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支應瑞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支應瑞,字汝賢,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六十八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二百二十五名,登三甲第一百零七名進士。
《國語辭典》:支應(支應)  拼音:zhī yìng
1.應付、搪塞。如:「無論好歹,你把他支應走算了?!?br />2.伺侯。《紅樓夢》第三八回:「山坡桂樹底鋪下兩條花毯,命支應的婆子并小丫頭等也都坐了,只管隨意吃喝?!?br />3.供應、供付?!毒G野仙蹤》第四回:「就多帶幾個人,多住幾個月,他家還支應得起?!?br />4.供給物?!段饔斡洝返诹嘶兀骸刚f處,有管事的送支應來,乃是一盤白米、一盤白面、兩把青菜、四塊豆腐?!?/div>
《漢語大詞典》:支應局(支應局)
清 代后期,各省總督、巡撫可以就地籌款,應付特殊用途,通常設置支應局,為非正式的財政機構(gòu)。《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四回:“譬如他要領煤,這里 南京 是沒有煤賣的,照例是到支應局去領價,到 上海 去買。”
《漢語大詞典》:月樁錢(月樁錢)
南宋 為支應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月樁辦錢物,故稱。 紹興 二年(1132年), 韓世忠 駐軍 建康 ,由 江東 漕司每月?lián)莛A十萬緡以供軍需。規(guī)定動用經(jīng)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麴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 江浙 及 湖南 ,以 江南東 、 西 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
《漢語大詞典》:供支
供給支應;供應物資。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撥僱牛馬四千餘匹,委糧員 威遠 同知 張遐齡 、效力知州 徐名道 隨營供支。” 王闿運 《王兵備詩序》:“州縣承風,莫肯供支?!?/div>
《漢語大詞典》:支差
支應差事。 趙樹理 《地板》:“那時候我的腦筋不開,我怕把牲口組織進去給大家支差?!?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在上河,喂個牲口,該著支差才支差,哪像你們這里在路上拉差?”
分類:支應差事
《漢語大詞典》:呈應(呈應)
猶支應,承應。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九:“每日有戲子一班,在門上伺候呈應?!?/div>
分類:支應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