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單父(單父)
(1). 春秋 魯國 邑名。故址在今 山東省 單縣 南。 孔子 弟子 宓子賤 為 單父 宰,甚得民心, 孔子 美之。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績的郡縣或官員。 晉 潘尼 《贈河陽》詩:“ 密生 化 單父 , 子奇 蒞 東阿 ; 桐鄉(xiāng) 建遺烈, 武城 播弦歌。” 唐 劉得仁 《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詩:“想得詢民瘼,方稱 單父 心。”
(2).復姓。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單父圣 。
《漢語大詞典》:長平(長平)
(1).古城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縣 西北。 戰(zhàn)國 時 秦 白起 曾大敗 趙 趙括 ,坑殺 趙 降卒四十馀萬于此。史記·趙世家:“七年, 廉頗 免而 趙括 代將。 秦 人圍 趙括 , 趙括 ,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王悔不聽 趙豹 之計,故有 長平 之禍焉。” 唐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詩:“ 武安君 何在, 長平 事已空?!?唐 李白 《繫尋陽上崔相渙》詩之三:“ 邯鄲 四十萬,同日陷 長平 。”
(2).阪名。上有宮觀。 漢 揚雄 《甘泉賦》:“登 長平 兮雷鼓礚,天聲起兮勇士厲?!?br />(3).指 漢 名將 衛(wèi)青 。因出擊 匈奴 ,屢建功勛,官至大將軍,封 長平侯 。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匡贊經(jīng)綸,參謀揖讓,名高 廣武 ,功重 長平 。”
《國語辭典》:渚宮(渚宮)  拼音:zhǔ gōng
本指春秋時楚國的行宮,位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nèi)。后用以泛指湖北江陵一帶。唐。薛調《無雙傳》:「未明發(fā),歷四蜀下峽,寓居于渚宮。」
《國語辭典》:黃樓(黃樓)  拼音:huáng lóu
宋熙寧十年,蘇軾知徐州時所建的一座樓閣。位于今江蘇省銅門縣東門上。
《國語辭典》:黃鶴樓(黃鶴樓)  拼音:huáng hè lóu
位于湖北省武昌縣臨接長江大橋之蛇山山頂?shù)拈w樓。相傳費文袆登仙,嘗駕黃鶴憩于此,故稱為「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
《國語辭典》:石頭城(石頭城)  拼音:shí tóu 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頭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漢獻帝十七年(西元212),孫權重筑,改稱為「石頭城」,為三國吳孫權的都城。六朝時,為建康的軍事重鎮(zhèn)。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廢。
《漢語大詞典》:蕭關(蕭關)
(1).古關名。故址在今 寧夏 固原 東南,為自 關中 通向塞北的交通要沖。漢書·武帝紀:“﹝ 元封 四年冬十月﹞通 回中 道,遂北出 蕭關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匈奴傳》:‘入 朝郍 蕭關 ’, 蕭關 在 安定 朝郍縣 也。” 唐 盧照鄰 《上之回》詩:“ 回中 道路險, 蕭關 烽候多。”
(2).指 北宋 崇寧 四年為防御 西夏 而筑的 蕭關 ,故址在今 固原 北二百馀里。
(3).古縣名。 唐 神龍 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 固原 北一百八十里。 至德 后地入 吐蕃 , 大中 間收復,置 武州 治此,旋廢。
(4).古縣名。 唐 中和 四年(公元884年)僑置于 潘原縣 (今 甘肅省 平?jīng)鍪?東),仍為 武州 治所。 五代 周 顯德 中廢。
《漢語大詞典》:越臺(越臺)
(1).指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登眺之所。故址在今 浙江 紹興 種山 。 唐 李白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詩:“東海橫 秦望 ,西陵遶 越臺 ?!?王琦 注:“述異記: 勾踐 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館之。今 會稽山 有 越王臺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詞:“賴有 越臺 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 清 黃宗羲 《萬悔庵墓志銘》:“ 越臺 風青, 商山 芝紫?!眳⒁姟?越王臺 ”。
(2).指 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建之臺。故址在今 廣東 廣州 越秀山 。 宋 楊萬里 《明發(fā)青塘蘆包》詩:“回望 越臺 煙雨外,萬峰盡處 五羊城 。”參見“ 越王臺 ”。
《漢語大詞典》:越王臺(越王臺)
(1).在今 浙江 紹興 種山 ,相傳為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登臨之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 既滅 越 ,棲 勾踐 于 會稽 之上,地方千里。 勾踐 得 范蠡 之謀,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館賢士。今 會稽山 有 越王臺 ?!?古直 《感事二律》之一:“ 越王臺 上悲歌日,竹石敲殘作楚騷?!?br />(2).在今 廣東 廣州 越秀山 ,為 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筑。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越王臺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云客蔣用弢謝爾將》詩:“作賦久荒 庾信 宅,懷人空上 越王臺 ?!?/div>
《漢語大詞典》:回中
(1). 秦 宮名。故址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北。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隴西 、 北地 (今 寧夏 和 甘肅 東部),東歸時經(jīng)過此處。 漢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從 蕭關 (今 寧夏 固原 東南)深入,燒毀此宮。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詩:“君王多樂事,何必向 回中 ?!?br />(2).古道路名。南起 汧水 河谷,北出 蕭關 ,因途經(jīng) 回中 得名。為 關中平原 與 隴東高原 間的交通要道。 西漢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縣 (今 陜西 鳳翔 南)經(jīng) 回中道 ,北出 蕭關 。 東漢 建武 八年 來歙 由此攻取 隗囂 割據(jù)下的 略陽 (今 甘肅 秦安 東北)。 唐 盧照鄰 《上之回》詩:“ 回中 道路險, 蕭關 烽候多。”
《國語辭典》:迷樓(迷樓)  拼音:mí lóu
1.隋煬帝建筑的宮殿。故址在江蘇省江都縣治西北七里。建筑富麗,窮極工巧。相傳一入此樓,往往終日不得出,故稱為「迷樓」。
2.借指類似迷樓的建筑物。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短短春衫雙卷袖,調箏花里迷樓?!骨濉?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67238' target='_blank'>王士禎 浣溪沙。北郭青溪詞:「香魂零落使人愁,澹煙芳草舊迷樓。」
《國語辭典》:鎬京(鎬京)  拼音:hào jīng
古地名。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灃河東岸,簡稱為「鎬」。為周武王建都的地方。也稱為「西都」、「宗周」。
《國語辭典》:桂宮(桂宮)  拼音:guì gōng
1.月宮。南朝梁。沈約八詠詩。登臺望秋月〉詩:「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2.皇宮。唐。張籍 少年行:「遙聞虜?shù)狡搅晗?,不待詔書行上馬,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br />3.漢武帝時所建造的宮殿。原址在今陜西省西安縣西北。
《漢語大詞典》:鄴中(鄴中)
指 三國 魏 的都城 鄴 。故址在今 河北省 臨漳縣 西南 鄴鎮(zhèn) 東。后世多以“鄴中”指代 三國 魏 。 唐 劉長卿 《銅雀臺》詩:“君不見 鄴中 萬事非昔是,古人不在今人悲?!?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雖 謝康樂 擬 鄴中 諸子之詩,亦氣象不類?!?清 計東 《鄴城吊謝茂秦山人》詩:“ 鄴中 懷古正秋風,詞賦深慚 謝氏 工。”
《國語辭典》:圯橋(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蘇省邳縣南,漢朝張良遇到黃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松亭
(1).松間之亭。 唐 趙嘏 《送張又新除溫州》詩:“凝絃夜醉松亭月,歇馬曉尋溪寺花?!?唐 羅鄴 《冬夕江上言事》詩之五:“松亭盡日唯空坐,難得儒翁共討論?!?br />(2).古關名。故址在今 河北 寬城縣 西南。地勢險要,為戰(zhàn)略要地, 宋 遼 時自 燕京 (今 北京城 西南)至 中京 (今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寧城 西)的交通要道。宋史·劉敞傳:“自 松亭 趨 柳河 ,甚徑且易,不數(shù)日可抵 中京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大行盤盤,自西而北, 居庸 、 古北 、 松亭 等關,北瞰沙漠,南引 江 淮 ,土厚水深,博大爽塏?!?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直隸二·遵化縣》:“ 松亭關 在 喜峯口 北百二十里, 遼 人自 燕京 之 中京 ,每至 松亭 趣 柳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