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紫禁城  拼音:zǐ jìn chéng
明、清時的皇宮。周圍六里,城垣外有護城河環(huán)繞。民國十四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后,開放參觀。也稱為「北平故宮」。
《國語辭典》:乾清宮(乾清宮)  拼音:qián qīng gōng
位于北平舊紫禁城乾清門內(nèi)。為清帝召見臣工、引見庶僚、元旦宴請諸王的處所,其東為昭仁殿,西為弘德殿。
《漢語大詞典》:南書房(南書房)
在 北京 故宮 乾清宮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讀書處。后選調(diào)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員到里面當值,除應(yīng)制撰寫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詔令,一度成為發(fā)布政令的地方。 雍正 間軍機處成立后,即專司文詞書畫之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戶部侍郎入直南書房。”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南書房:“本朝自 仁廟 建立南書房於 乾清門 右階下,揀擇詞臣才品兼優(yōu)者充之?!?/div>
《漢語大詞典》:隆宗
指 明 故宮 內(nèi)的 隆宗門 。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nèi)規(guī)制紀略:“ 隆宗門 外朝南者,亦監(jiān)官典簿直房也,有井存焉。” 清 龔自珍 《退朝偶成》詩:“夕月 隆宗 下,朝霞 景運 升?!?/div>
分類:故宮
《國語辭典》:懋勤殿  拼音:mào qín diàn
明清宮殿名。在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西南,與端凝殿相對?;实鄢T诖俗x書,批閱奏本及鑒賞書畫。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七。大內(nèi)規(guī)制紀略》:「右向東曰懋勤殿,先帝創(chuàng)造地炕于此,恒臨御之。」
《國語辭典》:九龍壁(九龍壁)  拼音:jiǔ lóng bì
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東大街路南,原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年間。由須彌座、壁身、斗栱及琉璃瓦頂構(gòu)成。壁身以琉璃磚拼砌而成,九條巨龍翻騰于洶涌的云海之中。構(gòu)圖栩栩如生、造型古樸,為現(xiàn)存九龍壁中最早的一座。
2.位在北平。一在故宮內(nèi)廷東六宮內(nèi),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龍壁建于清乾隆年間,底座為青白玉石臺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條形態(tài)殊異、體態(tài)矯健、奔騰在云濤中的蛟龍浮雕。為清代琉璃結(jié)構(gòu)建筑中的杰作。
《國語辭典》:中和殿  拼音:zhōng hé diàn
北平故宮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保和殿前。建于明朝初年,清世祖順治二年(西元1645)重建,改稱今名。為清代帝王舉行大典時,演習禮儀之地。
《國語辭典》:坤寧宮(坤寧宮)  拼音:kūn níng gōng
在北京紫禁城坤寧門內(nèi)交泰殿后,為清代皇后居住的宮室。
《漢語大詞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中國國家檔案館之一。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文獻部。曾多次更名,1980年改今名。館址北京。藏有1371年至1911年明清宮廷檔案和中央機關(guān)檔案。
《漢語大詞典》:昭仁殿
宮殿名。在 北京市 故宮 內(nèi), 乾清宮 之左。 清 乾隆 時殿內(nèi)貯 宋 金 、 元 、 明 舊版善本書。殿額題“天祿琳瑯”。后楹為 五經(jīng)萃室 ,藏 宋 岳珂 刊本五經(jīng)。
《國語辭典》:武英殿  拼音:wǔ yīng diàn
在北平舊紫禁城西華門內(nèi),乾隆時??探?jīng)史于此。舊時內(nèi)閣有武英殿大學士。
《漢語大詞典》:皇極門(皇極門)
明 代 皇極殿 前的正門。在今 北京市 故宮 正門內(nèi)。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nèi)規(guī)制紀略:“ 皇極門 即 奉天門 也。俗所云鑼兒天,銅壺滴漏在此?!?清 孫承澤 天府廣記·宮殿:“ 皇極門 內(nèi)東曰 文昭閣 ,西曰 武成閣 。上曰 皇極殿 ,中曰 中極殿 ,后曰 建極殿 ?!?/div>
《國語辭典》:三希堂  拼音:sān xī táng
清高宗珍藏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墨跡的地方,稱為「三希堂」。位于北平故宮內(nèi)養(yǎng)心殿西室。