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3
詞典
7
分類詞匯
30
佛典
26
共30,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悲觀
真念
慈眼
水懺
為仁不富
貓哭耗子
視人畏傷
觀音菩薩
觀自在菩薩
義不生財,慈不主兵
老虎掛念佛珠
五停心觀
拜水懺
大發(fā)慈悲
貓哭老鼠
《國語辭典》:
悲觀(悲觀)
拼音:
bēi guān
1.沮喪或負面的人生態(tài)度。如:「你別太悲觀,事情還是有轉(zhuǎn)圜的馀地?!?br />2.以救苦救難的心來觀察眾生的痛苦?!睹罘ㄉ徣A經(jīng)》卷七:「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愿常瞻仰?!?/div>
分類:
悲觀
佛教語
消極
失望
慈悲
觀察
眾生
《漢語大詞典》:
真念
善心,慈悲之心。 唐
白居易
《和晨霞》
詩:“ 慈氏 發(fā)真念,念此 閻浮 人?!?/div>
分類:
善心
慈悲
《漢語大詞典》:
慈眼
(1).亦稱“ 慈目 ”。佛教語。佛以慈悲心視眾生之眼。
《法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yīng)頂禮。”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慈目相視,浄心相續(xù)?!?唐
李子卿
《興唐寺圣容瑞光賦》
:“睟容若動,慈眼如睇。”
(2).馬的一種眼病。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
:“元有一萬匹馬,卻有一千三百個漏蹄,二千七百個抹靨,三千八百個熟瘸,二千二百個慈眼?!?/div>
分類:
佛教語
慈悲
悲心
眾生
《國語辭典》:
水懺(水懺)
拼音:
shuǐ chàn
1.佛教典籍。全稱為「慈悲水懺法」,相傳為唐知玄撰,三卷。據(jù)說唐朝悟達國師知玄左股曾經(jīng)長了一粒瘡,非常痛苦,求醫(yī)無效,后得到一位異僧引水洗瘡,知道是前世果報,為消除罪業(yè),所以編慈悲水懺法,以為修行的法本。
2.依慈悲水懺法而舉行的懺悔修行。是至今在中國最流行的懺法之一。也稱為「慈悲水懺」、「慈悲水懺法」。
分類:
佛教
經(jīng)文
慈悲
據(jù)說
說是
《國語辭典》:
為仁不富(為仁不富)
拼音:
wéi rén bù fù
行善者樂善好施,不聚斂財富,通常都不富有。《孟子。滕文公上》:「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于民有制。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弧埂毒劳ㄑ?。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施生雖是好人,卻是為仁不富,家事也漸漸消乏不如前了?!?/div>
分類:
仁義道德
慈悲
富有
《國語辭典》:
貓哭耗子(貓哭耗子)
拼音:
māo kū hào zi
(歇后語)假慈悲。如:「其實你心里是巴不得他失敗,別在這兒貓哭耗子──假慈悲了?!挂沧鳌肛埧蘩鲜蟆?。
分類:
歇后語
慈悲
《國語辭典》:
視人畏傷(視人畏傷)
拼音:
shì rén wèi shāng
形容待人慈悲憐憫?!逗鬂h書。卷六四。吳祐等傳。論曰》:「吳季英視人畏傷,發(fā)言烝烝,似夫儒者?!?/div>
分類:
待人
慈悲
憐憫
《國語辭典》:
觀音菩薩(觀音菩薩)
拼音:
guān yīn pú sà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分類:
觀音菩薩
阿彌陀佛
慈悲
象徵
《國語辭典》:
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
拼音:
guān zì zài pú sà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分類:
阿彌陀佛
慈悲
象徵
《國語辭典》:
義不生財,慈不主兵(義不生財,慈不主兵)
拼音:
yì bù shēng cái,cí bù zhǔ bīng
重義氣則不與人爭利,講慈悲則不配帶兵?!缎咽酪鼍墏鳌返诎司呕兀骸噶x不生財,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不怕他遠在萬里,可以報我之仇,泄我之恨?!?/div>
分類:
重義
義氣
則不
不與
爭利
慈悲
不配
配帶
帶兵
《國語辭典》:
老虎掛念佛珠(老虎掛念佛珠)
拼音:
lǎo hǔ guà niàn fó zhū
(歇后語)假慈悲。老虎是兇狠的動物,掛上象徵慈悲的佛珠。比喻人為達目的,而裝出慈悲、善良的偽象。如:「你中風了,他還對你這么好,其實是老虎掛念佛珠──假慈悲,想著你的財產(chǎn)罷了!」
分類:
歇后語
慈悲
老虎
兇狠
動物
《國語辭典》:
五停心觀(五停心觀)
拼音:
wǔ tíng xīn guān
佛教五種修行法。即不凈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數(shù)息觀五種禪觀。此五種禪觀分別對治貪欲、瞋恚、愚癡、我見、散亂心五種污染心。
分類:
佛教
修行
行法
慈悲
悲觀
因緣
界分
分別
《國語辭典》:
拜水懺(拜水懺)
拼音:
bài shuǐ chàn
從事慈悲水懺法的修行。參見「水懺」條。
分類:
從事
慈悲
修行
《國語辭典》:
大發(fā)慈悲(大發(fā)慈悲)
拼音:
dà fā cí bēi
大大地發(fā)出慈愛憐憫?!队魇烂餮浴>砣?。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伏望母親大人,大發(fā)慈悲,優(yōu)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為百姓請命的意思,還望老同年大發(fā)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盡了。」
分類:
佛家
佛心
慈悲
憐憫
眾生
人極
慈愛
愛憐
幽默
諷刺
《國語辭典》:
貓哭老鼠(貓哭老鼠)
拼音:
māo kū lǎo shǔ
(歇后語)假慈悲。如:「你既知他生活貧苦,為什么不幫他,只會貓哭老鼠──假慈悲?!挂沧鳌肛埧藓淖印?。
分類:
慈悲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