏(彈鋏) 拼音:tán jiá
鋏,劍把。戰(zhàn)國時代齊國人馮諼,因家貧而要求在孟嘗君門下當(dāng)食客,起先不受孟嘗君重視,而以粗食待之,馮諼乃倚柱彈劍,高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乃依其要求而給予較好的待遇。事見《戰(zhàn)國策。齊策四》。后因用以比喻因處境困苦而有求于人。宋。蘇軾〈浣溪沙。門外東風(fēng)〉詞:「山頭回首三吳,不應(yīng)彈鋏為無魚?!骨?。
朱彝尊 詞:「青州從事須沉醉,稷下雄談且休矣!回首吳關(guān)二千里,分明記得,先生彈鋏,也說歸來是?!?/div>
《國語辭典》:彈壓(彈壓) 拼音:tán yā
1.壓制、鎮(zhèn)壓?!痘茨献印1窘?jīng)》:「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洋人下鄉(xiāng)的時候,再由縣里同營里多派幾個衙役兵勇,幫著彈壓,免得滋事。」
2.品評、品題。宋。
袁去華 〈〉詞:「登臨正要詩彈壓,嘆老去,都忘句法?!顾?。
陸游 詞:「平章風(fēng)月,彈壓江山,別是功名?!?/div>
《國語辭典》:彈丸(彈丸) 拼音:dàn wán
1.彈弓發(fā)射所用的實心球體。也作「彈珠」?!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缸叱鎏炀畞?,向腰間錦袋中取出兩個彈丸,拿在手里?!?br />2.比喻地方狹小?!稇?zhàn)國策。趙策三》:「此彈丸之地,猶不予也?!?/div>
《漢語大詞典》:彈丸(彈丸)
發(fā)射彈丸。用以喻輕易、隨便。 漢 桓寬
《鹽鐵論·鹽鐵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師若彈丸?!?/div>
《國語辭典》:彈棋(彈棋) 拼音:tán qí
1.古代的一種棋戲。二人對局,白黑棋各若干枚,先放一棋子在棋盤的一角,用指彈擊對方的棋子,先被擊中取盡的就算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彈棋始自魏宮內(nèi),用妝奩戲。文帝于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埂读凝S志異。卷一一。陳云棲》:「兒輩常言幼孤,作字彈棋,誰教之?」
2.用手彈的棋子形的木塊,是一種兒童游戲器具。
《國語辭典》:彈奏(彈奏) 拼音:tán zòu
1.上表彈劾?!稌x書。卷六九。劉隗傳》:「而隗之彈奏不畏強(qiáng)御,皆此類也。」
2.演奏樂器。如:「他正在彈奏鋼琴?!?/div>
《分類字錦》:挾彈(挾彈)
戰(zhàn)國策: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巳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diào)乎酸咸,倏忽之間,墜于公子之手。晉書潘岳傳:岳美姿儀,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國語辭典》:彈劾(彈劾) 拼音:tán hé
監(jiān)察機(jī)關(guān)或民意機(jī)關(guān),對違法失職的政府官員提出控訴,以監(jiān)督其行為的行動,稱為「彈劾」。
《分類字錦》:彈箏(彈箏)
述異記:安定西隴道,其谷中有彈箏之聲,行人過聞之,謂之彈箏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