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成相


《荀子·成相》
「《荀子》有《成相》篇,以初發(fā)語名篇,雜論君臣治亂之事。篇中有『人生無賢,如瞽無相何倀倀』等語?!?/span>

例句

騷客空傳成相賦,晉人已負絕交書。 顧況 閒居懷舊

《韻府拾遺 漾韻》:成相
般若經:修三千二百福,方成三十二相。
分類:成相
《分類字錦》:影成相字
開天遺事:宋璟未第時。因于日中覽鏡。鏡影忽成相字。璟因此自負。遂修相業(yè)。后如其志。
分類:
《國語辭典》:不打不成相識(不打不成相識)  拼音: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ì
沒有經過一番沖突爭執(zhí),則彼此不相認識。亦可指經過爭執(zhí)后,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水滸傳》第三八回:「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那呂大見王生為他受屈,王生見呂大為他辯誣,俱各致個不安,互相感激,這教做不打不成相識,以后遂不絕往來?!挂沧鳌覆淮虿幌嘧R」、「不打不成相與」。
《國語辭典》:不打不成相與(不打不成相與)  拼音: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yǔ
經過爭執(zhí)后,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今日這樁事自此一字休提,現(xiàn)成的戲酒,就請你們老弟兄們在此開懷痛飲,你我作一個不打不成相與的交情,好不好?」也作「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相識」。
《漢語大詞典》:六相
(1).傳說輔佐 黃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龍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黃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辯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辯於北方。 黃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唐 張說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離其身,方齊六相,助明三辰?!?清 錢謙益 《煉丹臺》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
(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清 黃宗羲 《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綱宗,以竭機語之欺偽?!?/div>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體系不同的個人或群體,在接觸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環(huán)境與新觀念,并改變原有價值與行為模式的社會過程。
3.語音上兩個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連在一起,而變?yōu)橄嗤蛳嗨频囊?,此語音變化稱為「同化」。
《國語辭典》:調轉(調轉)  拼音:diào zhuǎn
1.回轉?!端疂G傳》第四回:「智深等了一回,調轉身來,看著右邊金剛。」也作「掉轉」。
2.調動轉換職務。如:「經過多年等待,他終于如愿調轉到離家較近的單位任職。」元。王惲〈題冀州馬同知拜慶詩卷〉:「任官無調轉,享壽到期頤?!乖罹S楨〈強氏母并引〉:「強可事母以孝聞,母年踰八袟,可方以鄉(xiāng)校官調轉湖州從事?!?/div>
《漢語大詞典》:粗相
佛教語。謂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總稱“麤相”。法苑珠林卷二三引《十住論》:“但依報土而起麤相。”參見“ 六相 ”。
《漢語大詞典》:六相
(1).傳說輔佐 黃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龍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黃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辯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辯於北方。 黃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唐 張說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離其身,方齊六相,助明三辰?!?清 錢謙益 《煉丹臺》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br />(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清 黃宗羲 《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綱宗,以竭機語之欺偽。”
《漢語大詞典》:持棋
圍棋雙方成相持的棋勢。持,圍棋術語。黑白相圍,彼此不能相害,如一方于成持處先下子,則被另一方吃盡。藝文類聚卷七四引 漢 應瑒 《弈勢》:“持棊相守,莫敢先動?!?/div>
《國語辭典》:六相圓融(六相圓融)  拼音:liù xiàng yuán róng
六相,是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傁嗍钦w,別相是部分;同相是一般,異相是個別;成相是成品,壞相是原料。六相圓融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教義之一。指整體是由部分組成,部分的功能是透過整體來決定;一般是通過個別才得以表現(xiàn),而個別的本質是由一般來呈顯;成品由原料構成,原料則相對于成品而存在。其學說用以說明一切現(xiàn)象的關系都是相融無礙的道理。
分類:異相成相
《國語辭典》:靜摩擦力(靜摩擦力)  拼音:jìng mó cā lì
靜止物體與接觸面之間,在未形成相對運動之前所受的摩擦力。
《國語辭典》:條屏(條屏)  拼音:tiáo píng
用中堂、條幅等尺幅相同的紙張,寫成相同格式,數(shù)張為一組的作品,稱為「條屏」。原指畫在屏風上的裝飾性繪畫,后演變成組裝的掛軸,通常以雙數(shù)為正格。
《國語辭典》:拉平  拼音:lā píng
1.將物體表面拉得平整。如:「起床后,要將床單拉平?!?br />2.扯平。使勝負相當、高低相等。如:「中華隊積極反攻,雙方的分數(shù)逐漸拉平?!?/div>
成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相之一。(參見:相)附錄。
【三藏法數(shù)】
一多緣起和合為成,謂種種緣起之義,共成法界總相之體也。如眼耳等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攞乞尖拿Laks!an!a,見梵語雜名。事物之相狀,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義章三本曰:「諸法體狀,謂之為相?!刮ㄗR述記一本曰:「相謂相狀?!狗ㄈA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br />【佛學常見辭匯】
表現(xiàn)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種事物的相狀。
【三藏法數(shù)】
相即觀境也。謂修觀之時,于此心觀之中,分別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凈明鏡,照徹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
【三藏法數(shù)】
相即色相也。謂三界一切品類,洪纖妍丑,情與無情,及根塵諸法,各有形狀,是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