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蒙哥  拼音:méng gē
人名。(西元1208~1259)成吉思汗孫,拖雷長子。曾親自率兵侵宋,在四川釣魚山崩逝,在位九年。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后,追謚為桓肅皇帝,廟號憲宗。
《漢語大詞典》:臺吉(臺吉)
舊時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號。后亦用作軍銜和行政區(qū)長官的稱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 噶 ( 噶爾丹策零 )少年聰黠……諸臺吉樂為之用?!?br />古時 蒙古 貴族的稱號。源出漢語“太子”。 成吉思汗 時只用于皇子,后來漸成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稱。 清 朝沿用其名作為封爵之一,在王、貝勒、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贈 蒙古 及西北邊疆某些民族的貴族首領(lǐng)。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一二等臺吉,許以一子襲職外,餘子概為四品?!?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張幕而處,其王與臺吉輩,雖有寢室,而不可遍及烝民?!?/div>
《漢語大詞典》:奇渥溫
成吉思汗 一族 蒙古 人的姓氏。元史·太祖紀(jì):“ 太祖 法天啟運圣武皇帝 ,諱 鐵木真 ,姓 奇渥溫 氏, 蒙古部 人?!?清 沈濤 交翠軒筆記卷一:“元史稱帝姓 奇渥溫 ?!?/div>
《漢語大詞典》:長春子(長春子)
元 丘處機(jī) ,自號 長春子 。 成吉思汗 曾召見于 西域 ,封為大宗師,賜號 長春真人 ,命總領(lǐng)道教。見《元史·釋老傳·丘處機(jī)》。亦省稱“ 長春 ”。 明 高啟 《贈丘老師》:“ 長春 之孫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遺核?!?/div>
《漢語大詞典》:探馬赤軍(探馬赤軍)
元 初 成吉思汗 攻 金 時以 蒙古 所屬色目諸部族組成的軍隊。元史·兵志一:“若夫軍士,則初有 蒙古 軍、探馬赤軍。 蒙古 軍皆國人,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吳晗 《朱元璋傳》第一章三:“駐防(鎮(zhèn)戍)軍以 蒙古 軍和探馬赤軍(色目諸部族軍)為主力?!币嗍》Q“ 探馬赤 ”。《元典章新集·刑部·停格》:“有各處探馬赤與百姓相爭地土的七十餘頃?!?/div>
《國語辭典》:伊兒汗國(伊兒汗國)  拼音:yī ér hán guó
蒙古所建的四大汗國之一。于旭烈兀西征滅了波斯之后所建,包括波斯(今伊朗)、敘利亞以及小亞細(xì)亞一帶。后為帖木兒所滅。
《國語辭典》: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拼音:méng gǔ dì guó
國名。十三世紀(jì)初,由蒙古人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國。它不僅獲有中原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更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于是向西征服伊朗和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建立四大汗國;向東南征服中國的金、宋,建立元朝。帝國于十四世紀(jì)中葉瓦解。
《國語辭典》: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  拼音:chá hé tái hán guó
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太祖成吉思汗第二子封于中亞細(xì)亞,是為「察合臺汗國」。十四世紀(jì)初,并有窩闊臺汗國,其勢頗盛,后為帖木兒所滅。
《國語辭典》:拖雷  拼音:tuō léi
人名。元睿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曾隨其兄窩闊臺攻金,收河南諸郡,頗有功勛。其子蒙哥為大汗時,尊其為「英武皇帝」,廟號「睿宗」。
《國語辭典》:窩闊臺(窩闊臺)  拼音:wō kuò tái
1.人名。(西元1186~1241)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元太祖卒后即位,用耶律楚材為相,承父志聯(lián)宋滅金,都和林。以拔都為元帥,攻克俄羅斯,進(jìn)軍波蘭、匈牙利,在位十三年,量時度力,華夏富庶,時稱治平。死后廟號太宗。
2.元代四大汗國之一。參見「窩闊臺汗國」條。
《漢語大詞典》:八白室
成吉思汗 死后,造長陵,并修建白室八間,以為寢廟。后遂以“八白室”為其陵寢專稱。參閱《蒙古源流》卷四、卷六與圣武記卷五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