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1
詞典
2
分類詞匯
8
佛典
1
分類詞匯
常心
本懷
抗跡
幽跡
應(yīng)跡
自剖
指天誓日
灸發(fā)
《漢語大詞典》:
常心
(1).猶成見。
《
老子
》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2).平素的心跡。
《
莊子·德充符
》
:“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晉
張協(xié)
《雜詩》
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險易常心?!?br />(3).通常的見解。 漢
王充
《
論衡·自紀
》
:“論説辯然否,安得不譎常心,逆俗耳?”
(4).恒心。 宋
王安石
《王逢原墓志銘》
:“蓋無常產(chǎn)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謂士也?!?宋
蘇軾
《謝觀音晴祝文》
:“民無常心,固何知於帝力?!?/div>
分類:
平素
恒心
成見
見解
心跡
《漢語大詞典》:
本懷(本懷)
(1).自己的心跡;自己的心愿。 晉
陸機
《謝平原內(nèi)史表》
:“區(qū)區(qū)本懷,實有可悲。”
《魏書·苻堅傳》
:“卿遠來草創(chuàng),得無勞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懷?!?鄒魯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
:“我國民之為 滿洲 將士者,非其本懷,特為 滿洲 所迫,不得已而為之?!?br />(2).本來的心愿。 清
趙翼
《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
:“謫 江州 ,有
《自誨》
一首,謂:年已四十四,即活至七十,亦不過二十六年,惟當饑而食,渴而飲,晝而興,夜而寢,何必捨此而遑遑他求!此尤其思退之本懷也?!?/div>
分類:
自己
心愿
心跡
《漢語大詞典》:
抗跡(抗跡)
亦作“ 抗跡 ”。 高尚其志行、心跡。
《楚辭·九章·悲回風》
:“望 大河 之洲渚兮,悲 申徒 之抗跡。” 晉
何劭
《游仙詩》
:“抗跡遺萬里,豈戀生民樂?!?前蜀
杜光庭
《懷古今》
詩:“吾所以思,抗跡忘機,用虛無為師范;吾所以思,去奢滅慾,保道德為規(guī)箴?!?/div>
分類:
高尚
志行
心跡
《漢語大詞典》:
幽跡
(1).隱微的心跡。
《
舊唐書·鄭畋傳
》
:“若匪遭逢圣君,無以發(fā)揚幽跡。”
(2).隱居的蹤跡。 唐
駱賓王
《上司刑太常伯啟》
:“實欲投竿垂餌,晦幽跡於 渭 濱;抱甕灌園,絶機心於 漢 渚。”
分類:
隱居
隱微
蹤跡
心跡
《漢語大詞典》:
應(yīng)跡(應(yīng)跡)
符合心跡。 宋
程顥
《答橫渠張子厚先生書》
:“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yīng)跡,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明
胡應(yīng)麟
《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
》
:“
《
論衡
》
之
《問孔》
,序意自明,以 仲尼 大圣,其語言應(yīng)跡,有絶出常情者,當時門弟子不能極問,故設(shè)疑發(fā)難。”
分類:
符合
合心
心跡
《漢語大詞典》:
自剖
自我表白;自明心跡。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
詩序:“蓋以大別在數(shù)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唐
孟郊
《吊元魯山》
詩之一:“ 魯山 不自剖,全璞竟沒躬?!?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阿寶
》
:“生聞而譁辨,自謂不癡;然無由見而自剖?!?/div>
分類:
自我
自我表白
表白
自明
明心
心跡
《國語辭典》:
指天誓日
拼音:
zhǐ tiān shì rì
指著天,對日發(fā)誓。語本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負。」表示意志堅定,決不辜負。清。李漁《慎鸞交》第一六出:「蕙娘與你指天誓日,愿做偕老夫妻。」也作「指天為誓」。
分類:
日發(fā)
發(fā)誓
表白
心跡
《漢語大詞典》:
灸發(fā)(灸髮)
燒灼頭發(fā)。古人有灸發(fā)以明心跡之習。
《
梁書·劉孝綽傳
》
:“獄書每御,輒鑒 蔣濟 之冤;灸髮見明,非關(guān) 陳正 之辯?!本模槐咀鳌?炙 ”。
分類:
燒灼
頭發(fā)
明心
心跡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