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9
詞典
3
分類詞匯
6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御 → 禦御”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詞典
御外
御外理內(nèi)
共御外侮
分類詞匯
修攘
秋戰(zhàn)
御侮
捍難
閉拒
防線
《韻府拾遺 泰韻》:
御外
杜篤論都賦:大漢之盛世,藉廱土之饒,得御外理內(nèi)之術(shù)。
分類:
御外
《分類字錦》:
御外理內(nèi)
杜篤 論都賦 藉雍土之饒得,御外理內(nèi)之術(shù)。
分類:
都邑
《國語辭典》:
共御外侮
拼音:
gòng yù wài wǔ
共同抵擋外來的侵略。如:「國難當(dāng)前,全民須同心齊力,共御外侮?!埂肚迨犯濉>硪蝗?。兵志四》:「廣西巡撫柯逢時(shí)令廣西各州縣增募鄉(xiāng)勇八千人,給以毛瑟后膛槍,并令民間多筑碉堡,共御外侮?!?/div>
分類:
共同
抵擋
外來
侵略
《漢語大詞典》:
修攘
內(nèi)修政教,抵御外敵。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靈駕發(fā)引挽歌詞》
之二:“修攘遺策在,嗣圣續(xù)
《車攻》
?!?span id="mz5s6uc" class="book">《
明史·章綸傳
》:“ 也先 既議和,請力圖修攘以待其變。”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
:“承平恬嬉,不知修攘為何事。”
分類:
政教
抵御
御外
外敵
《漢語大詞典》:
秋戰(zhàn)(秋戰(zhàn))
(1).指秋季防御外族騷擾邊境的戰(zhàn)事。 唐
武元衡
《秋日對酒》
詩:“春耕事秋戰(zhàn),戎馬去封陲?!?br />(2).指秋試。 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周克昌
》
:“逾年,秋戰(zhàn)而捷, 周 益慰。”
分類:
秋戰(zhàn)
秋試
秋
防御
御外
外族
騷擾
邊境
戰(zhàn)事
《國語辭典》:
御侮(禦侮)
拼音:
yù wǔ
1.抵御外侮。《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guān)羽傳》:「先主于鄉(xiāng)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埂吨軙?。卷四三。李延孫等傳。史臣曰》:「灌瓜贈(zèng)藥,雖有愧于昔賢;御侮折沖,足方駕于前烈?!挂沧鳌赣辍?。
2.武臣。《詩經(jīng)。大雅。綿》:「余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埂段倪x。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虛飾寵章,委成御侮。」
分類:
武臣
抵御
御外
外侮
《漢語大詞典》:
捍難(捍難)
抵御外侮。 宋
岳飛
《奏乞以恩例補(bǔ)張所男宗本文資狀》
:“ 靖康 以來,奮不顧身為國捍難者,不為無人?!?span id="b60o0hy"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六四回:“ 阜 無捍難之功,又無死難之節(jié),於法當(dāng)誅,何顏受職?” 清
王韜
《去學(xué)校積弊以興人材論》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文以治國,武以捍難?!?/div>
分類:
抵御
御外
外侮
《漢語大詞典》:
閉拒(閉拒)
(1).閉關(guān)抵拒。
《
后漢書·馬援傳
》
:“ 季孟 閉拒背畔,為天下表的?!?宋
蘇轍
《王者不治夷狄論》
:“有閉拒而不納之者, 光武 之謝 西域 、絶 匈奴 之事是也?!?br />(2).拒絕;不接受。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
“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xiàn)帝傳》
:“是乃天道悅懌,民心欣戴,而仍見閉拒,于禮何居?”
(3).指肌理閉合,能抵御外邪。
《素問·生氣通天論》
:“故風(fēng)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fēng)苛毒,弗之能害?!?/div>
分類:
拒絕
閉關(guān)
抵拒
不接
閉合
不接受
接受
抵御
御外
外邪
《國語辭典》:
防線(防線)
拼音:
fáng xiàn
軍隊(duì)防守戰(zhàn)線,稱為「防線」。
分類:
防線
防御工事
抵御
御外
外力
防護(hù)
自身
東西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