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9詞典 1分類詞匯 168
《漢語大詞典》:長嘯臺(長嘯臺)
指 晉 高士 孫登 長嘯處。故址在今 河南省 輝縣 西北。 唐 王維 《偶然作》詩:“ 孫登 長嘯臺 ,松竹有遺處?!?趙殿成 箋注引晉書·阮籍傳:“ 籍 嘗於 蘓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 登 皆不應(yīng)。 籍 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山谷,乃 登 之嘯也?!?/div>
《漢語大詞典》:妃子園(妃子園)
荔枝園名。故址在今 四川 涪陵縣 。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近見《涪州圖經(jīng)》及詢土人云:‘ 涪州 有妃子園荔枝。蓋妃嗜生荔枝,以驛騎傳遞,自 涪 至 長安 ,有便路,不七日可到?!?杜牧之 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宋 范成大 有《妃子園》詩。自注:“ 涪陵 荔子, 天寶 所貢,去州里所有此園?!眳㈤?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涪州》。
《漢語大詞典》:芳林園(芳林園)
亦省稱“ 芳林 ”。 1.園名。(1)建于 東漢 , 三國 魏 避 齊王 芳 諱,改名 華林園 。故址在今 河南 故 洛陽 城中。文選·張衡〈東京賦〉:“ 濯龍 芳林 ,九谷八溪?!?李善 注:“ 芳林 ,苑名?!?span id="rzmofx1"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黃初 四年﹞九月甲辰,行幸 許昌宮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是冬,甘露降 芳林園 。”(2) 宋太祖 潛邸之園。故址在今 河南 開封 城內(nèi)東北。《清一統(tǒng)志·河南·開封府二》:“ 芳林園 在府城內(nèi)東北, 宋太祖 潛邸時園也。即位后,號曰 潛龍 ,后改 奉真 。 天圣 七年,又改名 芳林 ?!?br />(2).亦作“ 芳林苑 ”。 南朝 齊 舊宮名。故址在今 江蘇省 江寧縣 東北。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載懷 平圃 ,乃睠 芳林 ?!?李善 注引十洲記:“ 芳林園 在 青溪 菰首橋 東, 齊高帝 舊宅?!?span id="o1q0dzr" class="book">《南史·梁南平元襄王偉傳》:“ 齊 世 青溪宮 改為 芳林苑 。 天監(jiān) 初,賜 偉 為第。”南齊書·武帝紀:“三月戊子,車駕幸 芳林園 禊宴?!?/div>
《漢語大詞典》:黽塞(黽塞)
戰(zhàn)國 時的要塞。故址在 河南 信陽 西。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地勢險厄。戰(zhàn)國策·楚策四:“不知夫 穰侯 方受命乎 秦王 ,填 黽塞 之內(nèi),而投己乎 黽塞 之外?!?span id="lxldzrj" class="book">《史記·春申君列傳》:“ 秦 踰 黽隘之塞 攻 楚 ?!?張守節(jié) 正義:“ 黽隘之塞 在 申州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一·重險》:“ 黽阨塞 在 汝寧府 信陽州 東南九十里, 湖廣 應(yīng)山縣 北六十五里,亦曰 冥阨 ,亦曰 黽塞 ,又謂之 平靖關(guān) , 宋 時名為 行者坡 。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實為險阨?!?/div>
《漢語大詞典》:瞿上
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雙流縣 東。相傳 蠶叢氏 所都。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務(wù)農(nóng),一號 杜主 。時 朱提 有 梁氏 女,利游 江 源, 宇 悅之,納以為妃,移治 郫邑 ,或治 瞿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 瞿上城 ,在縣東十八里。相傳 蠶叢氏 所都,亦曰 商瞿里 ,以 孔子 弟子 商瞿 所居也。”
《漢語大詞典》:旌儒廟(旌儒廟)
廟名。 唐玄宗 時建。故址在相傳 秦始皇 坑儒處,即今 陜西省 臨潼縣 東南。 唐 賈至 《旌儒廟碑》:“ 開元 末,天子在 驪山 之宮,登 集云 之臺,考圖驗記,周覽原隰,見鄉(xiāng)名 坑儒 ,頽壍猶在……乃詔有司,作是新廟。牲幣有數(shù),以時饗祀,因祀命鄉(xiāng),號曰 旌儒 ?!?/div>
《國語辭典》:岳麓書院(嶽麓書院)  拼音:yuè lù shū yuàn
位于湖南省長沙縣西岳麓山下,宋開寶中潭州守朱洞建,張栻、朱熹曾在此講學(xué),清康熙時重建。
《漢語大詞典》:四書院(四書院)
宋 初各地所設(shè)書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書院、 湖南 善化 岳麓書院、 河南 商丘 應(yīng)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 河南 登封 嵩陽書院最著名,合稱四書院。 宋 王應(yīng)麟 玉?!m室·宋朝四書院:“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阨,學(xué)者尚寡,海內(nèi)向平,文風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shù)十百人, 嵩陽 、 岳麓 、 睢陽 及 白鹿洞 為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一說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陽 )、 應(yīng)天 、 岳麓 四書院。參閱文獻通考·學(xué)校七。
分類:書院江西
《漢語大詞典》:趙信城(趙信城)
古城名。 西漢 時 趙信 降 匈奴 后所筑。故址約在今 蒙古共和國 杭愛山 南麓。史記·匈奴列傳:“﹝ 漢 兵﹞行斬捕 匈奴 首虜萬九千級,北至 闐顏山 趙信城 而還?!?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信 前降 匈奴 , 匈奴 筑城居之?!?明 夏完淳 《鶉衣》詩:“ 趙信城 頭秋月滿, 李陵 碑上暮云開。” 清 顧炎武 《塞下曲》:“ 趙信城 邊雪化塵, 紇千山 下雀呼春?!?/div>
《漢語大詞典》:望海蝸
古要塞名。故址在今遼寧省金縣馬雄島東北。地高臨海,形勢險要,可屯兵瞭望,為海防重地。明洪武初,都督耿忠于此筑堡防倭寇。永樂間倭寇來侵,為總兵劉江所殲。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八。金州衛(wèi)》
《漢語大詞典》:畖留
地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新絳縣 境內(nèi)。
《漢語大詞典》:西夜國(西夜國)
漢 西域 諸國之一。故址在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葉城縣 。漢書·西域傳上·西夜國:“ 西夜國 王號 子合王 。” 王先謙 補注:“前漢書中,誤云 西夜 、 子合 是一國,今各自有王。”后漢書·西域傳·西夜:“ 西夜國 ,一名 漂沙 ?!?/div>
《國語辭典》:嵩陽書院(嵩陽書院)  拼音:sōng yáng shū yuàn
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太室山的南麓。五代周時所建,初稱為「太室書院」。宋改名,與睢陽、白鹿、岳麓號稱為「四大書院」。
《漢語大詞典》:四書院(四書院)
宋 初各地所設(shè)書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書院、 湖南 善化 岳麓書院、 河南 商丘 應(yīng)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 河南 登封 嵩陽書院最著名,合稱四書院。 宋 王應(yīng)麟 玉?!m室·宋朝四書院:“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阨,學(xué)者尚寡,海內(nèi)向平,文風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shù)十百人, 嵩陽 、 岳麓 、 睢陽 及 白鹿洞 為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币徽f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陽 )、 應(yīng)天 、 岳麓 四書院。參閱文獻通考·學(xué)校七。
分類:書院江西
《漢語大詞典》:儀橋(儀橋)
橋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遂寧縣 。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今 遂寧府 譙門之外有橋曰 儀橋 ,不知何時所造,上加欄楯,道分為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謂之儀者,猶儀門也?!?/div>
《漢語大詞典》:象山書院(象山書院)
古代書院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貴溪縣 西南 象山 。為 南宋 陸九淵 講學(xué)之所。
《漢語大詞典》:奚結(jié)(奚結(jié))
唐 時 敕勒 諸部之一。新唐書·回鶻傳上:“以 渾 為 皋蘭州 …… 奚結(jié) 為 雞鹿州 。” 雞鹿州 故址在今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東南境。
分類:敕勒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